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娇云
网上一个视频,引发妈妈们纷纷转发。
视频中,三个孩子专心地写着作业,爸爸则坐在沙发上看着书,而墙壁上贴满了金色的奖状。
爸爸工作很忙,却坚持每天陪孩子学习,并表示:“时间是挤出来的”。
妈妈全职带娃,独自工作养家的爸爸,却愿意抽时间跟孩子相处,网友们大呼羡慕。
然而,不少妈妈也在视频下方留下抱怨,对比自家老公,在家里要不上厕所,要不看手机,根本顾不上带娃。
同样身为爸爸,有的再忙也会挤时间陪孩子,但有的在位却缺席,而后者还十分常见。
不同的做法,决定着不同的结果。
用心陪伴,将收获一个健全上进的孩子,而爸爸长期缺席,则会损及孩子的成长,以及家庭的幸福。
爸爸不在位,削弱妈妈育儿能力
在观察类节目《你会怎么做》中,针对倍受关注的丧偶式育儿,进行了情景再现。
餐厅中,三个演员扮成一家三口。
从进入餐厅,妈妈一直照料着不消停的孩子,爸爸则旁若无人地玩着游戏,连眼皮也不朝妻儿抬。
妈妈让爸爸帮忙拿纸尿布,却遭到爸爸的拒绝。
顺手拿个尿布都不肯,忙得无法分身的妈妈,气不打一处来,抱怨带孩子这么辛苦,他却不管不顾。
爸爸也不淡定了,反怪女人矫情,不上班带个孩子就叫苦连天,还让男人在大众广庭下带孩子,成何体统?
此话一出,邻桌一位的女士显然被刺激,她立即挪身坐在了夫妻旁边,还没开口,却先哽咽起来。
女士说,小时候,自已爸爸就像这位男子,把带娃的责任全推给了妈妈,从不帮手,妈妈很委屈,也过得很辛苦,而女士也从没尝过父爱的滋味。
有人说“丧偶育儿”比“丧偶式育儿”更可怕,前者情况不可逆,妈妈为了给孩子完整的爱,会更专注于养育;
而后者,是爸爸在身边,却形同虚设,对孩子不管不顾,势必让妈妈感到孤单,心生抱怨,身体劳累的妈妈,内心还承受着负面情绪,又怎能教好孩子呢?
知乎上一位网友,分享了成长经历。
网友很小时,爸爸就调到县城工作,很少回家,更别提陪伴。
妈妈负责带她,还要一边教书,长期的身心透支,让妈妈脾气暴躁,对孩子也很苛刻。
成绩考差了,或生活上出差错,必然遭到妈妈痛骂,更让网友痛苦的是,每到这时,妈妈总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
“我一个人这么辛苦地把你带大,你就这么不争气,不听话……”
而网友也一直活在愧疚中,并养成情愿委屈自己,也不跟妈妈提要求的习惯,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妈妈的好。
也正是内心的自卑,让她错失了很多工作机会,如今她年近30也没有谈恋爱的勇气。
李玫瑾教授曾说,男人把带孩子责任全推给女人,丝毫不体贴对方的辛苦,只会让女人的育儿能力大打折扣。
妈妈独自扛下育儿担子,情感和精力被无穷尽的琐事消耗殆尽,没有爸爸的分担和支持,体力和情感就不能及时补给,妈妈必然活在抱怨和愤怒中。
如果妈妈情绪不好,就一定会表现在对孩子的态度上,她冷热无常的情绪,让孩子不是紧张,就是恐惧,而导致孩子失去安全感,性格发展也受到负面影响。
比起身体的累,得不到支持,才是打倒妈妈的关键,也是教育不好孩子的原因。
爸爸为什么和孩子不亲近了呢?
巴塞尔大学的脑科学家,针对新晋爸妈的大脑活动研究发现,当新生婴儿啼哭时,爸爸妈妈大脑中负责情绪的脑区都会强烈激活,
比起妈妈,爸爸的大脑中默认模式神经网络有关脑区还减少了,也就是说爸爸对孩子会更加专注。
身体的反应,说明了爸爸一开始就对孩子产生关注以及爱意,但为什么很多爸爸,到后来却不愿带孩子呢?
心理咨询师胡慎之认为,爸爸之所以缺席,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爸爸还没长大,内心还是个孩子,不知如何教育孩子。
其次,妈妈为了占据“奉献者”这个道德高点,把亲子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里,有意无意将父亲排除在外。
综艺《川川家长会》里,作为嘉宾的一位宝妈,分享了和丈夫育儿的那些事。
女儿3岁之前,宝妈是主要照料者,而宝爸抱女儿的次数一共没超过三次,她认为,是宝爸自认为无法胜任照料孩子,才选择主动退在其后。
比如有一次,宝爸抱着两个月大的孩子,忽然发出一声尖叫,宝妈赶紧跑来,发现原来是孩子拉了粑粑,只见宝爸双手提着孩子,见到妻子就说:“我可弄不好这个……。”
正因如此,宝妈也认为,宝爸没有照顾孩子的能力,干脆啥事也不让碰,而宝爸也就乐得做个甩手掌柜。
初次为人父母,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面对照顾孩子都是陌生的,只有亲力亲为,通过实际练习,才能更加熟悉老练。
如果因为爸爸比妈妈“笨拙”,妈妈就推开他,爸爸就没了实践的机会,而爸爸一旦受到否定,自然也不愿再尝试,甚至主动拒绝。
如此,妈妈就无可避免地要独担育儿重任,于是,就造成“做得越多,抱怨也越多”的情况。
还有些妈妈,把照料孩子及家庭跟自我价值捆绑在一起,只要爸爸参与进来,妈妈就会感到被威胁,于是找出各种理由推开爸爸,最终导致丧偶式育儿。
教育,是父母自身的一场修行,只有愿意真实地面对内心,也理解另一半,在反思中做出改变,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让爸爸就位,妈妈是关键“推手”
1、左边放手、右边鼓励,爸爸更愿参与。
都羡慕我闺蜜找了个好老公,既能做家务,又会带娃,其实,这与她的放手和信任密不可分。
自从孩子出生,初为人父的老公就学着抱孩子、拍嗝、喂奶、哄睡,闺蜜也从不担心他做不好,孩子一岁半时,闺蜜到外地出差,更是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公全权负责。
虽然,老公也有粗心的地方,比如忘记孩子穿拉拉裤会过敏,结果误穿导致孩子难受了好久。但闺蜜从没因为一点错误,就否定老公的付出。
她特别善于鼓励,才让老公在育儿路上,越走越得劲。
老公为她准备早餐,误把芥末油当花椒油,毁了蘸酱的味道。虽然味道古怪,但她不但没有嫌弃,反倒认为别有一番滋味。
而吃到老公做的意大利面,她更是赞不绝口,表示自己既幸福又快乐,想吃什么都能吃到。
在妻子称赞之下,老公自豪而又满足。
信任和鼓励,是给另一半插上了两只翅膀,让他在育儿上动力十足,同时,这也是爸爸力量的源泉,激励着他主动承担育儿责任。
2、分工合作,智慧地督促爸爸。
不少妈妈抱怨,爸爸带娃,叫一下才动一下,从不主动做事,总是提醒让人心累。其实,要改变这情况,妈妈可以尝试“分工”这个办法。
在伊能静看来,丈夫必须参与到育儿中来,而在实际中,她更是与秦昊有明确的分工。
两人商量决定,爸爸负责早上送孩子上学,晚上给孩子讲晚安故事,而如遇女儿成长中重要时刻,双方都需要在场。
就算有工作在异地,也要通过视频等方式参与进来。
有一次,伊能静女儿米粒要面试新学校,正巧秦昊在外地工作,而且,他头天晚上工作到凌晨三点,但在早上9点,秦昊准时守在电话旁,跟老师连线进行面谈。
面谈结束后,伊能静仍不放过秦昊,让他对女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称赞,直到处理好所有的事,秦昊才休息。
既明确分工,又相互合作,在实际操作中,灵活使用不同的办法,以此督促爸爸的参与,如此,既能避免爸爸懒散,而妈妈也不必再费力唠叨。
爸爸不缺席,是孩子之幸,家庭之福
外交家西奥多·罗斯福曾说:“生命有很多种成功值得我们争取,成为优秀的商人、农场主、医生、作家……但养育一群孩子所带来的乐趣和喜悦,令一切成就都黯然失色。”
追求事业成功固然重要,但亲自养育孩子,则能收获更多的幸福。
有爸爸陪伴的孩子,接受到更完整的爱,这爱也是一个稚嫩生命,深深的渴求,它若能被满足,孩子的个性就会更健全,既柔软,又有果敢与刚强,更获得创造美好人生的能力。
而爸爸愿与妈妈共同分担,妈妈就不再孤单,不但不会透支精力,还有余力做自已;而爸爸对妈妈的关爱,让她情感始终充足,妈妈才能更好地疼爱、教育孩子。
爸爸是大树,支撑着妈妈,呵护着孩子的成长,付出爱也必然收获家人回馈的爱,让爸爸始终不缺乏往前走的力量。
终有一天,小树也将长成能遮风挡雨的大树,而这,就是养育者的幸福与满足。
—— End ——
作者:娇云,以文字疗己悦人。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