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上感叹道:“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说,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凡事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不以己悲不以物喜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不以己悲不以物喜什么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己悲不以物喜什么意思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上感叹道:“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说,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凡事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

孟子说:“士穷不离义,达不离道。”如果一个人很轻易就被身边发生的事改变心态,那么他永远都会为外物所累。范仲淹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能够不怨天尤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实在得益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人生境界,它要求我们学会取舍,学会忘却,能够宠辱皆忘,能够挣脱物质的诱惑,摆脱名利枷锁,泰然面对一切,做一个超然物外之人。这是一种大境界,也就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不管是怎样的诱惑,不管处于什么状态,都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喜、不悲、不痛、不恨。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似乎总是缺乏“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勇气;缺乏“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从容,所以,既难以拒绝生活的威胁,也难以拒绝生活中的诱惑。当那些能搅乱内心的事物出现的时候,我们再也无法享受淡定的人生。

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

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

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会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扬扬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策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人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人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这是塞上老翁的故事,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成语的由来。这种透过长远时空、利弊并重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自然产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心态,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睿智的典型。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兴趣和志向。在处世和做人方面好好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只须顺其自然。因此,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们也应该坦然地接受。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

德国的尤利乌斯先生是一个画家,而且是一个很不错的画家。他的画中都是快乐的世界,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不过却很少有人来买他的画,这使他想起来有点伤感,但那也只是一小会儿。

有一天他的朋友劝他说:“玩玩足球吧!只花两个马克就可以赢很多钱!”

性格随和的尤利乌斯听后就花了两个马克买了一张,并且真的中了彩,他因此赚了 50 万马克。

他的朋友前来祝贺,对他说:“你多走运啊!现在你还经常画画吗?”

尤利乌斯笑着回答说:“我现在只画支票上的数字!”

尤利乌斯买了一栋别墅并装修了一番,他很有品位,买了阿富汗地毯、维也纳柜橱、佛罗伦萨小桌、迈森瓷器,以及古老的威尼斯吊灯来装饰这栋别墅。装修完毕之后,他很满足地坐下来,点燃一支香烟静静地享受着新居的美妙,忽然他想到应该去看看朋友了,就把烟往地上一扔,马上出门了。燃烧着的香烟躺在地上,点燃了华丽的地毯。

一个小时以后别墅变成了火的海洋,真到完全消失在灰烬中。

朋友们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跑来安慰尤利乌斯:“尤利乌斯,真是不幸啊!”

尤利乌斯反问他们说:“怎么不幸了?”

“大火造成的损失啊!尤利乌斯,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尤利乌斯回答说:“什么呀?不过是损失了两个马克而已。”

物质的得失是人生的常态,当我们将物质与心灵捆绑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心境就会随着物质的得失而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尤利乌斯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才拥有了平和宁静的心境,不因人生的得失而困扰。

生活中,有许多人因为毫无节制的狂热而骚动不安,因为不加控制欲望而浮沉波动。整日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好像胸中燃烧着熊熊烈火一样;一旦受到挫折,一旦得不到满足,便好似掉人寒冷的冰窖中一般。生命如此大喜大悲,哪里还有平静可言?

我们知道,竹林七贤本是魏晋时期的隐士高人,他们在竹林中饮酒赋诗,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但他们最终分崩离析,原因就在于其中的部分人难以耐得住那份清凉与寂寞,红尘的诱惑使得他们的内心蠢蠢欲动,最终走出“竹林”,投入到俗世当中。

所以,与其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心态,不如说是一种静美的人生哲学。一切大智慧、一切摆脱烦恼的秘诀原本不在大风大浪中,也不在沧桑变迁间,只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至上境界是在很多人生经历之后,方才明白“历经千山万水,原来只隔条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