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筑好后,先要修官署,官署古称寺。汉明帝时,白马驮经来洛阳,入主鸿胪寺(相当于礼宾司加国宾馆),后改名白马寺,从此佛院也叫寺了。寺上面是之,做声符,不是土。下面是寸字,寸画右手,手下一寸处就是中医摸脉的寸口,一横指示寸口所在。寸又作长度单位,十发为一程,十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这就叫制度,非遵守不可。官署也各有其制度,所以寺从寸。篆文演变成隶书,叫隶变。隶变时,篆文上边的之字,为书写方便,改写成土。篆文之字象草木孳生,之即孳。

白字字形研究(殿堂两字竟然和臀字有关)(1)

早期在城内有车道、马道、人行道,而无现在的街道。街本是巷之门,守门称“当街”,防盗贼入里巷。城内房屋连成片区称坊。宋代长卷《清明上河图》画汴京城的清明坊和上河坊。相邻两坊之间留下空处作为通道,跑车马,走行人。近代城市商业发达,通道两旁挤满了商店,才有了今天的街道。雅人念旧,街上叫坊间。

殿字左上是尸,指人仰躺上身,脚着地(象葛优躺右視)。其下一横指腰带,腰带之下,臀部两块肥肉,又在其下放凳子。原来左旁已经是臀字,作声符。右旁是殳,手持一种竹制兵器。

白字字形研究(殿堂两字竟然和臀字有关)(2)

篆文堂从土,尚声。金文下面是土字变形成大一,上面則是从殿字左下拆借而来。腰带一横向下移,两墩肉向左右移,下面的凳子放大。

白字字形研究(殿堂两字竟然和臀字有关)(3)

宫殿地基比平地高,其下必须垫土,然后在上面建屋。土垫厚垫高,好似臀部肥肉墩,故以臀名殿。堂也必须垫土,所以叫高堂。秦以前,无论官民皆称堂。秦以后,皇帝的堂称殿。再以后佛堂也称殿了。

建筑必须先夯地基。基字从土,其声。其即箕,象形。甲骨文基土在箕内,金文和篆文箕放在几案上。

白字字形研究(殿堂两字竟然和臀字有关)(4)

墙,繁体不从土,而是爿声。爿音同床,是床的象形。右旁从来从廪省,来是小麦象形,廪是仓廪的象形,粮仓非有围牆不可。篆文右下象回,是两堵围墙。

白字字形研究(殿堂两字竟然和臀字有关)(5)

自入农耕文明,必须垦荒,自然会尘土飞扬。城市出現以后,更加红尘滚滚。加上工业尘埃,竟至遮天蔽日。古人目睹鹿群奔跑,蹄下扬尘而造塵字,非常有画面感。但因笔画太繁,只留一鹿。今人仍嫌烦,一减再减,竟以小土为尘。简是简了,但美覌和意境上却少了一些。

白字字形研究(殿堂两字竟然和臀字有关)(6)

堂堂的殿堂竟然和臀部的两墩肉相关。造字“近取诸身”的原則遵循得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