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晚唐时期,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擅长写作讽刺小品文的作者,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皮日休、陆龟蒙和罗隐。他们的诗文都具有同样的特点:愤世嫉俗。不仅在诗文创作上具有相同点,他们都歌颂隐居生活。

晚唐时期,唐诗已经进入了衰弱期,很少有优秀的诗人出现。在唐诗衰落的情况之下,散文重新焕发了生机,其中小品文取得的成就最高的。而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就是上面说到的三位诗人。他们的小品文虽然歌颂隐逸,但是从文章中仍然能够看出来他们对于时事的关注,对于社会的反抗。

皮日休的诗文创作

皮日休推崇儒教,并且信奉儒家君轻民贵、仁政爱民的思想,对孔子、孟子还有韩愈十分的倾慕。他主张散文的创作不能空谈事情,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散文创作方面,他推崇孟子、韩愈等人的散文主张,在诗歌创作方面,则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主张。

唐代诗歌的发展史(晚唐时期的文学)(1)

白居易

皮日休在中进士之前的诗歌,在艺术和思想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可是后期的散文多是酬唱诗和闲适诗,对于现实的反映不及前期强烈,成就也没有前期的诗歌高。

皮日休的诗歌代表作是《七爱诗》。这首诗歌颂了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政治才能,借古人反映他自己的政治抱负;还表现了他的生活情趣与文学爱好等内容。

唐代诗歌的发展史(晚唐时期的文学)(2)

皮日休

代表作还有《正乐府十篇》,他在诗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具有锋芒毕露的特点。这些诗有的揭露了官吏对于农民的剥削,有的揭露了连年战乱导致饥寒遍野的惨状,诗中描写的悲惨景象比白居易的诗歌更要触目惊心。皮日休也创作了很多的咏史诗,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咏史,而是借古伤今。

皮日休后期居住在吴中,生活比较闲适,受到环境的影响,这个时期他的诗歌也多是吟风颂月之作,内容比较狭窄,文学价值也不高。

皮日休的诗歌具有极强的现实性,这是对于白居易诗歌风格的继承,在艺术技巧方面,皮日休也学习了白居易的创作。如将叙事和议论相结合,诗歌具有朴质平易的特点,主题比较单一。

皮日休还有一部分诗歌是模仿的韩愈的创作,这部分诗歌喜欢使用铺叙的手法,擅长议论,使得诗歌具有奇险偏僻的特点,代表作是《太湖诗十二首》。这些诗歌都只在模仿,而没有创新,所以取得的成就是极为有限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皮日休的小品文则取得了极高的文学成就,代表作是《鹿门隐书》等。《鹿门隐书》揭露了暴君的行为,由此导致失去了民心。他还以孟子的言论出发,论述了人民反抗暴君统治的合理性,具有尖锐犀利的风格,在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他不仅批判暴君的残酷统治,还批判了官吏的贪污行为,在《鹿门隐书》中他就揭露了官吏对于人民的剥削行为,他还讽刺了当时存在的丑陋风俗。在《鹿门隐书》中也存在着一些维护封建统治思想的弊端。

唐代诗歌的发展史(晚唐时期的文学)(3)

皮日休

皮日休的小品文敢于直面现实,并揭露了问题的本质,具有尖锐犀利的特点。他十分推崇贾谊的文章,因此他的小品文也具有慷慨激昂的特点。他还推崇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如《十原》,具有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特点。

陆龟蒙的诗文创作

陆龟蒙与皮日休的关系较好,并一起参加了唱和活动,在诗文创作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后世文人又将他们称之为皮陆。

他的《村夜二篇》揭露了严重的贫富差距和尖锐的阶级对立,他对百姓的辛苦劳作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而对于那些坐享其成的富豪以及他们的骄奢淫逸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唐代诗歌的发展史(晚唐时期的文学)(4)

陆龟蒙

陆龟蒙的诗文还表现出了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如《刈获》就描写了在干旱时节,百姓们流离失所的场景。《筑城词》就揭露了统治者只知道奴役百姓还有将军不在乎百姓的死活的行为。

陆龟蒙也创作了很多咏史诗,他的咏史诗喜欢使用标新立异的议论,但是这些议论都见解深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他在《吴宫怀古》中就指出,吴国之所以灭亡不全是西施的原因,更多的是吴王好大喜功、刚愎自用。

唐代诗歌的发展史(晚唐时期的文学)(5)

西施

陆龟蒙长期都处于隐居生活,他隐居的地方山川景物都十分的优美,环境也影响了他的诗文创作,因此他的诗文也大都具有清新明丽的特色。如陆龟蒙的代表作《白莲》,他在诗中歌颂了白莲的素雅高洁,还有《自遣诗三十首》也写出了江南风光的清丽。

陆龟蒙散文的成就要高于诗歌,他的散文多收录在散文集《笠泽丛书》中,他的散文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也十分的丰富。

唐代诗歌的发展史(晚唐时期的文学)(6)

陆龟蒙

陆龟蒙虽然大部分都在隐居,可这并不代表他就不关心时事了。他的《野庙碑》和《记稻鼠》将统治者比喻为鬼神和田鼠,揭露了他们的贪婪和虚伪。他对于贪官的揭露是十分犀利的。

他还在《送小鸡樵人序》中,借樵人之口揭露了日益严重的赋税,还有《禽暴》,他在文中要求统治者对百姓的遭遇负责。陆龟蒙的论说文具有取材新的特点。朱衮称赞他的诗文深刻精警,剖析深刻

罗隐的诗文创作

罗隐出生在乱世,他参加了很多次科举考试,可是都没有中进士。他的性格比较骄傲,坎坷的人生使得他的诗文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罗隐的诗歌大部分都是在宣泄怀才不遇的愤懑,如《江边有寄》,这首诗使用的反语的手法,使得不平之情更加的强烈。又如《岸草》,借用岸草为喻体,道尽了世态炎凉。

唐代诗歌的发展史(晚唐时期的文学)(7)

罗隐

罗隐不仅揭露了统治者的行为,还对当时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文人们参加科举考试,不论成绩与结果如何,只要惹怒了帝王,就算考中了进士,仍然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样的认识在当时的极为难得的。

罗隐的诗文也表现出了对于时事的关注,他在诗歌中,对当时的朝廷腐败、黄巢起义等时事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描写,虽然这些描写都没有摆脱士大夫的立场,但是仍然能看出他对于国家社会的关心。

罗隐也创作了很多的咏史诗,这些咏史诗多是感慨人生无常。如《筹笔驿》在歌颂诸葛亮的才能和功绩之时,也谴责了刘禅断送了蜀国的基业。罗隐创作这些咏史诗的目的在于借古讽今,将现实与历史进行了对比。

他的《西施》也突破了传统的女人是祸水的观念,将吴国灭亡的原因归结到了帝王骄奢淫逸身上。他的《帝幸蜀》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他认为盛唐由盛转衰的原因并不在在杨玉环的身上。

唐代诗歌的发展史(晚唐时期的文学)(8)

杨玉环

他写这些诗歌的目的并不完全在于替西施、杨玉环翻案,而是在于引导人们去探索国家灭亡的真正原因。他认为统治者不任用贤才,官员们只知道享乐而不去解决国家社会的问题与矛盾,这些才是导致国家衰落的主要原因。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罗隐的咏物诗,他创作咏物诗的目的并不在于描述事物,而在于借物言志或者是寄托他的讽刺之情。如他的《金钱花》就揭露了富豪掠夺贪婪的行为,而《雪》也揭露了长安百姓颗粒无收的惨状。罗隐的这些诗歌都情感深沉,语言冷峻。

罗隐诗歌最显著的特点是感情激愤、幽默讽刺。他擅长于将愤世嫉俗的感情转变为幽默的语言,他的讽刺又以犀利辛辣为特色,这信手拈来的本领使得处处都是精妙的讽刺。罗隐的讽刺还善于在平常事件中见幽默,形成了寓庄于谐的特点。

罗隐最擅长的是七言律诗,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指出,罗隐的七言律诗最能体现他的诗歌风格和渊源的学识。晚唐时期的唐诗已经走向了衰落,诗风也趋向与魏晋时期的纤弱,而罗隐的诗歌却仍旧保留了冷峻的风骨,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罗隐的诗歌还具有另一个特色,那就是平易通俗,虽然也造成他的语言有时候过于粗俗,但是大多时候都比较的自然生动,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罗隐的散文讽刺了统治者窃取百姓成果的行为,他认为如刘邦等人起义其实并不是想要帮助百姓,只是羡慕帝王奢侈的生活。他又将暴君比喻为虎豹,指出只要讨伐暴君,才能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唐代诗歌的发展史(晚唐时期的文学)(9)

罗隐

罗隐的散文还揭露了宦官专政的问题,代表作是《伊尹有言》;还有的散文揭露了朝廷大臣腐败的风气,如《越妇言》就揭露了朱买臣做官前后的变化。还有的散文发现了贤臣得不到重用的怨愤。

罗隐小品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善于讽刺,这个特点和他的诗歌比较相似。但与诗歌相比,他的散文还具有构思巧妙、议论新奇的特点。

结语: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指出,晚唐时期,唐诗已经走向了衰落,而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小品文,还有罗隐的《谗书》却表现出了极强的反抗意识,是晚唐时期最为璀璨的文人。

唐代诗歌的发展史(晚唐时期的文学)(10)

鲁迅

他们三人的散文取得的成就都要比诗歌更高,因为唐诗在盛唐与中唐时期走向了繁荣,晚唐时期的文人只在于模仿前人的创作,而没有进行创新。而他们创作的小品文在内容和技巧上都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参考书籍: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