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便逐渐露出真面目。人们不得不接受「我只不过如此」之类的现实,原以为等候在人生路上的一切「可能」都会变成「不可能『幸福的浪漫主义季节转瞬即逝,残酷的现实主义时代终将到来。
2,我们都有认可的欲求。但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首先自己得先认可别人。正是因为我们认可了他人、认可了不同的价值观,我们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通过这种相互认可,我们才建立起了「社会」!
3,即使社会意义上的成功者,也就是在人际关系中完全没必要自卑的人也会有某种程度的自卑感。
4朋友或熟人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这是与爱之主题有关的话题,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关系的距离和深度。
5,只要过去作为过去存在着,我们就得生活在过去所造成的影响之中。如果当过去不存在,那就等于是在否定自己走过的人生!
6,如果真正地拥有自信,就不会自大。正因为有强烈的自卑感才会骄傲自大,那其实是想要故意炫耀自己很优秀。担心如果不那么做的话,就会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这完全是一种优越的情结。
7,束缚是想要支配对方的表现,也是一种基于不信任感的想法。与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处在同一个空间里,那就根本不可能保持一种自然状态。
8,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形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我们即使不使用怒气,也可以进行沟通以及取得别人的认同。
9,如果人生是一条线,那么人生规划就有可能实现。但是,我们的人生只是点的连续。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10,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种论调也太极端了!独立于人际关系之外的烦恼、个体内心的苦闷、自我难解的苦恼等,难道您要否定这一切烦恼吗?!
11,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12,我们的很多心理困扰都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期待和评价。正是这种评价体系,造成了人们的骄傲和自卑。而人们又经常借「爱」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实。
13,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14,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15,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16,之所以感受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感受自己对周围的其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才会孤独。我们要想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
17,人之所以一直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是因为就算日常生活中有不如意,但是保持现状能更轻松更安心。
18,“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那就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19,赏罚式教育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没人惩罚,我就做坏事”。
20,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21,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分为五个阶段:称赞的要求、引起关注、权力的斗争、复仇、证明无能,都是为了确保自己在共同体中的特别地位。
22,我们在看待他人的时候,往往会先任意虚构一个”对自己来说理想的形象“,然后再像做减法一样地去评价。
23,心理创伤并不存在。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24,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
25,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宇宙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那么一切烦恼也都将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