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之北影最年轻的副教授(编导手记紫鹊界)(1)

编导简介

赵东青,《记住乡愁》栏目组编导。

代表作品:《岳阳——湖湘古城 忧乐天下》《下山头村——“千金草”垒出金银山》等。

岁月之羽,掠过时间长河,抚过浩瀚星海。《记住乡愁》在岁月长河中,记录着时代变迁,聆听着理想绽放的声音。

——赵东青

向往的生活

距离到紫鹊界调研已有半年时间,但回想起去那里时的情景,仍像在仙境遨游了一圈。那是一个雨后的下午,我们一行人驱车前往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原本辗转了几个城市的我们略有些疲惫,然而望向车窗外,却再无睡意,远处的山峰被连片的云海萦绕、簇拥着,随着云海的飘飘浮浮,山峦也若隐若现。变幻莫测的云海就像一张巨幕将整个天地笼罩起来,向东望不到头,向西看不到尾,气势颇为壮观。真可谓“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啊!

向往的生活之北影最年轻的副教授(编导手记紫鹊界)(2)

我们就这样一路伴着极美的云海来到了紫鹊界,在半山腰的一家民宿里落了脚。不像平原人家聚族而居,这里的人家大都散居山间,户与户之间至少要走五六里的盘山公路才能到达。

向往的生活之北影最年轻的副教授(编导手记紫鹊界)(3)

紫鹊界的夜晚格外静谧,这里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只有远处的山间闪烁着零星的灯光。耳畔此起彼伏的蛙鸣、蝉叫以及潺潺流水声,就像大自然的交响曲,让你的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

向往的生活之北影最年轻的副教授(编导手记紫鹊界)(4)

每天清晨,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窗边叽叽喳喳的鸟儿,让人产生一种来到了童话世界的幻觉。当你迫不及待推开窗户,窗外风景更让人惊喜连连,层层叠叠、大大小小的梯田笼罩在云雾之中,美轮美奂。在这样如梦似幻的环境里生活、耕作,古朴而惬意,让人羡慕。

向往的生活之北影最年轻的副教授(编导手记紫鹊界)(5)

在我们拍摄期间,遇到的一位90后长沙姑娘,令人印象深刻。她对我们的嘉宾罗忠林说:“之前在电视里或书本上才能看到的情景,比如拌禾、挑担、筛谷等原始的耕种方式,在你们这里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而且世世代代都这样种田,没有一点机械化,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向往的生活之北影最年轻的副教授(编导手记紫鹊界)(6)

这个生长在都市里的女孩,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学习设计专业的她,愿意无偿为罗忠林的大米包装出谋划策,但是经过一年的深入沟通和交流,女孩却始终无法做出令罗忠林满意的方案。

自小在农村长大的罗忠林,对于土地有着极深的情感,就像他日记里所写,“怀着爱与欢喜,以敬畏的态度亲吻土地,用脚感受泥土的温热。”我想,这种对土地的“爱与敬”正是在城市长大的人难以感同身受的,无怪乎做不出令罗忠林满意的方案。

向往的生活之北影最年轻的副教授(编导手记紫鹊界)(7)

大米包装的事情,最终还是有了结果。罗忠林告诉我们,有一次他向女孩描述起自己下田耕作的情景时,灵感突现,于是有了如今名为“远山黛”的大米。他记得有一天劳作回来,坐在田埂边休息,看到远处崇山峻岭,重重叠叠。那时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远山如黛,近水如烟。而回到家看到母亲淘的米,就如他此前看到的景色一般,于是便给这米起了“远山黛”的名字。或许,只有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能切身感受到独属于属于紫鹊界的纯粹。

向往的生活之北影最年轻的副教授(编导手记紫鹊界)(8)

紫鹊界的美不仅在外表,更在于内涵。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的先民依山畲田,打造出8万多亩的梯田奇观,为后代留下了独特而丰富的农耕文化、梯田文化。登高望远,这里植被丰富,光照充足,却没有一塘一坝,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山形水势,完美实现了梯田的自流灌溉。

向往的生活之北影最年轻的副教授(编导手记紫鹊界)(9)

水土丰茂的奥妙源于山顶茂密的树林,当地人这样形容他们世代生活的家园:“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下穿裙子。”庞大的植物根系涵养了水源,也留住了浸入土壤的雨水,让山间水流不断,滋养了世世代代的山里人。

向往的生活之北影最年轻的副教授(编导手记紫鹊界)(10)

如今的紫鹊界人,传承着祖辈古老的稻作传统,收获着大自然慷慨的馈赠,也将这片土地孕育的硕果分享给五湖四海的人们,走出了一条属于他们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未来可期。

向往的生活之北影最年轻的副教授(编导手记紫鹊界)(11)

编辑 | 康寒

向往的生活之北影最年轻的副教授(编导手记紫鹊界)(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