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瓷器底款排名(皇朝遗珍鉴定之民国瓷器款识--堂名款)(1)

民国瓷器鉴定之民国瓷器款识--堂名款瓷器

民国瓷器鉴定之民国瓷器款识--堂名款:

堂名款是指瓷器上书写或刻画私人住所或书房名称,作为私家用瓷或收藏标志的款识,内容包括堂名、斋名、轩名、室名、书房名、楼名,阁名等。堂名款最早出现于宋代,明代后期形成风尚,清代则更为流行,民国时期继续出现,但已不及清代丰富。民国堂名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一些达官贵人用瓷多有堂名,如袁世凯的“居仁堂制”、徐世昌的“静远堂制”、曹锟的“延庆楼制”等。这部分堂名款均以印章形式出现在作品的底部。其次是文人雅士多有堂名,尤其是彩瓷名家, 如潘甸宇之“古欢”、王琦之“甸甸斋”、程意亭之“佩古斋”等。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类款识应称为艺人画室款识为妥。民国时期瓷器上署以堂名的器物较为多见,情况亦较为复杂,最为关键的是不能以款识中是否有“斋”、“轩”等字样便定性为堂名款。因民国时期瓷器生产厂商号之名亦多见“轩”、“堂”、“斋”等字样。貌似堂名,实则为商号,与主人的关系不大。如活跃于1920-1937年的彩瓷名家梁兑石,民国初年毕业于饶州窑业学堂,回南昌后开丽泽轩瓷店,请艺人按顾客要求绘制瓷器,由于忙于经营,无暇自己彩绘。当时的南昌名家刘希任作品多被丽泽轩购买,而邹文侯、万云岩均曾受聘于丽泽轩瓷店彩绘。

堂名款是指瓷器 局部

作者简介

梁兑石(活跃于1920-1937):别号石庐、丽泽轩, 民国时期的瓷器彩绘名家。民国初梁兑石毕业于波阳窑业学校。梁兑石擅长粉彩人物瓷画。梁兑石曾在南昌开设丽泽轩瓷店。由景德镇购进白瓷胎,梁兑石自设烤花炉,制作釉上彩瓷,并自设红炉,且按顾客要求绘制肖像和粉彩瓷器,梁兑石活跃于20世纪20至30年代。日本侵略军进攻南昌时关闭瓷店,梁兑石在逃往四川途中,因日机轰炸而蒙难。

民国时期瓷器底款排名(皇朝遗珍鉴定之民国瓷器款识--堂名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