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自幼诗文皆工,擅于撰联,自然是一位高手。

据悉,

周恩来总理是撰联高手(周恩来总理是撰联高手)(1)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挚友王朴山即将毕业,欲赴日本留学。临行前,周恩来饱含激情地书写了一副对联赠给王朴山:“浮舟沧海,立马昆仑”,不仅如此,周恩来还借王朴山东渡日本一事撰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自勉:“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1917年,周恩来到日本留学,同王朴山相互唱和,又书赠一联:“共扶元气回阳九,各放光明照大千。”

1939年,冼星海在延安首次指挥演出《黄河大合唱》,演出结束后,周恩来为冼星海题写一联:“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这是周恩来听闻此曲后,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高度赞誉。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逝于香港,周恩来在延安各界追悼大会上撰写了一副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高度概括了蔡元培一生的历史功绩。

1941年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正值60寿诞,在重庆大学礼堂为马寅初搭起寿堂祝寿。寿堂上,周恩来和董必武、邓颖超联名题写的一副红绸寿联引人注目:“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上联“坐帐无鹤” 典出《神仙传》,指寿堂里缺了寿星;“支床有龟” 则源于《史记·龟策列传》,取马老健康长寿之意。“有龟” 是“有归” 的谐音,暗含祝愿马寅初顺利归来之意。此联既赞颂马寅初的高尚人格,也是对国民党迫害行径的抗议。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何香凝为志愿军画了一幅《喜鹊牡丹图》,请周恩来题词留念。周恩来欣然命笔,在《喜鹊牡丹图》上写道:“鹊报援朝胜利,花贻抗美英雄。”书画联语璧合,互相辉映,深刻表达了周恩来对何香凝以及文化界积极参与抗美援朝运动爱国热情的肯定和鼓舞。

1960年,毛泽东和周恩来一起到湖南视察。两人同乘一舟,来到湘江的橘子洲头,江面是风帆竞发,百舸争流,毛泽东触景生情,提出与周恩来对对联,随即出了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情景相融,舟与洲读音相谐,想对出下联难度很大,因此周恩来一时也未能对出。之后离开橘子洲乘车向长沙市内驰去,行至天心阁时周恩来忽见一群鸽子从阁内飞出,才思敏捷的他立即对出了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下联续得十分工整、贴切。真可谓出联绝,续联妙,毛泽东十分满意。

1962年3月,周恩来参加中央财经小组会议。当陈云讲到对重工业、基本建设调整要“伤筋动骨”时,周总理插话说,可以写一副对联赠送给大家:“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

周恩来一生写过不少对联,而且善于运用对联言志、抒怀、寄情,其对联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感情真挚,语言精练,无论用典或对仗都有他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