驾车南行,返回城区后,由环城高速公路转到S315,即额济纳至黑水城、酒泉的国道两旁是戈壁滩,但近路面三五公里处,也有许多草原旱生作物,使人不觉寂寞底色为黄,沙漠铺地,植物丛有时茂密,有时散开,入眼的满是绿色约二十公里处,沿着一条新铺好的两车道的公路向东面的沙漠深处行去,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孙新生黑水城13?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孙新生黑水城13(孙新生黑水城13)

孙新生黑水城13

驾车南行,返回城区后,由环城高速公路转到S315,即额济纳至黑水城、酒泉的国道。两旁是戈壁滩,但近路面三五公里处,也有许多草原旱生作物,使人不觉寂寞。底色为黄,沙漠铺地,植物丛有时茂密,有时散开,入眼的满是绿色。约二十公里处,沿着一条新铺好的两车道的公路向东面的沙漠深处行去。

约五公里后,越过刚刚搭建的仿古城墙,向左望去,一大片死而未朽的胡杨林令人肃然,有的挺立其中,傲然苍穹;有的倒卧沙上,根土相连;有的被狂风吹落到沟壑坡地,像一场厮杀激烈的战斗之后,残落在战场上东倒西歪的将士。

同行的小蔡说,这一片已经枯朽的胡杨林足有数千亩之大,被称之为怪树林,这是沙漠中空气极端干燥,地下水位下降的结果。这悲凉的景色,虽然满足了人们的美学欣赏,但仍然心生苍怆。但愿城周大片的胡杨林永葆伟岸的身躯。

额济纳红柳林中的骆驼。

往前走,公路两旁隆起数不清的蘑菇状的沙丘和土丘。沙丘之上红柳老根众生,虬龙似的盘踞而上。

红柳是沙漠中生命力极强的灌木植物,它越生长,风沙越打击它。风沙掩盖住红柳,红柳就枯萎,将之根留下,深埋在沙底,露出枯枝,成为围团而成的沙土丘的支撑栋梁。

若红柳长过沙丘,红柳就洋溢着得意的笑脸,那嫩嫩的牙枝,倔强地向上,挺腰束胸,犹如一位面带胜利笑容的战士立于沙堆之上。它把滚滚黄沙阻挡,并进而固定成星罗棋布的红柳包、红柳山。沙高一寸,它高一尺,沙高一尺,它高一丈。

去黑水城途中,公路两旁隆起数不清的蘑菇状的沙丘和土丘。沙丘上红柳老根丛生,虬龙似的盘而踞之。

沿公路向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黑水城行去,一大片死而未朽的胡杨林令人肃然起敬。有的挺立其中,傲然苍穹;有的倒卧沙土,根土相连;有的被狂风吹落到沟壑坡地,像一场厮杀激烈的战斗之后,残落在战场上东倒西歪的将士。

沙漠深处,越发荒凉。天上阳光灿烂,但不影响风势增大。在刚下S315公路的时候,只觉微风轻吹,不见风吹沙动。过了怪树林区,顿觉风势增大。流沙在风的作用之下从南向北大面积地穿越公路。

流沙如水流,此话一点不假。我清楚地看到,离地面二三厘米处形成薄薄的沙层。狂风劲吹,沙在地面快速移动,越过低矮的沙丘,越过裸露的岩石,呼啸而过。

公路上沙层掠过,如大水浸堤,冲决而下。空中弥漫沙雾,如青烟状,向上升腾,眼前一片昏黄。向前,风势助沙在空中漫卷。车辆晃动,东海说连油门都不用加了。风吹动着我们自然前行。福东准备下车照相,门闪开一条缝,风大如斗,车内灌入黄沙,物件乱飞。急忙关门向黑水古城奔去。

离开主干道二十公里,隐约可见三四百米处有一偌大的城邦要塞,城墙与远处的山体齐高,夯土而筑,城墙旁堆着沙丘,城、丘浑然一色,几成一体。城楼耸立,城西角楼旁边有两座白塔,那是佛教建筑的标志,东城角紧邻一残破的穹顶建筑,一望即知那是古清真寺。

小蔡很紧张地说,沙尘暴来了,还是不要下车,赶快回去吧。但那古老的城墙对我们是太大的诱惑。荒漠戈壁深处古城半遮半掩,城墙上的佛塔和伊斯兰穹顶的身影飘渺在风吹之中,忽明忽暗,若隐若现,如幻影般,使人不忍离去。这神秘的黑城,居延道上最著名的建筑物,早已令我心驰神往。我们四人没有犹豫,下车后疾步向古城走去。

沙漠深处二十余公里,隐约可见三四百米处有一偌大的城邦要塞,城墙与远处的山体齐高,夯土而筑。现存的黑水城古堡为西夏李元昊政权所建,元朝忽必烈时期扩建,明朝后荒废。

居延县为西汉所设,但现存的黑水城古堡却为西夏李元昊政权初建、元朝忽必烈扩建的。西夏王朝择被居延海三面环绕之处建黑水镇,并调集黑水镇燕军司、黑山威福军司两个统军司驻守此地,以此控辽、蒙,及西州回鹘。(现有学术界考证,黑水城曾为西夏王国的古都之一。)1226年成吉思汗攻克黑水城,1286年忽必烈扩建此城。东西宽450米,南北长380米,城墙高达10米,并加筑瓮城。设置亦集乃路总管府,管辖这一地区及西宁、山丹两州。还屯田万亩。

黑水城成为元在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明初大将冯胜,出兵西路,兵锋直指亦集乃,黑水城破守。明旋即放弃此城。明朝边疆形势严峻。因北有强势北元政权仍在,西边瓦刺蒙古崛起。明军退守河西走廊一线。黑水城荒废,被沙漠吞噬,成为古丝绸之路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之一。

恰遇风沙弥漫中的黑水古城。

我们在风沙的敲打之下微闭双眼,摸索前行到瓮城墙正门。城墙下横列着一排高达五六米陡峭的沙丘,沙丘与城墙之间是一流沙滚动之沟。沟宽四五米,沟内风力倍增,把人吹得东倒西歪。

沙敲击着脸面痛感强烈。当我走进瓮城,刚走3米只觉得沙在两面城墙之中上下翻滚,直往袖筒、领口、鞋壳里猛灌,每行一步都十分艰难。我用尽了吃奶的力气拐到黑城的主门。风势更大,已呈弥漫状,天昏地暗,前行了约30米入城。

赶紧向右躲在城墙之下,不敢前行。只见城内广大,遍地都是残垣断壁,几乎没有一间成形之屋。我拿出相机拍照,但相机已经被风沙灌满,镜头只能打开一半,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顺势按下快门。只照了半幅城内照片。这成了我们闯进黑水城留下的唯一纪念。

当我走进瓮城,刚走3米只觉得沙在两面城墙之中上下翻滚,直往袖筒、领口、鞋壳里猛灌,每行一步都十分艰难。我用尽了吃奶的力气拐到黑城的主门。风势更大,已呈弥漫状,天昏地暗,前行了约三十米入城。赶紧向右躲在城墙之下,不敢前行。

只见城内广大,遍地都是残垣断壁,还有一些胡柳堆丘,几乎没有一间成形之屋。我拿出相机拍照,但相机已经被风沙灌满,镜头只能打开一半,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顺势按下快门。只照了半幅城内照片。这成了我们闯进黑水城留下的唯一纪念。

我要往前走,小蔡一把把我拉住说,不能再走了,要出危险的。说着拉着我就往回走。往回走的路上更难。刚返回城门,但见福东掩面过来,我跟他说,快回去吧。往回走时,又见小张在瓮城里打转,摸不清路,跌跌撞撞得不辨方向。我一把拉住他,把他拖将出来。出了城墙,沿着小路,我们只能背着风倒着走。

我走了约一百米,忽见前面刚刚行走出城门五六十米的福东,也在那艰难地走着,风把他头顶上的旅行帽吹走,福东急向右前方追赶帽子,帽子由西而东在地上滚动。福东三次弯腰都没有捡到帽子。

我在后面大声喊叫,“不要了,不要了。”喊了五六声,才看到福东向回赶。十多分钟后我们抵达避风之处。我问福东,你是要帽子还是要命。他笑了笑。当我们返行时,风势在沙漠深处有增无减,风沙击打车门,飒飒作响,视线一片模糊。车摇摆得厉害,东海驾车只能以10公里的速度前行。

半个小时后,原本离路面只有三四米的沙丘,其根基部分已将路面遮挡一半。沙丘整整向北移动了近十米。车绕行沙丘,大家才把心放下。如若再有半个小时,很有可能沙丘将横阻路面,将路挡住,到那时真不知道如何交代。险情排除,实在庆幸。

沙暴之中,四人硬闯黑城。一人成功进入,一人刚到内城门,一人瓮城门口折回,一人还在城外。返回途中,如果行动缓慢,稍作犹豫,将困在大漠,后果难以想象。而这一切所为,皆出自黑城无可替代的诱惑。

俄国旧军官科兹洛夫打着探险的旗号,曾于1908年、1909年和1926年三次或强行、或行贿,潜入黑城,进行掠夺性发掘。他们在城内的官衙、民居、寺庙、佛塔遗址到处乱挖乱掘,甚至刨开了30多座佛塔塔身和塔基,窃走8000多件(册)黑水城西夏文献,还有大量的汉文、藏文、回鹘文、蒙古文、波斯文等书籍和经卷,以及佛塑、麻绢织品、钱币、金属器具、饰品、绘画等珍贵文物,动用了一百多匹骆驼才将这些无价之宝运走。

这批文物、文献数量之多,为整个世界所震惊,加之之后发掘的汉简万余枚,这成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继安阳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之后中国第三大考古文献发现。再加之故宫内阁大库档案,并列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也被称为二十世纪世界十大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

当我们向回走时,风势在沙漠深处有增无减。半个小时后,原本离路面只有三四米的沙丘,其根基部分已将路面遮挡一半,沙丘整整向北移动了近10米。如若再晚行半个小时,很有可能沙丘将横阻路面,将路挡住,到那时真不知如何走出沙漠。

回望古城,往事如烟,神秘的黑城,即使大风劲吹,风沙掩面,仍使我们流连忘返,遐思不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