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讲:“大巧若拙”,意思就是说,最大的巧者平时看起来是笨拙的。

本文用郭靖、薛宝钗和爱因斯坦等人的做法,来分析理解老子的“大巧若拙”。

老子经典的事例(怎样用人物故事理解老子的)(1)

郭靖

一,郭靖

金庸著作《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武功绝顶,但平时却是很笨的。

他四岁时才开始会说话,妈妈还以为他脑袋有问题。一开始遇到洪七公的时候,洪七公说他笨嘴拙舌不会讲话,不愿意收他为徒。东邪黄药师也认为他过于木讷,不愿意让他做女婿。学武功的时候,别人一看就明白的事,他却需要想很长时间。别人练一天的功夫,他却要练上十天。他的师傅江南七怪、洪七公、周伯通,没有不说他笨的。

郭靖在生活中话很少很木讷,跟江南七怪学中乘功夫的时候,几年都没多少进展。但是在学武功绝学的时候,却学得很快。跟周伯通学九阴真经,跟洪七公学降龙十八掌时,没用多长时间就掌握了。一灯大师给黄蓉用一阳指治病时,郭靖只在旁边看了一阵子,就把一阳指这样的顶级功夫学到了几成。

郭靖的特点是在平时的一般事情中看着笨拙,在学习武林绝学这些高端技能时,却是大巧。

二,薛宝钗

老子经典的事例(怎样用人物故事理解老子的)(2)

薛宝钗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个很有才学的人,懂得藏巧露拙的道理。

元妃回贾府省亲时,给众人出了一个谜语来游戏。薛宝钗明明心里已经猜到了,嘴上却不抢先说出答案,只说心里正在想,好难猜。薛宝钗平时的这种不露锋芒,藏巧露拙的做法,是她在贾府中人缘很好的直接原因。

与薛宝钗形成对比的是林黛玉。

林黛玉孤高自许,靠着自己的聪明机智,与薛宝钗争夺与宝玉成婚的机会,还常用刻薄的语言去嘲讽别人。她彰显出来的机智,反而使她与贾府的人相处得很不好。她常常遭受周围人明枪暗箭的伤害,多次给人背黑锅,最后也没能与宝玉结婚。

把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做法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薛宝钗平时不抢别人风头,表现得笨拙,使贾母等人认为她大度、善于为别人考虑。所以在贾府的人际关系、和与宝玉结婚这两个关键问题上表现得灵巧,得到了成功。林黛玉平时总是显得灵巧,自诩清高,常冷嘲热讽别人。但在贾府中的人际关系和与宝玉结婚的关键问题上,林黛玉是笨拙的、失败的。

三,爱因斯坦

老子经典的事例(怎样用人物故事理解老子的)(3)

爱因斯坦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智力迟钝,到四岁时还不会说话。后来他的说话速度也很慢,父母甚至担心他智力有问题。上小学时由于希腊文成绩很差,老师说他不是上学的料,还曾劝他退学。他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得了精神病。他在生活中有很多笨拙之处,但在科学研究上却成绩突出,是人类历史上很著名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也是在平时生活中表现得笨拙,但在关键问题上表现得灵巧的例子。

四,分析总结

在这我们可以理解老子讲的“大巧若拙”这句话了。像林黛玉这样平时表现得灵巧的,在关键问题上则会表现得笨拙,后来则往往会得不到成功。

像郭靖、薛宝钗、爱因斯坦这样在平时表现得笨拙的,在关键问题上往往会表现得灵巧,最后能够取得成功。

实际上,高智慧之人往往都是平时看起来笨拙,在关键问题上表现得灵巧的。

老子经典的事例(怎样用人物故事理解老子的)(4)

老子

在关键问题上表现得灵巧能够取得成功,平时表现得笨拙的,就是老子讲的“大巧若拙”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