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是啥意思(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1)

大家好,欢迎收听从良老师微课。

2022年高考语文四套全国卷,有三套直接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语句的“表达效果”。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是啥意思(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2)

很多同学觉得这个题目形式新,难度大,不知怎样分析。

实际上这类题2020年新高考卷中就曾出现过,实际上是在回应“新课标”的要求。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是啥意思(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3)

本质上,表达效果类题目是从品味语言的形式入手,探讨作者创作时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而不是别的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角度来讨论。

一方面,形式影响内容。

语言形式的调整,常常就会带来思想和情感的变化。

王荣生教授曾举过一个例子,说妻子给丈夫留的便条“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那串葡萄我吃了”,只要断开,就成为一首诗:“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那串葡萄,我,吃了。”一个字都没有改动,只是添加了标点,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意趣就大不相同。

“屡败屡战”和“屡战屡败”,只是词语的顺序不同,传达出的状态就有很大差异。

即使是一个词,形式的变化也会带来情感的变化。

和孩子说话,“来,吃个包包”“看,小狗狗”,“包包”“狗狗”这种不合语法的名词重叠,就表现出亲昵的意味。动词的重叠, “扫扫”比“扫”语气轻柔,“说说”比“说”更能表现出倾听的态度、期待的情感。“红红的”比“红的”不只是颜色的加深,还透露出事物的可爱,人情味、亲切感。

另一方面,内容选择形式。

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要达成什么样的效果,就要找到最适合表达这种情感、达成这种效果的形式。

因为内心充满悲痛,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的开头: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是啥意思(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4)

这个句子长得让读者读得喘不过气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这种形式更能表现作者内心的压抑和悲痛,并且更容易让读者感受得到。

而“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全是短句,几乎一词一顿,更适合表达作者内心的激愤。

伏契克《二六七号牢房》中“从门口到窗户七步,从窗户到门口七步”,不是语言的啰嗦,而是因为作者要传达出自己被囚禁的状态,在牢房里曾反复测量,我们能感受到他度日如年,内心痛苦。

“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好的文学语言,形式影响内容,内容选择形式,达成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做这类题时,我们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看清在问什么。

答案常在问题里。这类题目要么是给出策略问效果,要么是给出效果问策略。

比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题目,就是明确告诉“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这是告诉策略,要求“分析其表达效果”。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是啥意思(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5)

而2022年新高考Ⅱ卷,题目表述“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是告诉了效果,问的是“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是在问“策略”,就是语言采用了什么形式、如何达成了这一效果。

看清楚这一点,思考的逻辑方向就明确了。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是啥意思(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6)

其次,要对标比较。

当问为什么是这样一种形式时,往往隐含着常规情况下不用这种方式。可以这么说,凡是高考考的句子,多是采用了非常规方式,或者是常规的方式表达了非常规的意蕴。

对标常规,找出差异,思考究竟改变了什么,有什么意图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分析 “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的表达效果,就要对标 “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这个常规表达。

我们发现把修饰的定语“空的”“下端开了裂”的独立出来,就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祥林嫂穷困潦倒的境况。强调“碗”是“空的”,说明挨饿,强调竹竿是“下端开了裂”,说明拄的时间长,乞讨生活为时已久。

2020年新高考Ⅰ卷问“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为什么比“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效果更好,与此类似。当然除了强调突出作用,还要考虑句子所处位置、语体风格等。

第三,在语境中分析。

不能单独地评价某一语言的表达效果,要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分析判断。

2022年新高考Ⅱ卷考让分析写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的作用与效果,要从语段中的作者情感角度来考虑,才能够理解不使用“他”,包含的尊敬、怀念、不舍、感伤等复杂情感。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是啥意思(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7)

大家初中学的《我的叔叔于勒》结尾说自己从此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兄弟”,不再称 “叔叔”,要结合全文来看,是为了表现情感的疏离。

近三年的命题,主要考的是句式句序

除此之外,词语使用、常见修辞、语体风格、描写手法等也应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