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钗和黛玉的对比(红楼梦70一场螃蟹宴)(1)

图|网络

1

《红楼梦》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讲的是海棠诗社的第一次集体活动:赏菊、咏螃蟹。作者借史湘云摆螃蟹宴和女孩子的诗,把林黛玉的才和薛宝钗的情,演绎得栩栩如生。

上一回说到宝玉邀请史湘云加入海棠诗社,湘云想要做东,可想到自己的境遇又为难。湘云父母早逝,跟叔叔婶婶一起生活,婶婶对她不太好。空有大小姐的名头,经济上没有贾府的女孩们这么宽裕。

宝钗看出湘云的窘境,提出可以用她们家的螃蟹宴请贾母,等长辈们散去后,大家可以作诗,这样湘云就不用再出钱组织诗社的活动了,又做了东,两全其美。

不得不说,宝钗的善解人意确实好收买人心。在这场聚会上,林黛玉和薛宝钗各自夺得了菊花主题和螃蟹主题的桂冠。作诗上黛玉更胜一筹,在做人上,宝钗却遥遥领先。

红楼梦宝钗和黛玉的对比(红楼梦70一场螃蟹宴)(2)

2宝钗的善解人意里,有几分真情?

湘云最后一位加入海棠社,性格爽快的她提出自己做东邀请姐妹们。等夜里跟宝钗在蘅芜苑细细商量,才发现,她没有钱。诗社活动几两银子的经费,湘云拿不出。

宝钗想起王夫人曾说过要请贾母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自己家里有螃蟹的货源,湘云要是不介意的话,就拿螃蟹招待大家吧。

湘云感激万分。宝姐姐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保全了她的体面。两人还商量好了第二天诗会的主题。

宝钗做事体面圆满,非常讨长辈们的欢喜,这不,王夫人邀请贾母赏桂花吃螃蟹,贾母到了地点,就对宝钗的安排赞不绝口。贾母原话是这么说的:“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

在宝钗的帮助下,王夫人了了心愿,贾母玩的高兴,湘云也跟着大家完成了诗社的“第一请”。有人说宝钗的行为一箭三雕,最大的受益人是自己:在长辈面前好好表现了一番自己的贤能。

但笔者觉得,不管宝钗最初的意图如何,她能看出湘云的为难之处并主动相助,有很大的善意在里面。贾府众多年龄相仿的女孩,其他姐妹就没有看出湘云在家里的困境,即使宝玉时常惦记着邀请她回贾府,也未能真正的看到湘云生活的艰难。宝钗看到了,牢记在心,并在适当时候伸出援手。

后文中还有宝钗建议黛玉吃燕窝滋补身体,并送燕窝过来也是同样的情况。她能在细微之处观察到别人的难处,留心生活,并尽自己所能地送出关爱,实属难得。

《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有多面性。宝钗的心机撼动了宝玉和黛玉的情缘,但她的稳重和成熟,她的付出和给于的温暖,是大观园中不可少的风景。没有宝钗的世俗,怎么衬托出黛玉的高冷呢?

红楼梦宝钗和黛玉的对比(红楼梦70一场螃蟹宴)(3)

3宝钗的螃蟹宴,是为了讨好谁?

螃蟹宴的隐性受益者,是王夫人。原文中有这么一句:“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宝钗口中的姨娘,就是王夫人。

王夫人说想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当时宝钗也在场,就记下来了。后湘云提出要做东请大家,宝钗提醒她活动经费,并建议将王夫人的活动合并,螃蟹自己家里有,这样老太太高兴,姐妹们也可以一聚,两全其美。

宝钗对王夫人尽心尽力,不止这一件事可以看出。

第三十二回,得知金钏跳井,王夫人内疚得不行。这丫鬟分明就是对自己误解她的报复。宝钗听说后,马上去安慰王夫人。并不顾忌讳,把自己的新衣服送给金钏。

消息灵通的她,不可能不知道金钏世间的缘由。丫鬟身份低贱,可也是一条人命。为了让王夫人心安,宝钗说定是她不小心自己掉井里的,姨妈要是不安的话,多给点赏钱就是了,何必为了一个下人伤心。

王夫人心里有苦说不出,看着宝钗小大人似的安慰,也只能默认了。

第五十五回,王熙凤小产休息不能过于劳累,管家的活暂时由探春和李纨接手,薛姨妈不担心两人忙不过了,就请了宝钗去协助。宝钗不得已答应了。

她不得不答应。一来王夫人开口,她没法拒绝。二来这也是她在贾府树威信的机会。但宝钗忘了,贾府真正的当家人是贾母。而王夫人和贾母,面和心不和。

在协助管家的过程中,与探春和平儿的冲突,也充分暴露了她对贾府的非一般的热心。

续书九十六回中,宝玉丢失玉后病重,贾母叫赖升媳妇出去叫人给宝玉算算命,这先生算得好灵,说要娶了金命的人帮扶他,必要冲冲喜才好,不然只怕保不住。

此时薛蟠因为命案还关在牢里,等着贾府的势力救援。这门亲事,薛家不得不答应。宝钗顶着黛玉的名誉,嫁给了宝玉。

王夫人的心愿了了。这是宝钗做出的最大的牺牲。为了薛蟠,为了王夫人,当然,也为了她自己的前途,嫁给了那个心里根本就没有她的人。

从最初的暂住,到成为贾府新一代的当家女主,薛家这数年的苦心经营,终于有了结果。宝玉有了人照顾,薛家也有了关系扶持,谁在乎宝钗的真心?也许,作为薛家扛把子,宝钗早已没有了真心。

红楼梦宝钗和黛玉的对比(红楼梦70一场螃蟹宴)(4)

4黛玉和宝钗在诗里的较量

黛玉的才情,在众人之上。菊花主题的诗,她独揽前三名。大家心服口服。点评过后继续吃螃蟹,宝玉即兴做了螃蟹咏,黛玉和宝钗也分别作了诗。

宝钗少见地暴露了刻薄的一面。在众人面前,宝姐姐向来稳重大方、彬彬有礼。知书达理,能讨长辈的欢心,也能懂懂同辈的辛苦。其实在内心深处,她跟大家一样,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因为家庭原因,过早地接触待人接物,磨光了自己的棱角,成为了懂事的小大人。

宝钗小事不在意,大事不含糊。偶尔暴露出来的天性,却让亲近她的人逐渐都见识了她内心阴暗的一面。宝钗的诗是这样的: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后两句是讽刺人的话,意思是这个人外表看起来只是一个皮囊,可是内里却有很多的心机,老是在计较很多事情。宝钗在日常的生活中,绝不会说这么直白。可见平日的圆润、敦实也不全为真心。

菊花本身非常高雅,什么都不争。林黛玉在菊花诗上夺得了魁首,她的孤独和真性情是纯粹的。她活在人世间,高傲、孤独,没有丝毫妥协。

世人颂螃蟹,多说它横行霸道,张牙舞爪。写螃蟹,宝钗最厉害,是因为她有点像螃蟹,在现世里想抓的东西很多。宝钗个性太复杂了,外面看到的她大方、雍容、大度,而一个人的内心只有诗能透露出来,尤其是比赛到最激烈的时候。

宝玉写螃蟹,只是觉得好玩。黛玉也写了,说烧掉吧。可是宝钗这个时候就要争强,说我要写一个最好的。

诗言志,这首诗刚好表达了宝钗的内在心性。看起来是没有任何拘束的游戏,却最容易透露个性,因为平常压抑的东西会在这个时候暴露。

宝钗在螃蟹宴上赢得了长辈们的夸奖,作诗上也当仁不让。没有黛玉的深度和高度,但也能拿出手来。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样的个性,长辈能不喜欢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