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清晨,长沙县果园镇龙虾养殖户夏冬林穿着雨靴赶早来到养殖基地,井然有序地开始取地笼,捞虾、喂食。这样的操作,对养虾已有七年的他来说再熟悉不过。

“今天中午又预定了200多虾子出去,售价58—68每斤。”临近中午,一批批游客驱车前往花果虾基地,夏冬林端出一盆盆卤虾、口味虾、茶香虾、油爆虾,让人垂涎欲滴。

2016年,夏冬林看到农业发展前景,决心回乡创业。“花果村水系发达,适合搞水产养殖业。”当时他便流转130多亩土地,以村名命名,创立“花果虾”品牌,做起了稻虾养殖,先后还带动十几户农户一起养殖。

六年多来,花果村早已因花果虾而远近闻名。

口味虾上市季节(长沙县花果虾迎来丰收)(1)

在夏冬林的花果虾基地,从每年的4至10月底,平均每天要吃掉300斤的虾,一年游客量达两三万人。今年4月,花果虾上市以来,就吸引不少老客户打卡。

“虾子个头大,肉有弹性,口味品种很丰富。”雨花区的柳线上是这里的回头客,每年都会带上家人朋友来这里吃上几顿新鲜的龙虾。热气腾腾的小龙虾个头肥硕、颜色鲜艳,还伴着缕缕卤香,食客们大快朵颐,享受味蕾的狂欢。

想要养出优质的虾子,夏冬林说这和水质环境密不可分。说着他便来到张公塘河道边,指着一个圆形设备:“这是水质检测设备,水质如何,在手机和监控平台上看得一清二楚。”

好水养好虾,夏冬林背着双手站在河道边,望着眼前还没有插秧的稻田,满脸却是春风得意:“谁能想到,种田成了好门路。”

“一亩地,两份收成,龙虾才拇指大,就有客户抢着下单,‘稻虾米’三块一斤,还不够回头客吃。”谈起生态养殖,夏冬林津津乐道。他介绍道,在稻田里养虾,一季稻养三季虾,稻虾在田里共生,经济效益也提高了。

“父辈种田,增产全靠增肥。如今种田更有讲究,不靠投肥靠投智,效益上去了,人反倒更轻松。”夏冬林的父亲是村里最早一批种粮大户,一年到头起早贪黑忙,效益上不去,反倒把身体拖垮了。夏冬林风趣地说:“过去‘瞎忙’,四季手头紧;现在‘忙虾’,不拼体力拼脑力,轻松养虾130多亩。”

在他的影响下,花果村的龙虾养殖大户如今发展至14个,并开办起餐饮馆和农场,为游客提供了养虾、种稻、餐饮等多种就业方式,一亩产值达到2000~3000元不等。

在果园镇,龙虾养殖面积今年扩大至3000多亩,一方方饲养着虾的池塘里水草清晰可见,与天空交相辉映,像是一幅水墨画,吸引着一波波游人打卡。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 通讯员 梁焕鑫 史钰晗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