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李使君

作者:【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响杜鹃。

⼭中⼀夜⾬,树杪百重泉。

汉⼥输橦布,巴⼈讼芋⽥。

⽂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王维的这首诗各大唐诗选本都会选录,其中三四两句是千古名句,“⼭中⼀夜⾬,树杪百重泉”和前两句呼应,形象的写出了由于山中树木参天,气候特殊,经过一夜大雨后,每棵大树的树梢淅淅沥沥好像泻着百道清泉。虽然我们不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但头脑中联想其中画面,又如在眼前,这也是这句诗传诵千百年的原因了。

王维诗句落日(下一夜雨有时不如下半夜雨)(1)

现存最早的宋代刻本《王摩诘文集》

王维诗句落日(下一夜雨有时不如下半夜雨)(2)

现存最早的宋代刻本《王摩诘文集》

但你可知道现存最早的王维集中,“山中一夜雨”作“山中一半雨”?

这部《王摩诘文集》刊刻出版于南宋早期,书内钤有“子京”、“项墨林鉴赏章”、“袁氏尚之”、“顾印千里”、“汪印士钟”、、“以增私印”、“子协卿”、、“周暹”等多位名家印记,有明袁褧题款和清顾广圻手跋,可谓流传有绪。

王维诗句落日(下一夜雨有时不如下半夜雨)(3)

书内“周暹”印主系近现代著名藏书家周叔弢先生,周先生为求此书,与海源阁后人杨敬夫商之经年始获得。因为此部书有“一半雨”这一重要异文,周叔弢特制“半雨楼”印章一枚,并把自己的藏书室起名“半雨楼”。

那么到底应该作“一夜雨”还是“一半雨”呢?孰优孰劣?谁才是原作?

王维诗句落日(下一夜雨有时不如下半夜雨)(4)

明清两代学者众说纷纭,认为“一夜雨”好的,比如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斟酌诸家意见以 “一夜雨”为佳。他说“一半雨着力,且不佳,盖后人妄改”。所谓着力,盖指费力琢磨,不甚自然。

而钱谦益在《初学集》卷八十三《王右丞集》跋云:《文苑英华》载王右丞诗,多与今行椠本小异,……《送梓州李使君》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作“山中一半雨”,尤佳。盖送行之诗,言其风土,深山冥晦,晴雨相半,故曰“一半雨”,而续之以“焚女”、“巴人”之联也。

笔者认为“一半雨”似乎更好一点,除了上述钱谦益说的深山里忽晴忽雨,符合送行诗的本意等原因外,从艺术分析角度看,“一夜雨”着眼的是时间,也就是字面义,下了一夜雨。而作“一半雨”就有动感了,而且只下了一半雨,树梢就形成了“百重泉”更能说明山内的风景特殊。

你们觉得呢?

王维诗句落日(下一夜雨有时不如下半夜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