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脚榫,因施于腿足的下部,故名管脚榫。顾名思义就是固定柱脚的榫,用于各种落地柱的根部,童柱与梁架或墩斗相交处也用管脚榫它的作用是防止柱脚位移。管脚榫有透直榫、不透直榫(半榫)、明榫和暗榫之别,又有单榫和双榫之分。

榫卯结构中的通榫(榫卯结构之管脚榫)(1)

在清《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每柱径一尺,外加上下榫各长三寸”,将管脚榫的长度定为柱径的3/10。在实际施工中,常根据柱径大小适当调整脚榫的长短径寸,一般控制在柱径的3/10-2/10之间。管脚榫截面或方或圆,榫的端部适当收溜(即头部略小),榫的外端要倒楞,以便安装。较大规模的建筑,由于柱径粗大,且又栏墙维护,稳定性好,并未制作安装方便,常常不做管脚榫。

榫卯结构中的通榫(榫卯结构之管脚榫)(2)

木构古建柱根就是一个平面,相应的柱顶石上也不开凿海眼(卯眼),就是题主看到的那种,直接将柱子平置其上,如果大型建筑稳定性好、柱径大,是可以这样的。

榫卯结构中的通榫(榫卯结构之管脚榫)(3)

榫卯结构中的通榫(榫卯结构之管脚榫)(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