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有什么想法(你是否看到了儿时的自己)(1)

作者:杜朝辉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这首儿歌,相信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不会陌生。他们就是在这样欢快的歌声中,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也会有不一样的童年。有的人在田间地头、乡野村陌中长大,粘知了、割青草、捕蚱蜢、下池塘是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有的人成长在高楼林立、车来人往的城市中,丢沙包、跳皮筋、玻璃球、看画本是他们最深的童年记忆。而现今的孩子们,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上网、玩手机等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有了更多的童年乐事,然而,也缺少了那种来自于大自然的灵气,没有了一些原始的天真和烂漫。

六一儿童节来了,它让我们这些曾经的儿童多了几许感概,有了一丝艳羡,更是把我们的记忆拉回到了童年。而古人,却巧妙地把一些童年天真无邪的生活片段记录到古诗词中,我们就跟着古人的描绘,去追赶自己童年的影子吧。

“呆萌创新”的童年

1179年,是南宋官员、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任常州知州的最后一年。

春天,常州当地有“打春牛”的习俗。人们在冬至后取土筑成牛的样子,立春前一天,先行祭祀后,再用彩鞭鞭打“春牛”,男女老少牵“牛”扶“犁”,唱栽秧歌,敲锣打鼓,祈求丰年。每当此时,全家老少都来参与,热闹的场面特别能吸引小孩子们的眼光。仪式结束后,有的小孩便会模仿一些表演动作,自得其乐。

立春后的一天早晨,杨万里从居处前往衙署。路上看到一群小孩在嬉闹,其中一位小孩手提一件透明的东西,并不时用一根木棍敲打,发出清脆的响声。杨万里纳闷小孩敲击的是什么,正欲上前问个究竟,突然,透明的东西落到了地上,发出如玉碎一般的声音。孩子们先是发出一阵惊叹,随后哈哈大笑起哄起来。

这位大宋的官员这才明白,孩子们敲打玩耍的原来是一块从盆中取出的冰。后来,他根据所见,写下了《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有什么想法(你是否看到了儿时的自己)(2)

童年,总是充满了呆萌、充满了奇思妙想,在他们有限的认知世界里,总有看似滑稽,实则“创新”的想法和行为。

1192年,杨万里因反对江南推行使用铁钱会子,得罪了宰臣,自请归乡。当他乘船路过安仁,看到江上发生的一幕,他就用诗记了下来。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他看见两个小孩子驾着一叶小船在江中荡漾,可是他们也不撑篙、也不划桨,而是撑开着一张油纸伞。更奇怪的他们的伞不是撑开在头顶上,而是指向船头。看了好久杨万里方才明白:是俩孩子突发奇想,欲以伞作帆助力船前行。

在孩子们心里,这就是发明创造,而恰恰就是这些想法,很可能会开启他们一生丰富多彩的创新之路。

“一本正经”的童年

童年,虽然身体智力的发展不成熟,对社会、对事物认识不足,但却是最天真最无邪的。在他们心里,没有奸诈、没有拖沓,无论是游戏还是帮大人干活,都是那么的“一本正经”。

唐贞元年间的一天,隐居于圃田的诗人胡令能到农村去拜访朋友,因是第一次来,好久没找到朋友家。正欲返回之际,突然看到村头池塘边青苔石板上坐着一位小朋友。于是他走近前去问道:“小朋友,请问……”话还没完,小孩转过头来,急忙摆手,还面带怒色做了一个“嘘”的手势。

胡令能这才发现小孩是在钓鱼,怕吓跑了鱼,连路人的问话都被其打断了。胡令能哑然失笑,用一首《小儿垂钓》记下了自己的经历。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有什么想法(你是否看到了儿时的自己)(3)

我们看到小孩“一本正经”的钓着鱼,也许未必能有收获,但这就是小孩子做事的态度。也正是有了童年时的认真,才让每个人长大后更加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端正人生态度是成功的前提,从而有了健康的人生。

有过“掩耳盗铃”的童年

唐大和九年,六十有三的白居易有了新的职务,他被朝廷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东都洛阳不比长安,事务清闲,没事的时候白大人常走出官署遛弯消遣。

一天,他走到一处小池塘边,塘中荷叶翠绿,荷花尽已凋零,留下一个个莲蓬站立水面,煞是喜人。白大人看得正出神,忽然从浓密的莲叶间驶出一条小船,船上还放着几支莲蓬,而驾船的竟然是一个小孩儿。只见他一面划船,一面紧张地东张西望。白大人明白了,原来是小孩儿偷开小船进入池塘深处采莲蓬吃,因怕被家人发现,所以谨慎地东张西望。

白大人不禁为小孩的可爱笑了,小孩只怕家人发现其行踪,却不知水面上铺满了浮萍,小船驶过,浮萍散开,留下一道水痕,久久不能合拢,家人仍然可以发现。回到家后,白居易写就了一首小诗《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有什么想法(你是否看到了儿时的自己)(4)

像这样的行为,很多人小的时候都有过,在偷偷做着“错事”的背后,更多流露的是童年的天真和可爱。相信大人一见,都会因之而笑吧。

无忧无虑的童年

有人说:“童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拥有最纯洁的心,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是的,不管是“呆萌”也罢,还是“一本正经”也罢,童年最大的本色还是无忧无虑。

“一年之讲在于春”,春天来了,暖风吹拂,草木萌动,杨柳舒展,莺歌燕舞,大自然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小孩子们按耐不住兴奋,用他们的行为和方式尽情融入到春光中。傍晚孩子们放学了,虽然今天被先生批评了,但决不能浪费掉这大好的时光,他们从家里拿出父母亲手扎制的风筝,欢呼着、嬉闹着,竞相放飞在晴朗的天空中。

归隐于上绕老家的诗人高鼎,看到了孩子们这快乐的一幕,深受感染,随即吟成《村居》一首。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有什么想法(你是否看到了儿时的自己)(5)

时光匆匆,春色渐去,夏日又来,大自然更加生机勃勃。孩子们继续无忧无虑的成长着。

1192年,南宋官员杨万里办完公务后从临安赶往健康住所。中途经过新市,日已偏西,人困马乏,杨大人就找了家客栈住了下来。安顿好后,他步出客栈散心。沿着酒店旁的篱笆墙,一条小路向前伸去,旁边地里的油菜花开的开浓,不时有蜂蝶飞来飞去。忽然一奔跑的小孩进入了他的视线,只见他忽左忽右,忽快忽慢,挥动着双手,正在追逐一只黄色的蝴蝶。不料一会儿蝴蝶飞进了菜花深处,与黄花融为一体,小孩再也看不见蝴蝶的影子。

杨万里站在那里,思绪良久。无忧无虑的童年早已过去,于今却是花甲之年。仕途的沉浮,繁杂的公务,让自己忘却了童年的快乐,而今天这一幕,他仿佛看见了儿时的自己,并回想起了童年的无忧无虑。他默默地吟出一首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有什么想法(你是否看到了儿时的自己)(6)

作者:杜朝辉,山东潍坊人,中学思政课教师,古诗词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