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1月,一个中英混血儿诞生了,李鸿章怎么也没想到他眼前的这个婴儿,在长大后,竟成了一位祸国殃民的历史罪人。

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去哪了(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1)

苏州杀降

当时间辗转至1863年时,此时的太平天国早已是强弩之末。

李鸿章所率领的清军在兵临苏州城后,驻守苏州的太平军将领纳王郜永宽,眼看大势已去,便军心动摇,有投降之意。

李鸿章在得知郜永宽有意投降后,曾许诺郜永宽,若他真心实意投降后,便可免除他此前的所有罪责,甚至还可享受高官厚禄。

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去哪了(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2)

然而现实是,郜永宽的投降,并没有换来他想要的高官厚禄,而是在李鸿章设下的鸿门宴上,直接砍杀,跟随郜永宽一起的其他太平军降将,也纷纷命丧此次宴席。

李鸿章此次的杀降行动,也被称之为是“苏州杀降”事件。

李鸿章牵红线

但“苏州杀降”事件带来的后果,并未结束,这里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围攻苏州的常胜军头领戈登,一个则是跟随李鸿章参与太平军作战的英国人马格里(后加入中国国籍)。

戈登非常不满李鸿章杀降的举动,认为他不仁不义,太过杀戮残暴,遂与李鸿章反目,双方势同水火,后来还是马格里出面劝说戈登,从中调解,才终于给此次苏州杀降事件画上句号。

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去哪了(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3)

这马格里究竟是何人,为何要出面帮助李鸿章?本是英国人的马格里,在1858年时来到中国,当时俄他还只是英国侵略军中的军医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便辞去了英军军医的职务,并于1863年加入淮军,后长期跟随李鸿章与太平军作战。

所以马格里此人深得李鸿章的信任,两人关系匪浅。

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去哪了(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4)

李鸿章见马格里来到中国之后,始终孤身一人,于是便想着要为他介绍一位中国女子认识认识。

而李鸿章给马格里介绍的中国女子不是别人,就是上面我们曾提到的太平天国叛将郜永宽的侄女

在李鸿章的介绍下,这段姻缘还真就成了,马格里与郜永宽的侄女,喜结连理,真是一对“神奇”的夫妻组合。

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去哪了(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5)

中英混血

马格里与郜永宽侄女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二人婚后还生下了一子,名叫马继业。

值得一提的是“马继业”这个名字还是李鸿章亲自取的,“继业”二字所代表的就是,希望马格里的儿子也能像他一样,继续为清政府效劳。

但现在来看,“马继业”这个名字实在太过讽刺。

因为马继业长大后,不仅没能和他父亲一样忠心于中国(马格里后来作为洋人外交官,在中国驻英国使馆工作了33年),反倒成了祸国殃民的历史罪人

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去哪了(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6)

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英国人,或许正是因为他中英混血的身份,促成了他后来犯下的错误。

马继业虽在中国出生,但小时候的他常常受到同学们的歧视,骂他是“洋鬼子”。10岁后,他跟随父亲马格里回到英国生活,但是依然不受到英国人的待见。

正是因为他的混血身份,所以马继业的童年过得非常不愉快,于是他的心理开始慢慢扭曲。

马继业开始痛恨他身上所流着的一部分中国血统,包括他的母亲也被他视为“耻辱”的存在,所以在马继业写下的所有著作中,对于他的母亲,他都只字不提。

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去哪了(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7)

而马继业后来也将他对中国血统的痛恨,转移为了敌视中国。但他却凭借着自己一口流利的汉语和英语,做出了种种有损中国利益的行为。

马继业为英国人担任翻译官,在英国政府打起新疆的主意时,想在新疆喀什设立事务所时,有着一半中国血统,熟悉中国文化的马继业,自然就成为了英国驻喀什噶尔领事最合适的人选。

在喀什生活的28年里,马继业利用他类似中国人的脸庞,和流利的汉语,博取当地中国百姓的信任,与中国官员交朋友,但背地里却为英国人提供了大量情报。

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去哪了(李鸿章杀太平天国叛将后)(8)

不仅如此,马继业还帮助英国人,在新疆和敦煌盗取了我国大量历史文物,时至今日,还有很多文物依然流落海外,至今没有找回。

明明有着一半中国血脉,马继业非但没能对中国有半分贡献,反倒帮着别国作出有损中国的事情来,无论他有多痛恨中国,也无法改变他有一半中国血统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