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作者:华立成

这是兰州人王天宇对河湾村以前岁月的回忆,主要记述了那些年代有影响的影视剧在兰州城市及近郊农村的影响。我们以影视剧在兰州河湾村的传播为例,记述这些影视剧对兰州城市及近郊农村老少年轻人点点滴滴的影响。因为从一滴水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太阳的形象。现根据录音资料,整理后适当加以修饰润色,记述如下:

六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河湾村全村只有两三家有收音机,大多数村民买不起收音机,收音机在当时是奢侈品。为了听收音机,那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组装收音机,我们叫“木匣子”,当时大家只有十来岁,好奇心非常强,喜欢这些“现代化”的玩意。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同学在村边的山上玩耍,之后谈以后的人生理想。我的同学对我说,他的理想就是自己能够组装出来一台电视机。那时候,电视机对大家来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都不敢想。

七十年代兰州电影院 电影电视在兰州城及近郊四十年的变迁(1)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末,这一时期播放的影片在群众中影响较大的有《鸡毛信》《小兵张嘎》《地道战》《林海雪原》《沙家浜》《白毛女》《红灯记》等。那时候看电影,都是露天电影,我们河湾村没有电影院,大队每个月放映二次电影。每次看电影的人挤满了村子里的打麦场,很热闹,大家可高兴了。那时候我姥姥最爱看电影,但她老人家腿脚不好,走不了远路,于是我阿舅用架子床拉着我姥姥去看电影。在露天的场地里,挤满了看电影的人,我姥姥坐在架子车上看,我则是站在架子车上,和姥姥一同看电影。看完后,我和我阿舅又拉我姥姥回家。我记忆中最清楚的一次,是大家看朝鲜影片《买花姑娘》,那真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全场的人看完后,都流泪,都哭泣,没有一个不哭的,场面令我非常难忘。卖花姑娘这部电影的插曲,我至今忘不了,有时在梦里也会响起那动人的歌曲。

七十年代兰州电影院 电影电视在兰州城及近郊四十年的变迁(2)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收音机成为河湾村群众娱乐、收听新闻和国家大事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当时每天中午一点联播的评书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袁阔成的三国演义等优秀节目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中午、晚上评书播放时间,大人、学生放下手中的伙计和作业,全身心地收听,往往被刘兰芳和袁阔成精彩纷呈的描述深深吸引和打动。我是1979年就买了一台录音机,我在村里是比较早买录音机的人。后来录音机有了双卡,可以录音,大家觉得就是非常神奇的事情,自己的声音,竟然可以在里面播放,这简直就是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我后来将录音机拿到了临夏康乐的朋友家过年,村子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见到过录音机。当我将他们说说笑笑的声音录下来,又给他们播放时,他们惊奇的表情让我现在都忘不了。一个个张大了嘴,不知说什么好。

二十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的电影逐渐多样化,既有战争片、故事片、还有武打片、科普片。在群众中影响较大的影片有《少林寺》《西安事变》《血战台儿庄》等。1990年以后,随着电视机和影碟机的出现,大家对电影的热情不如之前了。

20世纪80年代之后,村里不少人家开始购买黑白电视机,晚饭后,周边群众就到有电视的邻居家里看电视。房子里、床上、甚至院子里都坐着或站着一大群人,围在一台小电视前,看的津津有味。我在1981年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东风牌子的,大概是一台九英寸的电视机,当时家里面的人高兴的不得了。我在永登有一个亲戚,在1984的时候,购了一台二手的黑白电视机,让他们村的村民大开眼界,他们村有些老人不相信人能钻到“小匣匣”,总跑到电视机后面看是否有人躲在里面。我这位亲戚将电视机抬到窗口,让大家观看。当时连续剧《霍元甲》《陈真》吸引了很多村民。他有生意头脑,后来凡来他们家观看电视的人,每人收一个鸡蛋或五分钱。

七十年代兰州电影院 电影电视在兰州城及近郊四十年的变迁(3)

到了1987年,我买了一台20英寸的彩色电视机,这是我们河湾村的第一台彩电,当时买电视机要凭票,凭关系。我是托了一位朋友才买到的。当时电视信号不好,画面很不清晰。户外挂有天线,有一人需要专门举着天线杆,在房顶上转来转去,哪里信号好一点,就赶快用砖头将天线杆子固定下来,才能看到比较清晰的电视节目。1980到1985之间,电视机大多数是12、14英寸的小电视,品牌大多数是东风牌子。之后还有兰州生产的春风电视机,当时购买的人家也不少。这一时期,给人们留下较深影响的有《敌营十八年》《加里森敢死队》。之后的《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对人们的吸引力更是大的不得了。我记得在播映《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时,那个时间段,路上基本上见不到行人。只能听到电视剧里熟悉的音乐。剧中人许文强、冯程程、郭靖和黄蓉的爱情,迷死了大部分少男少女。他们连说话的腔调,都是模仿港台腔,死板硬套的学剧中人的那个调调,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令人失笑。

但那个时代就是这样,大概一个时代就有一个时代独有的氛围和特征吧,这个没有道理可讲。那时候大家最爱看的还有春晚,除了春晚,也没有什么别的娱乐了,只有春晚节目是最吸引大家的。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马季的小品《宇宙牌香烟》,那个节目让家里人笑翻了天。还有陈佩斯的小品《烤羊肉串》,非常受欢迎。这在那个时代,是很受人们欢迎的小品节目,我们河湾村当然也不例外。八十年代也是动画片极受欢迎的时代,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令许多村里的小朋友如痴如醉,那句“一休哥”,那句“休息,休息”都成了小朋友的口头禅。之后的电视连续剧《渴望》更是轰动全国,这部电视剧在我们河湾村也是颇为轰动,刘惠芳贤惠善良的性格,坎坷的命运,打动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VCD影碟机成了大家争相购买的电子产品,其中香港的电影最受年轻人欢迎。尤其是周润发主演的《英雄本色》,迷倒了不知多少年轻人,见面喊你一句“小马哥”,那时无尚的荣幸和尊崇。后来周润发主演的《监狱风云》《赌神》,更令村里的年轻人大开眼界,直呼过瘾,这时大家不再叫小马哥了,直呼“发哥”。周润发成了那个时代年轻人心目中精神的偶像。

后来还有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对年青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许多年青人都会随口背诵《大话西游》里那段经典而又感人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但我没有珍惜,等失去后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2010年之后,手机、电脑网络全面普及,明星不再是人们追求的热门人物了。家里面的电视机,大多成了摆设。年青人现在很少看电视了,全手里面拿着手机在网络上刷抖音快手头条之类的,只有上了年龄的老人会打开电视看一看。我身边的不少人,自己成了网红,吸引了许多粉丝。这些网红还在网上开起了网店。听说在网络上销售货物的速度,要比实体店多很多,快很多,而且成本也降了下来。这个时代的变化,真是太快了,有时快的让我们这些五零后,六零后都有点不适应、看不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