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位于上海的西北,是嘉定联接上海的门户,南翔古名槎溪,梁武帝建国的时候,南翔还只是一个荒凉的乡村。一天,当地农民在耕地时挖到一块一丈多长的大石块,石块一露地面,就有一对丹顶鹤在石块上空盘旋,落到石块上歇脚。一个叫德齐和尚认为这里是一块佛地,决定在此建造一座佛寺。说来也怪,每天白鹤飞往哪个方向,哪个方向就有人来献款,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不久就筹集到一大笔钱,破土动工建造寺院。505年(梁天监四年)建成白鹤南翔寺,因寺成镇,便取名南翔。南翔镇是上海市四大历史名镇之一,历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赛苏城"之美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景区看点;云翔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四年(505年),初名为"白鹤南翔寺"。唐时达到鼎盛,寺基扩大到180亩。宋绍定年间,因理宗赵昀赐"南翔寺"匾额,寺名更为南翔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皇帝赐额"云翔寺",故又易名为云翔寺。后因天灾人祸,寺庙毁损殆尽。该寺庙仅有双塔一对,及散落在古猗园内的唐石经幢和宋普同塔。云翔寺于1985年起修葺,至1987年重现风姿,基本恢复原貌。南翔寺尊胜陀罗尼经幢俗称经幢石有2座,坐落在古猗园的南厅和微音阁前,原对峙于南翔寺大雄宝殿前。一立于唐咸通八年(867年),一立于唐乾符二年(875年),是寺中的八景之一。
古猗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古猗园初名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为时任河南通判闵士籍所建。取《诗卫风淇奥》"绿竹猗猗"为美盛貌,融嵇康《琴赋》"微风余音,靡靡猗猗,余音袅袅"为一炉而得"猗园"名。由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精心设计,有"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的规模,后转让贡生李宜之,又先后为陆、李两姓所有。清乾隆年间,更名为"古猗园"。新中国成立后,古猗园历经多次改扩建,面积达到150余亩。全园按不同景观划分为猗园、花香仙苑、曲溪鹤影、幽篁烟月4个景区。园内保存了唐代经幢、宋代普同塔、南厅、微音阁等珍贵的文物和古迹。
檀园是明代文学家、书画艺术家李流芳的私家园林,为文人墨客经常聚首吟诗畅饮之所。园内亭台楼阁、树木湖石,都由李流芳亲自布置。南翔老街三期改造中的檀园修复工程是根据李流芳所画的园图和详细的记录予以修复的。修复后的檀园,总面积约10亩,以水景为中心,高高的白墙隔开了城市的喧闹与市井的繁杂,将山水、建筑、植物等自然景观进行合理的空间分布,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发挥了"小中见大"的艺术原理,创造了"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园林格局。
槎山烽火在今南翔北里许,即今沪宜公路1268号处有一座土阜,高约10米,南北略长,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看似其貌不扬的土丘,却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它建于南宋建炎三年底,原高约30米,以泥沙夯实,再砌石建屋于上很是坚固。它是南宋初年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遗存,也是上海地区现存极少几处古代烽墩之一。因为它位于"白鹤翔云"、"槎溪迤流"之地,故后人取名"鹤槎山"。上海地区曾有170多座这样的烽墩,据1999年9月调查,上海仅存12座烽墩遗迹,鹤槎山即为其一。
天主教露德圣母堂位于嘉定区南翔镇真南路5215号。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嘉定传教区的总堂。1996年8月,移地五亩四分,重建南翔天主教露德圣母堂。2000年12月,恢复宗教活动。基督教(新教)南翔真理堂位于嘉定区南翔镇翔乐路58号。南翔真理堂始建于民国两年(1914年),原址在南翔镇德华路。1985年修复,并恢复宗教活动。1996年7月,根据南翔镇城镇总体规划,移地重建。1997年7月,新堂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