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围绕内容结构这个主题,从认知篇、实操篇、思考篇三个方面展开分享,帮助你:

√ 打好PPT制作的地基,从源头上提高制作效率

√ 走出“重设计、轻内容”的误区,培养用户思维

√ 掌握制定整体大纲和单页逻辑结构的操作方法

√ 结合工作场景,收获由“内容结构”衍生的启发

全文内容非————常————充————实!

堪称PPT逻辑结构方面的“压缩饼干”!

先收藏了总没错!

看到最后,你一定会有收获!

PART 1

认知篇

recognition

1、理清内容和设计的关系

PPT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型工具,是内容表达和信息传播的媒介、载体。

我们评价一份PPT是否有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内容表意是否清晰、信息传达是否到位。想要充分实现PPT的价值,就要在内容和设计上下功夫。

站在整体制作的角度,设计和内容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站在两者各自的角度,设计是内容的附属,不能够脱离内容;内容可以脱离设计独自存在,且能够独立传播。

比如我们常常吐槽教学用的PPT课件毫无美感,却不能否认它发挥了PPT最基本的内容价值,帮助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ppt思路结构总结得很好(一文搞定PPT逻辑结构)(1)

来源于大学教学课件,已得到教师本人许可

这就好比,人们议论巴黎圣母院的钟楼怪人相貌丑陋,但并不影响卡西莫多履行敲钟的职责,以及天生良善的秉性。

对于咱们干饭人来说,内容就是解决生存需要的饭菜,能够填饱肚子;设计就是精致的餐具和摆盘,属于锦上添花。

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培养服务意识,建立用户思维

广泛意义上,PPT服务场景下触及的用户,主要包括演示人和听众这两个对象。演示人购买并使用PPT,毫无疑问是PPT设计师直接服务到的用户。

严格意义上,听众是演示人的(潜在)用户,但由于他们是PPT最终触达的受众,作为乙方的PPT设计师需要将自己视为甲方的演示人,充分洞察听众的痛点,与听众建立关系、达成共鸣。

因此,在制作PPT的时候,不仅要带着设计师思维,更重要的是具备用户思维:始终将用户的需求作为PPT制作的纲领,通过具象化的呈现方式,切实服务好演示人的讲解,吸引听众注意,帮助听众理解内容。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用户里有年长者或在大教室上课的学生,PPT的制作就要将“人人都能看得清”视为第一要义:采用较大字号、非衬线字体。

优秀的PPT从来都是实用价值(内容)和审美价值(设计)兼备。以制作PPT模板为例,如果设计师只注重后者,忽视前者,PPT就成为了设计师炫技的舞台

或许模板一时可以靠颜值吸引到用户下载购买,但由于缺乏内容逻辑结构的预先设定和细致考虑,模板在实际工作场景的应用性不高,用户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对模板进行深度加工以符合实用需要,更有甚者,只能把这只“好看的花瓶”(模板)放在收藏架上吃灰,购买体验因此大打折扣。

3、不列大纲一时爽,正式制作火葬场

“扣好第一颗扣子,接下来的扣子才不会扣错。”

整体大纲是PPT制作的前提和保障。制作者只有对整体逻辑结构/页面间的内在关联做到心中有数,PPT才不会失去主心骨,成为一盘看似热闹的散沙。

可以将它理解为写文章之前要列的大纲,通过整理思路和想法,搭建出框架体系,保证所写内容不偏离命题。

根据个人经验,大纲非一次炼成,需要根据团队成员的建议和上级领导的意见,进行反复打磨:“列大纲→汇报→修改大纲→再汇报→再修改大纲……”,直至基本得出一个较为满意的内容结构,才能够着手PPT的制作。

“磨刀不误砍柴工”,别着急打开你的PowerPoint,请给大纲的撰写充分的时间和耐心,同时做好后续可能微调不断的心理准备。

下节提要

PPT非常注重内容表达的逻辑性:

宏观上,整个PPT遵循“封面、目录、过渡、内容、结束”五大通用节点进行展示;

微观上,单个内容页的内部元素们依照“并列、递进、层级、总分、对比、循环”等关系进行排列。

PART 2

实操篇:整体大纲

operation

1、写作大法搞定结构

学生时代你我都写过作文。主要涉及两种文体:

讲故事的记叙文和讲道理的议论文。

巧合的是,它们都能直接帮助到PPT大纲的制作。

记叙文贡献了宝贵的5W1H要素法: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以及过程/结果How,可以应用于PPT开头的故事引入,或者安插在中间的某一内容页里,对具体事件进行描述或复盘。

议论文的贡献就更大了,并列式结构和递进式结构的存在,提供了绝佳的大纲制作思路。

(1)议论文:并列式结构

适用于:PPT要阐述的几大方面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平等的、不分主次先后、没有交叉重叠。

例如,“个人防护的目的”、“个人防护的意义”、“个人防护的好处”、“个人防护的态度”、“个人防护的方法”,这五个方面就是以并列的关系,阐明“疫情期间个人防护的重要性”。

(2)议论文:递进式结构

适用于:PPT要阐述的几大方面之间的关系层层深化、环环相扣,有前因后果联系,讲究先来后到顺序。

① 因果递进: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样

② 逻辑递进:把逻辑讲解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透

③ 时间递进:依照事物的时间发展顺序进行讲解

2、搜索大法填补盲区

制作PPT总会遇到没有接触过的或不甚熟悉的主题,在没有人指导和合作的情况下,就不得不求助互联网填补知识盲区,能否快速搜到有用的结果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下面给你提供三种搜索思路,都是搜到了就可以直接拿来用于制作PPT大纲。虽然思路不一定最全最佳,但总好过“迷路”的你在搜索引擎里”横冲直撞”。

(1)美编模式:搜模板(作品)

适用于制作”年终工作总结"这样常见主题的PPT大纲。你可以去发布办公模板的网站,直接在站内搜索主题关键词,查看他人PPT/Word作品中的目录是怎样编写的。

下节提要

如果主题相对小众、特殊、聚焦,不是“商业计划”、“演讲发布”、“竞聘简历”、“教学培训”、“毕业答辩”等这样的常见主题,也没有他人现成的PPT作品和Word文档可借鉴,那就尝试一下“学者模式”和“专家模式”的搜索思路。

(2)学者模式:搜论文

谷歌学术、百度学术、必应学术、Sci-hub、知网等学术聚合网站查阅文献是校园人熟悉的套路。活到老学到老,脱离校园的职场人遇到了陌生主题,别忘记论文搜索法。

(3)专家模式:搜报告

在互联网上,要了解一个陌生的新事物,最权威、最全面、最专业的莫过于查看相关报告。

搜索特定行业、领域的报告,只需将你的主题关键词和“报告”二字一起输入到搜索栏即可。要了解特定知名大企业的情况,可以直接去到该公司官网下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3、神器在手,展示不愁

内容整体结构在拿给用户(如:你的领导/客户)确认之前,我们可以借助制作思维导图的神器,将大纲打扮一番,使展示效果最优化。

(1)推荐一:X-mind

个人最爱的思维导图软件,提供鱼骨图、矩阵图、时间轴、括号图、组织结构图等结构,支持多种结构在同一张图中混合呈现。软件自带的模板精致漂亮,风格多样。

(2)推荐二:幕布

这款笔记工具简单易上手、操作无门槛,很多PPT制作者和制作团队都在用。支持文字要点一键转换为思维导图,能够导出为图片。

(3)推荐三:ProcessOn

一个在线作图工具平台,可以画流程图、思维导图、UI原型图、UML、网络拓扑图、组织结构图等。形式广泛,缺乏美感,你的领导或许爱用它

PART 2

实操篇:单页逻辑

operation

有道是:能用表说清楚的,绝不用文字;能用图说清楚的,绝不用表。

也就是说,为了将PPT的可视化效果最大化,你在逐页设计美化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多使用图片、图表、图标、形状这样的内容表达方式,文字越精简越好

1、六种常用逻辑关系

每一张内容页所呈现的内容,一定遵循着某种逻辑关系。

常见的种类有:并列、递进、层级、总分、对比、循环。

ppt思路结构总结得很好(一文搞定PPT逻辑结构)(2)

PPT制作者通过理解单页内容,判断其所属的逻辑关系种类,对手头的图片、图表、图标、形状、文字进行“排兵布阵”(排版)。

如果你是PPT模板生产者,我希望你能够充分的换位思考。摒弃偷懒式的一成不变的“并列”结构,让内容页的版式在逻辑关系的指导下丰富多样起来,保证每套模板的内容页都囊括了六种常用的逻辑结构,甚至囊括更多种类、某一种类的多样版式,这将给使用你模板的人提供极大的便利。

其他PPT制作者也应该以此为戒,足够重视单页内容内部的逻辑呈现。哪怕只是最基础的水平排列的“并列”结构,也要考虑好内容摆放的先后顺序和承接关系,以符合多数人“从左至右”的阅读习惯,让演示人讲得放心、观众看得舒心。

2、四种常用图表

一份有说服力的PPT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即,图表)。

例如,要反映不同地区的疫情数据“死亡人数/死亡率”、“确诊人数/确诊率”,最适合的图表莫过于南丁格尔玫瑰图(一种圆形直方图)。

ppt思路结构总结得很好(一文搞定PPT逻辑结构)(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央视新闻

制作步骤

如何用PPT制作玫瑰图?

步骤1:借助PPT自带的“饼图-圆环图”,填入相应数据

步骤2:在“设置数据序列格式”中更改圆环大小和每个扇面的颜色

步骤3:对圆环图进行“选择性粘贴-增强型图元文件”和“取消组合”,调整各扇形的半径大小

可以看到,玫瑰图衍生自“饼图”系列的二级图表“圆环图”。四大常用图表除了饼图,还有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它们四位是PPT图表家族德高望重的“长老”,分别配备有“传承者”(二级图表)。

ppt思路结构总结得很好(一文搞定PPT逻辑结构)(4)

相比其它图表大类,“柱、条、折、饼”的实际应用最广泛。因此,每个PPT制作者都需要熟练掌握四大常用图表。此外,我建议每个PPT模板生产者在自己的每套作品里至少配置有这四种常用图表,给使用者创造便利。

ppt思路结构总结得很好(一文搞定PPT逻辑结构)(5)

图片来源于网络 @稻壳儿Docer

(1)柱形图

适用于:二维数据集,横坐标一般表示时间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具体数量和程度关系

局限性:无法展现大规模的数据集

ppt思路结构总结得很好(一文搞定PPT逻辑结构)(6)

Endor作品,请勿转载

(2)条形图

适用于:表示事物的绝对数量,比较数据间差别

局限性:不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

ppt思路结构总结得很好(一文搞定PPT逻辑结构)(7)

(3)折线图

适用于:反映数据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趋势

局限性:数据量较小时,效果不够明显直观

ppt思路结构总结得很好(一文搞定PPT逻辑结构)(8)

(4)饼图

适用于:百分比的表达,反映某个部分占整体的比重

局限性:人眼对面积大小的差异不敏感

ppt思路结构总结得很好(一文搞定PPT逻辑结构)(9)

3、浅谈数据可视化

聊完四大图表,不得不谈谈图表家族的灵魂和根基——“数据可视化”。

在我看来,数据可视化是图形化表达和图表化表达的结合体,用技术的手段给冰冷的数据增添艺术的温度,变“抽象”为“具象”,帮助用户更直观、容易的理解数据、分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的管理和运用,数据信息的表达与沟通。

ppt思路结构总结得很好(一文搞定PPT逻辑结构)(10)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市面上需求量最大、最受青睐的可视化产品,莫过于“数据可视化大屏”。大屏的广泛应用也让数据可视化的概念越发深入人心。

当你的领导/客户抛给你一堆纷繁复杂的指标/数字,要求你数据可视化的时候,对方十有八九在期待你做出一份类似“数据可视化大屏”的设计。

ppt思路结构总结得很好(一文搞定PPT逻辑结构)(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般来说,“数据可视化大屏”要求制作者具备UI设计的功底,能够理清数据间的层级关系,把控布局、色彩、图表、动效,通过酷炫的设计风格加以展现。

ppt思路结构总结得很好(一文搞定PPT逻辑结构)(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感叹:这太难了,我可做不来。

换个思路:不懂UI也不会用数据可视化相关设计神器软件的你,完全可以用PPT里各种已有的图表,以数据可视化大屏为灵感,制作出一份简化的概念版“大屏”。

以我自己的作品为例:

ppt思路结构总结得很好(一文搞定PPT逻辑结构)(13)

Endor作品,请勿转载

这里给出的例子,是一个PPT模板性质的可视化概念展示一旦涉及具体的数据指标,每个图表的选择就不会那么随性,必须用最符合数据属性或数据间内在逻辑的图表类型。

由于篇幅的限制,此处就不对“数据可视化在PPT中的迁移应用”做进一步的展开。如果对这部分感兴趣,可以给我留言,我会考虑在今后作出分享。

PART 3

思考篇

two more things

1、打造属于你的SOP

SOP是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的简称,意思是标准作业程序

由于PPT制作的过程较为复杂,时间和资源有限,为了更好地指导和规范PPT制作过程,缩短用时、少走弯路、避免疏忽,你可以通过总结自己和他人过往的PPT制作经历,提取出工作流中的关键步骤,加以列举、描述、量化,制定出一套“小白也能看得懂、照着做”的标准操作流程

在制定SOP之前,你需要从全局上把握制作PPT的过程,类似神明造人:

明确“主题、受众和应用场景”就是为这个人注入灵魂

梳理并确定“结构”就是搭建人体的骨骼

在“结构”基础上填充“要点”就是丰富人体的血肉

营造主视觉基调的“设计”就是给身体包裹的外衣

以下是我借“SOP”这一概念,制定的PPT标准操作流程。虽然它和外面那些说明书般详细的、动辄破万字的“SOP”还存在差距,但不妨看作是我提供给你的一个思维模型。

ppt思路结构总结得很好(一文搞定PPT逻辑结构)(14)

2、生活不易,多维能力

如果你所处的组织人手充足、分工明确,有策划、文案、平面设计、动画、商务……你是其中之一;或者,你是位独立设计师,客户给到了你现成的资料(如:word文档、PDF、TXT)甚至给到了你有待美化的原生态PPT,那只需要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完成本岗位工作即可。

碰到以上两种情况,我会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有幸在与一个颇具规模的成熟组织/客户打交道,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某个特定工种上,做专做精。

然而,实际工作面对的情况远比预期设想来得复杂。

可能你遇到的刚好是最艰难的一种情况:给一个团队人手紧缺,没有参考资料或电子资料稀缺的组织/客户提供PPT服务。

这意味着干饭人要经历购买炊具、砍柴劈柴、寻找食材、创作菜谱、生火烹饪、装盘摆盘、他人点评品尝等一系列漫长的步骤,才能吃上一顿热乎的餐饭。太难了!

从无到有的全方位创作过程,要求PPT制作者是多面手/复合型人才,拥有多维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策划能力、编辑能力、设计能力。

学习

围绕演示主题,自学并理解行业相关的常识、术语

沟通

请教业内专家指导内容;不断汇报进度和阶段成果

应变

根据反馈意见和项目日程安排作出及时修改和调整

策划

明确目标、定位,制定计划,配置资源,解决问题

编辑

理解用户的需求,记录,搜索,提炼,总结,表达

设计

平面设计以及动画设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世界如此复杂,你要足够强大。

无论你是走“专精路线”还是“多维路线”,内容结构这个会发光的指路牌都会陪伴着你,不分白天黑夜,给予你满满的安全感。

谢谢观看

本次分享主要围绕内容结构本身

就不对具体的美化技巧做过多的展开

个人也在持续学习如何把单页逻辑结构

呈现得清晰明了、精细大气

符合用户需求的同时发挥设计的力量

重视积累、勤学模仿、共同进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