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屡战屡败为何24岁封侯拜相(四十岁才出仕他身为宰相)(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金陵物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安石泛溟渤,独啸长空还”……这些都是李白咏叹谢安的诗句。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李白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无数人的偶像也有偶像,他的偶像就是谢安。其实不仅是李白,像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陆游、辛弃疾等都咏诗称赞过谢安,对他极为崇拜。

能让这么多牛人崇拜,除了谢安在政治、军事上的成就以外,与他特有的气质、声望以及在士族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说起谢安,首先会想到东山再起、入幕之宾等成语典故,或者是他在淝水之战中的淡定从容,亦或者是他智斗桓温的出色表现。

除此之外,他在对兄弟子侄的教育方面,也值得一说。

一、傲慢自负的谢万

谢安有三个弟弟,谢万是他最喜欢的弟弟,严格来说他不属于谢安的后辈,但是为了这个弟弟,谢安也是操碎了心。

早在谢安、谢万这一代人之前,陈郡谢氏已经名满天下,经过谢尚、谢奕两兄弟的经营,谢氏已经将豫州刺史的职位牢牢抓在手里。公元358年,谢奕去世,谢万扛过豫州刺史的大旗,成为谢氏的支柱。但是谢万性情傲慢,还时不时的脑袋缺根筋,并不是当刺史、领大军的料。

谢万自命不凡,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谢安劝他要和部下搞好关系,还亲自替他慰勉将士,“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在谢安的劝说下,谢万召见部将,想要慰勉一番,但是愣了半天只说了一句“诸君皆是劲卒”,召见来的可都是将领,谢万却说他们是“卒”,一下子就得罪了部将。后来谢万北伐,谢安不放心就随军跟着,谢万兵败差点被部将杀害,好在将士们看在谢安的面子上才放过谢万一马。

他屡战屡败为何24岁封侯拜相(四十岁才出仕他身为宰相)(2)

其实早在谢万北伐之前,谢安已经料到他必败,但是谢万是一军主帅,谢安也不好说什么,不能越俎代庖,冒犯主帅军威,正如后来的桓伊所说“故当出于难犯耳”。

在谢安眼中,谢万像个没长大的孩子。谢万爱睡懒觉,谢安就不厌其烦地每天早上叫他起床。谢安有一件裘衣被谢万看上了,谢万想要又不好直接说,于是找到谢安说“畏寒”,谢安听了哈哈大笑“君妄语,正欲以为豪具耳,若畏寒,无复胜绵者”,什么怕冷,你不就是想要我的裘衣吗,既然你说怕冷,那我给你棉花也是一样的,于是谢安给了他三十斤棉花。

谢万名气很响亮,但是办事不牢靠,像个没长大的小孩一般,总让谢安操心。而谢安像是教导后辈一样,总是不厌其烦地纠正谢万的错误,给他收拾烂摊子。直到公元360年谢万北伐失败,丢失国土,陈郡谢氏面临灭顶之灾,谢安才不得不东山再起。

对待谢万,谢安既当爹又当妈。

他屡战屡败为何24岁封侯拜相(四十岁才出仕他身为宰相)(3)

二、放荡的谢玄

谢玄是谢奕(谢安大哥)之子,谢奕死后谢玄与姐姐谢道韫跟着谢安生活。

年少的谢玄是个放浪子弟,弄个紫罗香囊别在腰间,整日里玩弄。谢安见了很担心这小孩长大成了纨绔子弟,但是又不想当面斥责,伤害他的自尊心,于是谢安灵机一动,故意和谢玄打赌,以紫罗香囊为赌注。结果谢玄输了,谢安把香囊拿来,二话不说直接烧了。整个事件中,谢安既没有表明自己不喜欢他的放浪行为,也没有一句教育说辞,但是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谢玄一看,原来叔父谢安不喜欢自己这样,这样做原来是不对的,于是痛改前非,不敢再放浪。

他屡战屡败为何24岁封侯拜相(四十岁才出仕他身为宰相)(4)

要避免后辈误入歧途,更要引导后辈胸怀大志。有一次谢安问后辈们《诗经》里面最喜欢哪一句。谢玄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安则说自己最喜欢的是“訏谟定命,远猷辰告”。两人说的诗句大不相同,谢玄说的是将士出征与归来时的情景,充满战士的思归凄凉情绪,而谢安想告诉谢玄男儿当胸怀大志,像制定国策一样制定目标计划,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对人生有规划

对待谢玄,谢安言传身教,点到为止。

三、咏絮才女谢道韫

中国历史上的才女有很多,谢道韫研史不如班昭,写词不如李清照,理政不如上官婉儿,但她完美继承谢家风骨,绝对是才女中的佼佼者。

他屡战屡败为何24岁封侯拜相(四十岁才出仕他身为宰相)(5)

有一次天降大雪,谢安召集诸子弟,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脱口而出:“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就是咏絮才的由来,后人多以咏絮才比喻女子多才,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就称赞林黛玉有咏絮才。

在谢安问出那句《诗经》中最喜欢的诗句时,谢道韫的回答是“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赞其“雅人深致”,举止不俗,气质非凡。“雅人深致”四个字正是谢道韫的真实写照,她从谢安身上学到了宠辱不惊,淡定从容。

公元399年,时任会稽太守的谢道韫丈夫王凝之被孙恩的乱兵所杀,谢道韫不得已与奴婢们持刃杀贼,手刃数人,斥责贼人“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凭借着自己的凛然正气,保全外孙刘涛,“(孙)恩虽毒虐,为之改容”。此后,幸免于难的谢道韫寡居会稽郡,年老后仍然风韵高存,清雅娴静,其气质连会稽太守都称赞不已,“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

对待谢道韫,谢安不遵循繁文缛节,以身作则。

他屡战屡败为何24岁封侯拜相(四十岁才出仕他身为宰相)(6)

四、文才出众的谢朗

谢朗是谢据(谢安二哥)之子,谢据早死。

由于父亲早死,谢朗对父亲的事知之甚少。当他听到有人说以前有个傻子家里有老鼠,那个傻子就爬到屋顶去用烟熏鼠的时候,总是跟着别人一起嘲笑,但他不知道这个别人口中的傻子就是自己已故的父亲。谢安知道后,就故意对谢朗道:“世人以此谤中郎(谢据),亦言我共作此。”别人诽谤的人就是你爹啊,而且我也被诽谤了。

谢安并没有训斥谢朗,一方面是通过把自己拉下水来保全谢据的名声,另一方面也让谢朗知道嘲笑别人是不对的。刘义庆对此评价道:“太傅虚托引己之过,以相开悟,可谓德教。”

他屡战屡败为何24岁封侯拜相(四十岁才出仕他身为宰相)(7)

谢安与王献之是好朋友,有一次谢安与王献之、习凿齿等人坐在一起聊天,但是王献之与习凿齿关系不好,不肯与他同榻而坐,谢安就对身边的谢朗说:“子敬(王献之)实自清立,但人为尔,多矜咳,殊足损其自然。”教导谢朗不要像王献之那样有违天道自然,于情理不符。

对待谢朗,谢安温和如玉。

谢安擅长从身边小事教导后辈,也让后辈们从小跟着自己与清流名士见面交谈,培养他们的交际与清谈能力,让谢氏一门的名声传扬出去。在那个世家大族的社会里,一旦没有教育好子女,某一代出现断层,极有可能导致家族衰败沉沦,而谢安在他的前半辈子干的主要就是教导后辈、保证自己家族有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

他屡战屡败为何24岁封侯拜相(四十岁才出仕他身为宰相)(8)

谢玄曾以“芝兰玉树”自比。在谢安的教导下,谢氏这些芝兰玉树成为人中龙凤,谢家子弟个个品貌俱佳。

谢安的教育方式与常人不一样,他不重视繁文缛节,不拘于礼教,对后辈从来不训斥责骂,在谢万兵败逃亡、仍然向人索要玉饰马镫的时候,谢安也只是说了一句“当今岂须烦此”。他总是以身作则,善于引导,这就是老子所谓的“行不言之教”。

谢安的夫人刘氏曾经指责过谢安:“那得初不见君教儿?”谢安答道:“我常自教儿。”

“常自教儿”,这四个字或许就是谢安的教育理念。

左宗棠作幕僚时期脱口而出的一句脏话,竟改变了一个官二代的命运

从牢头到丞相,他救了一任皇帝并为汉朝续命82年,却不求回报不为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