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1、混凝土的强度,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混凝土七种基本知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混凝土七种基本知识(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知识点整理三)

混凝土七种基本知识

(二)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

1、混凝土的强度

(1)立方体抗压强度。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按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具有不低于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立方体(150mm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来确定。

(2)抗拉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20,且强度等级越高,该比值越小(抗拉、抗压同时增加,抗压增加的多)。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对减少裂缝很重要,有时也用来间接衡量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强度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采用劈裂抗拉试验方法间接的求得,称为劈裂抗拉强度。

(3)抗折强度。

(4)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水泥石强度及其与骨料表面的黏结强度,其又与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及骨料性质有密切关系。此外还受施工质量、养护条件及龄期的影响。

1)水灰比和水泥强度等级。水泥水化时所需的结合水,一般只占水泥重量的25%。在水泥强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水泥石强度越高,与骨料黏结力也越大,混凝土强度也就越高。适当控制水灰比及水泥用量,是决定混凝土密实性的主要因素。

2)养护的温度和湿度。在夏季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浇水,保持必要的湿度,在冬季特别注意保持必要的温度。

3)龄期。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其强度随着龄期增加而提高。最初7~14d内,强度增长较快,28d以后增长缓慢。

2、混凝土的和易性

(1)和易性概念。一项综合技术指标,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三个主要方面。

1)流动性。

2)黏聚性。不致出现分层离析

3)保水性。不致发生严重的沁水现象。

黏聚性好的混凝土掺和物,其保水性也好,但流动性较差;如增大流动性,则黏聚性、保水性易变差。

混凝土掺和物和易性通常采用坍落度、坍落扩展度试验、维勃稠度试验进行鉴定。

(2)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1)水泥浆。最敏感因素

2)骨料品种与品质

3)砂率。砂率过大或过小都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

4)其他因素。

①水泥与外加剂。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的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较小,

②温度和时间。流动性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拌和好的混凝土坍落度逐渐减小。

3、混凝土耐久性

(1)混凝土耐久性概念。包括: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抗侵蚀性及抗碳化能力等。

1)抗冻性。主要指标,用抗冻等级表示。混凝土的密实度、空隙的构造特征是影响抗冻性的重要因素。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加入引气剂、减水剂和防冻剂的混凝土或密实混凝土。

2)抗渗性。混凝土抵抗水、油等液体渗透的能力。好坏用抗渗等级表示。分为P4/6/8/10/12,5个等级,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为抗渗混凝土。影响因素有水灰比、水泥品种、骨料的粒径、养护方法、外加剂及掺和料等,其中水灰比起决定性作用。

3)抗侵蚀性。有淡水腐蚀、硫酸盐腐蚀、溶解性化学腐蚀、强碱腐蚀等。与密实度有关,水泥品种、混凝土内部空隙特征对腐蚀性也有较大影响。

4)混凝土碳化。

(2)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1)根据工程环境及要求,合理选用水泥品种。

2)控制水灰比及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

3)选用质量良好、级配合理的骨料和合理的砂率。

4)掺用合适的外加剂。

(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来表示,或以各种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

1、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1)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

(2)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

(3)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4)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确定满足上述四项基本要求的三大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