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有雄心壮志,在击败韩馥、公孙瓒后坐拥冀、青、幽、并四州,掌握数十万可战军队,成为汉末最强割据军阀。袁术,以袁氏嫡次子的身份返回家乡,最终虎踞淮南,积极筹备称帝篡汉一事。袁绍和袁术本是兄弟,一个在河南发展,一个在河北拓土,也符合世族“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策略。然而兄弟联手的剧情没有发生,反而是两人在互相攻伐中白白便宜了曹操,最终双双殒命于自己的野心,袁绍与袁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对立的呢?

袁术和袁绍到底是什么关系(同样有着四世三公)(1)

一、四世三公,密谋辅政

汝南袁氏有着“四世三公”的美名,袁绍和袁术的高祖父袁安仕章帝、明帝、和帝,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等职。“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袁安死后,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累迁司空、司徒、太尉,曾孙袁逢、袁隗分别担任司空及太尉,因为四世均出现过担任三公职位的人,故称汝南袁氏为“四世三公”。有这样强大的背景加持,袁绍和袁术兄弟在京都可谓是横着走,他二人也成为日后大将军何进的拉拢对象。

袁术和袁绍到底是什么关系(同样有着四世三公)(2)

袁术是嫡次子,看不起庶出又是过继的袁绍;而袁绍认为袁术只不过是个游散好闲的公子哥,同样看不起空有身份的弟弟,但因为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亲人,不仅没有爆发矛盾,甚至还和曹操成为好友,并一起接受大将军何进的拉拢,积极谋划如何剪除宦官。宦官专政,肯定是利于皇帝而不利于世族的,于是世家大族出身的袁绍、袁术与大将军何进一拍即合,打算铲除宦官。结果谋划一事败露,何进身死,袁术领兵攻打皇宫,和袁绍、叔父袁隗一同将宦官斩杀殆尽。不过就在袁氏想要再进一步时,董卓进京让袁氏始料未及,手上还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两张“王炸”的董卓反而成为了这场闹剧最大赢家。

二、仓皇出逃,组建联军

杀光了宦官,袁氏出了大力,甚至一举坐上那个位置都不是没有可能,然而董卓的强势入京打破了袁绍和袁术的美好幻想。何进尚有大将军和外戚的身份可以为二人所利用,这个董卓只不过是在北地崛起的“莽夫”,没有显赫的身世,但是有着引以为傲的军队,比起何进难掌控不少。尤其是董卓在进京后还擅行废立之事,这让原本就有野心的袁绍、袁术兄弟仓皇离开洛阳。不知道兄弟二人是否商量好了共图大业,袁绍向北逃亡冀州,袁术则向南跑到了南阳。落位之后,两兄弟的做法也近乎相同,那就是在占据一郡后觊觎一州,而名义上的“讨董联军”成为包括袁绍和袁术在内的诸侯们争夺地盘的最好借口。

袁术和袁绍到底是什么关系(同样有着四世三公)(3)

初平元年(190),东郡太守桥瑁假作京城三公书信,要天下起兵抗董。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组成联军,分为北、中、南三路发起进攻。然而这不过又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闹剧,董卓放弃洛阳迁都长安,让讨董联军踌躇不前,只有袁术加孙坚的南路组合有建树之外,剩下的盟友们貌合神离:孔伷未有功绩就先病逝,王匡全军覆没,桥瑁因为个人恩怨被刘岱所杀,袁绍和韩馥想要另立刘虞为帝,且二人也互相提防。

袁术和袁绍到底是什么关系(同样有着四世三公)(4)

三、兄弟反目,分割南北

袁术与孙坚联手,由孙坚斩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帮助袁术吃掉荆州和豫州,袁术则给予孙坚大力支持,帮助他进军讨伐董卓。在另一边,袁绍则成功搞定韩馥获取了冀州,并图谋整个河北。令袁术没有想到的是,联军推举袁绍为盟主而没有考虑自己就算了,袁绍甚至在自己打董卓的时候从背后捅刀子,派了他的心腹会稽周氏兄弟空降豫州。这让原本打算靠着讨董胜利的威望和家族苦心经营的声名将豫州拿下的袁术暴跳如雷,他转头和袁绍的“好邻居”公孙瓒以及暗藏野心的陶谦结盟,两兄弟的决裂继续为东汉末年的混乱添火。

袁术和袁绍到底是什么关系(同样有着四世三公)(5)

眼见袁绍和公孙瓒掐起来了,袁绍的两个小弟:曹操和刘表都刚到兖州和荆州,根基未稳,于是袁术派自己最能打的孙坚南下找刘表,自己则和曹操开战。然而令袁术没想到的是曹操和刘表居然这么能打,孙坚死于黄祖箭下,袁术自己没能干过曹操。先失孙坚和南阳,后败曹操退守寿春,袁术被自己推荐的扬州刺史陈瑀阻拦在寿春城下,袁术只得再退到阴陵整军,更绝的是,“好盟友”陶谦趁袁术南逃之机进军衮州,还顺便占领了一些豫州的地盘。于是在和陶谦反目后,袁术强取了扬州,兼称徐州伯,以此插手徐州。此时的袁绍也颇为不顺,还在和黑山贼张燕打得有来有回,二袁非常有默契地先对自己周围不稳定因素动手,直到完成割据南北的局面。

袁术和袁绍到底是什么关系(同样有着四世三公)(6)

四、僣号仲家,众叛亲离

在讲究家族背景和个人名望的东汉,同为“四世三公”出身的袁术比起袁绍来说,仅人品上就被完爆了。比起袁术这个只知道飞鹰走兽的跋扈公子哥,袁绍又高又帅又有才华,深受族中长辈的喜爱,自然也得到了天下诸侯们的认可。眼见袁绍在北方混得顺风顺水,自己却要接连对付曹操、刘表、刘备、陶谦、吕布等人,更可气的是,曹操还劫持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甘心被袁绍阵容再压一头,于是袁术响应预言,“代汉者,当涂高也”,在寿春僭越称帝,建号仲氏,在袁术的设想中,名正言顺的他将迎来万民来朝。

袁术和袁绍到底是什么关系(同样有着四世三公)(7)

汉献帝这块金字招牌被曹操玩出了花样,他不仅借天子的口吻斥责袁绍,让袁绍只得打碎了牙往自己嘴里吞,还进一步借他人之手打压袁术。与陶谦反目后,对上刘备、吕布颇为不顺的袁术开始走下坡路了。在曹操的安排下,袁术的第一打手孙坚之子孙策宣布独立,让其不再立足江东,曹操也自己出兵讨伐袁术,将他驱逐到了淮南。更要命的是,淮南遭遇罕见的自然灾害,江淮之间易子而食的惨剧户户皆有,山穷水尽的袁术却还做着皇帝的春秋大梦,只管自己奢侈荒淫,殊不知他离死已经不远了。

袁术和袁绍到底是什么关系(同样有着四世三公)(8)

为何袁术败亡于袁绍之前,在于他的眼光与人品确实比不上哥哥。顶着“四世三公”的名头,袁绍发现了党锢之祸中的机遇并成功成为新一代士大夫的首领,而袁术只会嘴巴上痛骂。在袁术结识的众多盟友中,袁术也是能坑一个就坑一个,间接害死公孙瓒之弟公孙越而令其与袁绍血战;在孙坚、吕布做大做强时违反约定不给粮草;与陶谦结盟出兵结果大败;在李傕代表的朝廷示好时逼死使者马日磾,这些也成为袁术后来屡遭“背刺”的最大原因。但就结果来看,袁绍、袁术两兄弟虽然早早割据,却因为过早互相内耗而让曹操、刘备、孙策等人后来居上,若是两人能戮力同心,袁氏取代刘汉也不是没有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