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温度计

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标:

(1)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0C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0C。

(2)单位:摄氏度150C读作:15摄氏度;—150C读作:零下15摄氏度。

3.测量仪器:温度计

(1)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使用时,让玻璃泡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容器壁;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留在液体中, 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3)常见温度计:寒暑表(—30℃~50℃),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

体温表(计)(35 ~42

二、熔化与凝固

三种常见的物态是: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的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

1. 熔化(吸热):

(1)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2)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3)晶体:冰、盐、石墨、石英、钻石、水晶、海波,各种金属;

非晶体:松香、石蜡、蜡烛、玻璃、沥青、塑料等。

2. 凝固(放热):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2)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特点: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凝固特点:继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3)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吸热):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方式:蒸发和沸腾

①蒸发的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有制冷作用)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②沸腾的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腾的特征: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2.液化(放热):

(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2)方法:加压(压缩体积)冷却(降低温度)。

四、升华与凝华

1.升华(吸热):

(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

(2)作用:制冷

2.凝华(放热):

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物态变化与吸放热的关系图: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1)

五、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1.全球变暖

(1)温室气体使太阳的热量聚集在地球周围,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

(2)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作为能源,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使太阳的热量聚集在地球周围,导致全球变暖。

2.水资源危机

(1) 水资源危机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一类重要因素。

(2) 水资源主要指的是淡水资源。

(3)造成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污染,其污染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废物、生活垃圾等。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一、物体的内能

1.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在任何情况都有内能)。

(2)影响因素:温度、质量、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种类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2)热传递: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给低温部分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

因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二、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探究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

(1)实验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或质量相同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相同时,水升高的温度少 。

(2)探究物质吸热或者放热规律,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通过探究实验可知: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等;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

2.物质的比热容

(1) 经过科学测定,发现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用物理量比热容来表示。

(2)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

(4)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比热容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

(5)热量计算公式:Q=cmΔt。

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Q 吸=cm(t2-t1),

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Q 放=cm(t1-t2)。

其中Q 吸和Q 放代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6)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大小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3. 水的比热容大的三种应用:致冷、散热、调节气温

三、内燃机

1.热机

(1) 定义: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工作原理:利用内能做功。

(3)常见的热机: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4)常见的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

2.汽油机

(1)主要结构: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汽缸、连杆、曲轴、飞轮等。

(2)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2)

3.柴油机

(1)主要结构:进气门、排气门、活塞、喷油嘴、汽缸、连杆、曲轴等。

(2)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3)

四、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1.燃料的热值

(1)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变为内能的过程。

(2)燃料可分为三种:固体燃料、气体燃料、液体燃料

(3)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4)

2.热机的效率

(1)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5)

(2)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是减少热机工作中的各种能量损失。

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措施是:

①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量减少各种热量散失;③使用时注意保养,保证良好的润滑,减少因克服摩擦而额外消耗的能量。

3.环境保护

(1) 热机的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噪声污染

(2)燃料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燃料中有杂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粉尘。

(3) 为了保护环境,人们采取措施,减少废气和粉尘的污染以及噪声污染。

保护环境的措施:

①改进燃烧设备,加装消烟除尘装置;②集中供热;③改用气体燃料,普及煤气和天然气;④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少和无污染的新能源。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一、电是什么

1.摩擦起电

(1)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叫做摩擦起电。

(2)带电体的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1)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Q),简称电荷。

(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4. 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不同。

(2)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3)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发生转移的是带负电的核外电子,而不是正电荷。

7.静电现象

(1)定义:当带电的物体与未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导体内与带电体电荷性质相反的电荷会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电荷性质相同的电荷则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的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摩擦起电现象、静电感应现象等。

二、让电灯发光

1.电路的组成

(1)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2)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2.电流的形成及方向

(1)电流的形成: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拓展: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3)在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路中,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用电器,流回电源的负极。

(4)电路中要有持续的电流,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电路中要有电源,二是要使电路形成通路。

3.通路、开路和短路

(1)定义:通路:处处连通,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

断路:某处被断开,没有电流通过的电路。

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

(2)电源短路时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4. 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三、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用电器依次相连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2.并联电路:用电器并列相连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3.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都是最基本的电路,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电路都是由最基本的电路组合而成的。

(2)常见的并联电路:家庭中的各用电器;马路上的路灯;电吹风中的电动机和电热丝。

常见的串联电路:节日中装饰用的小彩灯。

(3)同时亮、同时灭的灯泡可能是串联的,也可能是并联的。

(4)判断电路连接方式的方法:

①电流法:让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流经各用电器,若途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这些用电器就是串联,若电流在某处分为几条支路,且每一条支路都有用电器,则这些用电器就是并联。

②拆除法:撤掉电路中某个用电器,如果其他用电器无法工作,则这些用电器就是串联,否则就是并联。

③节点法:电路中,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导线的两端均可看成同一点。也就是说,这两个点可以合成一个点。

四、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1. 电流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6)

2. 电流的测量:电流表(安培表)

使用方法:使用前要校零,电流表必需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如不能估计用“试触”法)

3.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7)

五、测量电压

1. 电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8)

2.常见电压: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人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家庭电压220V

3.测量:电压表(伏特表)(U)

使用方法:使用前要校零,电流表必需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如不能估计用大量程“试触”)

4.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9)

本文由新说学习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