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十分想念,这里是乱炖小馆儿,今天又是分享的一天~我有故事你要听吗,或者你有故事要告诉我吗?

昨天经历了江南的“回南天”,真的是令人大开眼界,门前的走廊就像是用了蘸过水但没甩的拖把拖了一遍,湿哒哒的。

如果不留神,很可能就摔个地墩儿,所以南方的小伙伴,除湿机、祛湿茶搞起来,不然不行啊。

老北京油炒面做法(几乎被时间遗忘的老味道)(1)

关注我的小伙伴都知道,只要天气阴我大脑中的思乡区域就开始“工作”了,除了想念父母和亲人,还会想念那些家乡的美食。

之前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并没有很深的体会,但自从我跨过了黄河,走过了长江,梦中梦见的还是馒头、面条和海鲜,我就知道我就是个爱家乡的吃货啊!

老北京油炒面做法(几乎被时间遗忘的老味道)(2)

今天让我想到的美食是油炒面,可能说到这个名字,大家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说到“油茶”,北方的很多小伙伴应该知道是什么了吧?因为我曾经在东北、西北、北京等地儿都喝过差不多的东西。

我个人猜测,“油炒面”应该是困难时期的产物。在粮油和肉紧缺的年代里,勤劳的主妇们总是想给孩子和丈夫开点荤腥,补充点营养,油炒面就这么诞生了。

到底什么是“油炒面”呢?其实这个名字已经说得很直白了,就是油炒的面粉,是的,就是这么简单,只不过这里的油是猪油,当然,也有很多地方是牛油,这两种我都尝试过,都非常的美味!

老北京油炒面做法(几乎被时间遗忘的老味道)(3)

我们家是个大家庭,但是会炒制油炒面的只有我奶奶和大姑两个人。我奶奶在世的时候,也不是常做油炒面,因为她觉得生活好了,要什么吃的都有,不用非得吃那个。

每个大集,我奶奶都会称上两斤果子或者小王子雪饼,随时准备我们去她家吃,老人很愿意在自己顶格的范围内给子孙预留最好的吃的。

我就是喜欢喝油炒面,特别是一家人围在圆桌前,聊着天,中半间的时候,我奶奶会在每个人面前放一个碗,然后拿着装油炒面的罐头壶每人舀上两勺,我会用吃货的眼神默默地申请三勺。

老北京油炒面做法(几乎被时间遗忘的老味道)(4)

热水壶和同样是玻璃瓶子装的白沙糖都放在桌子上,大家自助,因为有人喜欢吸溜薄的油炒面,像我这样的,就喜欢糊嘴的油炒面,就少放点水。

油炒面不放糖其实也很好吃,但是小时候谁会拒绝糖的甜蜜呢?我放糖也和别人不一样,像是我弟弟,就喜欢在放水之前放糖,我则是相反,我先冲泡好,最后放糖,因为我喜欢白砂糖混在油炒面里面的颗粒感,咯滋咯滋的,不光甜,还有存在感。

我从小就是一个有口腹之欲的人,最近肠胃不舒服,我还在想是不是就是因为从小太能吃了,也不拒绝别人的“投喂”。

老北京油炒面做法(几乎被时间遗忘的老味道)(5)

相比于其他的堂、表兄弟姐妹,我不是在我奶奶家长大,可能正是这个原因,我每次去我奶奶家吃饭她都会重点“关注”我,米饭刚吃下一半,迅速一勺子补充上,不停给我夹菜,就连油炒面我都可以喝两碗,也因此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吐了,因为吃太多,哈哈哈。

言归正传,继续说回油炒面。比起我吃过的北京、东北和西北等地区放了芝麻、葡萄干甚至青红丝的油炒面,我奶奶做的是最基础版本的,什么都没有,就是油和面。

我奶奶家的锅就是我们胶东农村必备的大铁锅,七、八印的那种,我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印通人,七八人都可以满足的大锅,但真的很大,是直接通火炕的。

老北京油炒面做法(几乎被时间遗忘的老味道)(6)

大锅一直保持温热的小火,下面粉,是的,大家没看错,就是在锅里没有搁油的状态下放面粉,不停翻炒,直至面粉变黄。

就这一个步骤,我在小时候一直觉得我奶奶是练过铁砂掌的,不知道是不是出现了记忆误差,我总觉得我奶奶直接用手掌炒面粉,哈哈哈。

面粉炒至变黄后,盛出来备用。此时锅中放入猪油,有一点我感觉还是很神奇的,我这个人不太喜欢吃猪油的味道,但唯独用油炒面,即便是我味觉灵敏,也没吃出猪油的味道,小的时候我还在想,猪油和什么最搭啊,那必须是炒面。

老北京油炒面做法(几乎被时间遗忘的老味道)(7)

一小块猪油,我奶奶会用铲子在大铁锅中不断化冻,让它和铁锅产生的面积尽可能大,方便之后面粉和猪油均匀相遇。

油彻底融化之后,就会看到锅底其实没多少油,都挂在锅子壁上,倒入刚才炒好的面粉,继续翻炒。

当面粉和猪油充分融合之后,面粉的香气、油脂的香气就藏不住了,毫不夸张,隔着我奶奶家的天井、大门以及隔壁邻居家,我在隔壁隔壁家玩耍都闻到那香味儿了,我就知道有口福了!

讲究的人家油炒面还会过过筛,毕竟油脂和面炒制的时候,就容易形成一个小团,我家都很“爷们儿”的性格,再说我很喜欢吃那个小面团,吃到就会觉得很高兴。

老北京油炒面做法(几乎被时间遗忘的老味道)(8)

我奶奶的油炒面炒好后,会少放一些糖,最后喝的时候我们自己再放。我奶奶这个人做什么都很大方,炸鱼、面鱼、肉就是一锅,煮粥就是每个儿子女儿家都有一小盆回去喝,所以她的油炒面摊凉之后,就会放在原本装着山楂、黄桃、蜜桔的罐头瓶里,分给她的孩子们。

我就是那种自己在家能喝一瓶,来我奶奶家还得一顿饭喝两碗的孩子,我不知道是不是爱或者亲情的加持,我总觉得我奶奶做的朴实无华版油炒面最好吃!

中国有句老话,老人还在的时候,家就在,老人没了,家也散了。我们家散了没散我不知道,我奶奶做的油炒面我是真的再也没有喝过了,也许喝过,是在梦里吧。

老北京油炒面做法(几乎被时间遗忘的老味道)(9)

我奶奶是个典型的胶东妇女,非常能干,也非常大方,她会做很多美食,她做的芹菜第二顿依旧美味,馒头蘸着那个汤非常好吃;还有她煎的鱼也很好吃,她包的包子总是很舍得放肉,一来是她想让她的孩子们多吃肉,二来,也因为我们几个不吃肉的可以挑出来,她则会毫不犹豫、不嫌弃的吃了我们挑出来的肉。这就是我的奶奶,一个已经去了天堂的老人!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