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怎么发挥它的最大实力(玩陀螺竟有如此多的好处)(1)

■文|市井财经专栏作家 叶克飞

那天去文具店买点东西,见到几个孩子一人买了一个陀螺,就顺便跟店主聊了几句。不聊不知道,原来不管是文具店、母婴店还是杂货店,卖得最好的玩具都是陀螺。当然,是卡通陀螺。

陀螺是一个世界性玩具,几乎在所有文明体系中出现。而且它历史十分悠久,在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期遗址就已发掘出石制陀螺。在漫长岁月里,它一直陪伴着一代代孩童。

但你可知道,陀螺可不只是玩具,以它为原理的陀螺仪广泛应用于航空和航海等领域,是现代科技不可或缺的一环。

陀螺的历史


所谓陀螺,科学点的定义就是围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一般来说,它是面平底尖的圆锥体。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金属制。小的陀螺可以直接手旋,也可以抽绳,现在的陀螺玩具则多采用发条的弹力。古代流行的是用鞭子抽转的陀螺,现在城市公园和广场还可以见到抽陀螺的老人,有时还会因为噪音太大而被投诉。

中国文字记载陀螺,一般认为从宋朝开始,称之为“千千”,以手旋转,比赛谁转得更久,据说是当年深宫后院嫔妃宫女打发时光的游戏。明代时同样为宫人喜爱,称为“妆域”,还增加了允许用衣袖拂拭的规则,后来袖子就演变为绳鞭。成书于晚明的《帝京景物略》有“杨柳儿活,抽陀螺”的记载。

当然,也有人认为唐代文学家元结所著《恶圆》中提到的“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使为之聚孩孺,助婴儿之乐……”,这“圆转之器”就是手旋陀螺。

不过抛开文字记载,中国人玩陀螺的时间肯定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李济和袁敦礼在上世纪20年代撰写了题为《西阴村史前的遗存》的考古报告。文中提到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期文化遗址中有一个陶制小陀螺出土,当然,是否用作玩具并无定论。

西方的陀螺不只是玩具,更是科学时代的象征

西方当然也有陀螺,当然也是很常见的玩具,但作用却不仅限于此。

如果你细究生活中各种小玩意儿的历史,就会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也会惋惜中华文明的历史走向。作为古老文明,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确实有精彩的一面,但在儒家文化成为主体后,这种精彩不但不是主流,反而被视为旁门左道,备受打压。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读圣贤书是“正道”,做官才是人生方向。要是潜心钻研科学,往往会被视为异端。许多研究成果或许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别说整个社会,就连发明者本人都不重视。可以说,在儒家文化体系下,对“格物致知”的轻视是骨子里的。比如北宋的苏颂曾发明擒纵系统,其实已经奠定了现代钟表的基础,但现代钟表业还是在西方发端。

陀螺怎么发挥它的最大实力(玩陀螺竟有如此多的好处)(2)

陀螺也一样,在文艺复兴后的科学启蒙时代,陀螺稳定现象吸引了不少科学家的关注。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已经出现多种陀螺仪的设计和模型。1852年,法国物理学家Leon Foucault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陀螺仪。

此后,陀螺仪开始走向实用化。19世纪末,陀螺仪被用于军舰导航。20世纪初,德国人发明了航海用陀螺罗经。飞机发明十几年后,美国人就成功设计出飞行用陀螺稳定器,可以自动纠正飞机姿态,是自动驾驶仪的前身。到了一战期间,陀螺仪已经被广泛使用。

1929年,美国人率先实现全仪表飞行。二战末期发明的V2弹道导弹装备了最早的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这一系统的基础就是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直到今天,该系统仍是航空、航天和航海等自主导航系统的基础。

目前,陀螺仪也分很多种。最为广泛的是激光陀螺,原理是利用旋转时环型激光器发出的两道光束之间的频率差来测定角度、方位等,应用于舰船、飞机等的导航和跟踪。

光纤陀螺仪是继激光陀螺后的新一代陀螺仪,原理类似于激光陀螺仪,但相比激光,没有闭锁问题,也不用在石英块精密加工出激光,成本较低。

从用途上来说,主要分为速率陀螺和陀螺测斜仪,前者主要用来测量被测物体转动的速度,以此推算出相应的数据,来达到测量目的。后者主要用来测量钻孔斜度和方位,应用于矿区和油田等。

陀螺玩具与动漫的结合

如今孩子们喜欢的陀螺玩具,早已不同于当年简单的木制陀螺,多半是采用发条的对战陀螺。

对战陀螺的兴起与动漫有关,但最初是先有玩具再有动漫,最出名的当属TAKARATOMY公司的Beyblade,早在1999年7月就开始发售。此后一两年间,初代Beyblade在日本全境掀起热潮。2008年,第二世代的“MetalFight”发售。2015年,第三世代的“BURST”发售。

陀螺怎么发挥它的最大实力(玩陀螺竟有如此多的好处)(3)

当年为了促销Beyblade,各种动漫、游戏就此衍生。漫画一般连载于小学馆《月刊コロコロコミック》,动画作品一般在东京电视台播出,衍生出的游戏类型有卡牌游戏、掌机游戏和电视游戏等。衍生的动漫作品,2002年开始全世界播映,台湾译作《战斗陀螺》,香港译作《爆旋陀螺》。木之宫龙、火渡凯、水原马克斯和立花寻美等角色,都是动漫史上的经典。

初代陀螺已经具备了非常完善的系统,分为攻击型、防御型、持久型和平衡型。第二世代的陀螺获得了年度的日本玩具大奖,动漫也大受好评。2012年,TAKARA TOMY公司还在加拿大举办了世界大赛“BEYBLADE WorldChampion Ship 2012”,有25个国家组队参加,将动漫里的大赛变成了现实。截止2017年,战斗陀螺在全球出售达3.5亿个,更不要说那些海量盗版了。

因为陀螺玩具的走红,2013年,中国灵动创想产业联合韩国动画公司发行了陀螺类玩具广告植入型的合资动画《魔幻陀螺》,也吃了一波陀螺的红利。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孩子看的都是日本动漫,买的也是战斗陀螺。不过,当年即使人手一个战斗陀螺,也不是正版,而是所谓的“国内版”,最好的也是“奥迪双钻正版”。有意思的是,据说当年孩子之间有很多关于日本正版战斗陀螺的“谣言”,比如“最便宜的也要好几百,贵的能顶一辆车”“有各种攻击特技,真的可以召唤圣兽”“一个打十个国产陀螺”之类……但实际上,日本正版战斗陀螺也只是人民币数十元而已。

曾经陪伴过许多孩子童年的奥迪双钻陀螺,应该是国产第一品牌,许多人收集了历代各款产品。除此之外,华婴、超邦、万代和钰幻等也是较知名的品牌。

指尖陀螺,玩具产业的异数

前几年火爆的指尖陀螺,被视为玩具业的一大异数。之所以说是异数,是因为它的原理实在太简单,无非是拇指和另一个手指作为固定支点,然后用第三根手指拨动。

这个小玩具刚刚出现时,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因为它实在显得太无聊了。可就是这个小玩意儿,居然在2016年诞生后的半年时间里就风靡世界。当时,在国外各种视频网站上,关于指尖陀螺的介绍、花式玩法和DIY的视频以海量计,点击更是以亿计。

陀螺怎么发挥它的最大实力(玩陀螺竟有如此多的好处)(4)

2017年上半年,指尖陀螺开始在国内火爆,成为“减压神器”。从购物平台到线下的商场、文具店等都开始出售指尖陀螺,购买者也从老到小,简直可以算是通吃。那段时间里,电商平台上的一些网店,三五十元的陀螺每天都能售出几百上千件,足以一件爆款养活一家店。有些提供定制的网店,用黄金、白金和纯银等材料进行定制,每个随时卖到万元以上。此外,以“王者荣耀”等游戏为蓝本设计的概念指尖陀螺也海量诞生。

也有人认为,指尖陀螺颠覆了传统玩具的模式。《经济学人》杂志就认为,指尖陀螺是儿童自己发现、然后上传至社交媒体与他人分享的玩具,由于并没有某个人或某家公司拥有指尖陀螺的专利,任何人无须取得专利或支付授权金就能生产。

这一波红利,大型玩具零售商基本都没吃到。原因很简单,传统玩具销售都是在暑假、圣诞等销售旺季来临之前做好存货规划,还有营销和广告的预算等,而且传统玩具普遍更看重电影、动漫等领域的衍生,指尖陀螺却没有任何影视背景,而是直接在网络上爆红。

当然,这种没有专利的爆红,也引发了市场的无序竞争。

指尖陀螺爆红时,中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基地,尤其是以小商品著称的义乌。据说义乌当时有厂家一天就销售了数十万件,整个义乌平均每日出口达到200万个。

只不过,这种大规模的销售,仍然处于产业链下游。一般来说,义乌出口的指尖陀螺,均价大概是10元人民币,但在欧美市场能卖到5到15美元一个。有外国销售商专门在义乌扫货,也有更多外国经销商直接在电商平台上下中国订单,一转手就是几倍甚至十几倍利润,大的销售商一天能卖出六位数,利润极其惊人。

而且,因为没有专利和统一技术标准,指尖陀螺的门槛很低,却也在一窝蜂之下导致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仓促上马的第一批中国产出口指尖陀螺,在轴承问题上十分不靠谱,在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差评如潮。

也因为没有统一标准,所以指尖陀螺在外形上非常多变,这固然是一个无限开放式的设计优势,但也出现了许多有明显设计缺陷的产品,比如过于尖锐的设计就容易割伤手,由此造成的儿童伤害事件,使得欧美地区出现了多次召回、销毁和下架指尖陀螺的案例,加大了中国产指尖陀螺的出口风险。比如2017年6月,德国就曾没收35吨中国产指尖陀螺。

不过,即使如今辉煌不再,指尖陀螺仍是这些年爆红玩具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款。它外观多变,便于携带,很容易成为人们的随身装饰品,甚至“逼格满满”。对于正在戒烟和戒酒的人来说,它确实可以分散注意力。对于压力过大的人来说,它也有一定的减压效果。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市井财经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