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杜菲创作了《哈维尔的七月十四日》,描绘国庆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景象。同一地点的同一题材也同样为马奈、莫奈、凡高等人描绘过,但杜菲的作品与之都不相同。杜菲笔下的国旗不再是空中的小色点,也不是莫奈用来表现那种热闹混杂印象的微妙小色块,更不是凡高用来表现其灵魂深处骚动的强烈冲突的红与蓝之创痕。
它们是纯粹色之自由的安排,以其出人意料的庄严,毫无顾忌的自我肯定。为突出欢乐的气氛,杜菲毫不迟疑地打破了一切比例原则,将背景的旗子放大好几倍,因而使得那红白蓝的配合有一种抒情诗的气质,它们也就成为画面的“主角”。其后所作的《日影》,他更是大胆地将一大块红色放在整个画面中央,自由自在,毫无顾忌。
《有水罐和鱼的静物画》
近年来,随着梵高和毕加索的作品被国人收藏引起了热议。这些经典作品进入中国,不仅仅表示在财富的秤杆上,中国的砝码在增加,也表明了中国人对世界文化愈来愈开放的态度。作为野兽派代表人物,杜菲的作品也走进了中国藏家的视野。由于杜菲对艺术发展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会不定期举行他的艺术作品回顾展,他的影响力借此在中国传播开来,也吸引了不少中国高端藏家的视野。如杜菲《有水罐和鱼的静物画》,就是被中国一位资深的外企高管的收藏家珍藏。
虽然到了晚年,疾病加深了他的幻觉。但杜菲仍然努力使得他全部身心都集中在艺术创作上。不过,他并没有将艺术变成绝对的东西。对于他来说,绘画是高级活动的一种,是与其它人进行交流,给予他人精神食粮的方法。并且杜菲丝毫不把荣誉放在心上,但是在他的暮年,人们到处给予他的赞扬已使他声望无加。在去世的前一年,他在日内瓦看到了自己作品的大型回顾展。1953年3月23日,杜菲在他弗卡尔基埃的乡村住所辞世。而同年,他的回顾展便在巴黎举行。虽然杜菲离开我们已经有67年了,不过,他的艺术却永远地流传了下来。杜菲用他专有的艺术样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绚烂之极,又平静异常的艺术世界。
劳尔·杜菲不仅是一位法国野兽派的画家,又是一位多元化创作的艺术家。他擅长风景和静物画,早期作品先后受印象派和立体派影响,终以野兽派的作品著名。其作品色彩艳丽,装饰性强。他的作品除了绘画,还在挂毯、壁画、纺织品和陶瓷设计中被广泛采用。
杜菲还是位快乐的画家,他愉快地观察、想像和创作,从不放弃感觉世界的真实性,他能通过作品描绘自己内心的活动。他以大量的方块、长方形、三角形和卵形,意到笔随地组织和展现观察的魅力。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的物象都具有清晰的轮廓、动势和节奏,但又都是艺术的真实,而非自然真实。画家通过线条和颜色,直接向我们传达他的个性和感情。他的画不是通过所画对象本身去诉说,而是通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感染观者。杜菲从不看重荣誉,他只是一个为画画而活着的画家,他以其对现代艺术的贡献受世人注目。
1877年6月4日,杜菲出生于法国诺曼底一个清寒的大家庭里,父亲替别人经营一家金属商店,靠菲薄的收入养活八个孩子。母亲没有工作,艰难地担负起全家的家务活。杜菲的父亲酷爱音乐,经常弹奏风琴,一家来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音乐。自然,音乐成了杜菲的终生至爱和重要创作题材,从音乐中得到了无限的灵感和自由的想象。
为了养家糊口,杜菲十四岁时便被迫到一家咖啡店里去当一名低级雇员,经常被派遣去码头、港口干一些粗重的体力活。繁重的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乐观的天性,后来他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我闻到那种气味,就说得出这船是从德克萨斯、印度还是亚速群岛来的,而且这一点还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在桥上或甲板曾为那射向河口湾的独特灯光而欣喜若狂……。”
在19世纪中后期,随着印象派在巴黎风起云涌。1905年,在巴黎的秋季沙龙中又出现了一批令人惊异的作品。如果说之前的印象派画家们对写实和传统仍然有暧昧的话,那么以马蒂斯、弗拉芒克、杜菲为首这批年青人则完全放弃了细腻笔触、深入刻画事物的传统做法,他们同时也摆脱了对于自然主义的依赖,转而去表现自己的观察和体验,通过使用大色块和豪放的线条,人物由简单和扭曲的线条构成,色彩单纯而又饱满,使得整体画面显得夸张而又自由。总之相比较“正统”,这些画家的创作手法显得过于任性而为,或许也因此他们被称为了“野兽派”。
纵观杜菲的艺术漫长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很难将杜菲纳入一个固定的流派中去,这可能也是艺术家自己的愿望,因为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想获得最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永远也不想画地为牢。杜菲在少年时期已经可以把古典主义大师传下来的精妙写实技法掌握得炉火纯青,但他并没有为此而沾沾自喜,他不停地突破自我与改革做法。
他先后游走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等,直到创造出独特的“杜菲样式”,迎来艺术生涯最辉煌的时期。只是杜菲并没有停下追寻的脚步,即使步入晚年创造力衰竭后,他仍然不断学习,他又从东方艺术中汲取营养,纯化色彩,简化构成,风格又为之一变。
20世纪20年代后,杜菲的作品愈加不同凡响了。在成为野兽派代表画家后,他并没有停留脚步,而是进一步变革,将更新的立体主义元素引入自己的画面。他常常以大片大片的色彩覆盖画面,有时颜色涂得跑出了形象之外,有时候又没涂满,色与形互不干扰,还能彼此呼应。物体的形象也变得更为简化和赋予更多的含义。这种独特的处理方法也被许多人名之为“杜菲样式”。这一时期,杜菲的艺术走到了最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