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和皇子的区别(皇帝和太子竟然不同姓)(1)

正常情况皇帝和太子肯定是父子俩,毫无疑问,必然是一个姓啊,退一步讲,立的是养子,那也让养子改成自己的姓,天下就没传给外姓人的传统。

可在西汉末年破天荒地出现了皇帝和太子不同姓的特例,“假皇帝”王莽与“皇太子”刘婴,这一对“父子”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滑天下之大稽,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先简单介绍下这一对特殊的“父子”,“假皇帝”,是王莽代汉建立新朝之前的称号之一,“假”在文言文中是代理的意思,也就是假的。公元5年,汉平帝刘衎病死,王莽为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不利于自己操纵政局”,便拥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并呼为“孺子”,意为“小孩”,史称刘婴为孺子婴。

太子和皇子的区别(皇帝和太子竟然不同姓)(2)

刘婴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于居摄元年三月己丑日汉皇太子位,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

王莽想学周公旦“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就逼迫太后王政君诏令让他暂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又称摄皇帝。王莽虽称“假皇帝”,但在朝廷中称“予”,在朝见太皇太后王政君时,必须恢复臣子的礼仪,须自称“臣”。王莽在宫中的值班室被称为“摄省”,官署被称为“摄殿”,府第被称为“摄宫”,其公文称“制”。

说起西汉亡国的原因,从西汉始作俑者吕后以外戚专权开始,一直陷入了一代又一代外戚专权的死循环。汉朝皇帝即位时一般都很小,面临的问题来了,在亲政前由谁来管理天下呢?有人说让顾命大臣来,,可让大臣治理朝政,最怕出现权臣,这样下来最合适的人选当然就是小皇帝的监护人了——太后。

可太后一个女人家,她临朝听政,自然是依靠自家兄弟(太后家的人),外戚就这样出人头地了。外戚对皇帝来说,相比较权臣是最值得信任的人(篡位概率低,那么多外戚只有王莽一个窃国篡位),因为外戚是完全依附于皇帝本人而存在的。一旦皇帝没了,外戚也会随之失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东汉的皇帝们在反复清理前朝留下的外戚集团,而这些外戚的反抗和挣扎最终也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就在于此。

王政君,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活了84岁,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家经过多人常年治理朝政,给王莽篡位创造了基础,

汉平帝刘衎如果没病死,支撑到王莽代汉建新,他就是亡国之君,14岁他死了,幸运的是躲掉了亡国之君的头衔,王莽别出心裁立的“皇太子”刘婴成了亡国之君。

太子和皇子的区别(皇帝和太子竟然不同姓)(3)

西汉之所以亡国,主要原因是王氏外戚当权时间太久,没办法,王政君长寿,外戚好久没有更新换代。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笔者这儿由于篇幅有限,不一一叙述了。

在刘婴禅让给王莽后,被圈养,禁止接触外人,长大了也不会说话,是个傻子。

王莽和刘婴这对特殊的“父子”,在公元23年更始帝攻入长安后,,相继被杀,也算是有“父子”缘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