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员这条路上,马苏走了近20年,奔跑的沿途,看见春日斜阳,繁华盛景,也经历风雨雪霜,人生低谷。于流年岁月中,從曾经着急奔跑的少女,历练成不卑不亢的女战士。最近两年,马苏的生活重心从疯狂的拍戏工作,转而学着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不急不缓,向阳而生。

马苏其实很漂亮(由内而生 静待未来)(1)

慢下来,由内修己

翻开马苏的微博,内容更新大都是健身、美食、公益活动,配以一些生活、旅行感触。即使微博简介上仍写着“姑娘我是条真汉子”,但其中试图被她隐藏却又隐约可见的柔软细腻在一点一点蔓延开来。

在跌宕起伏的人生里,每个阶段都会因得失有所获得。生日那天,她写道:「以前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很着急,觉得每分每秒都不能错过,必须奋力争取,生怕落后,但我着急的是什么,我却从没认真想过。直到去年,我放下所有琐事,去了一些地方,算是来了一回真正的旅行……慢下来,才能看清自己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慢下来”似乎是她此时很享受的状态。

“也不是完全闲置把节奏放慢下来,是相对以前拍戏时那种迷茫无序的忙碌状态来说。”她解释道她所想要表达的“慢”,不是代表一个人丧失斗志,是相对以前茫然无序的忙碌状态,有静下来接触更多的事物来往内寻找自我的时间。“可以给自己安排一段时间去休假旅行,然后大部分时间是工作学习。心理学、健康学、国学易经、英语,商学院进修……”

“听”马苏说话,和“看”马苏说话,是两种全然不同的体验。她的语速很快,语气带着典型东北姑娘的爽朗直接。但当她说的那些话落到纸面上,那些纯粹发源于自我的感触,那些潜藏在其中的通透、淡然、细腻,渐渐浮出水面所谓的“真汉子”之下,是一颗纯粹而柔软的心。

以前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她现在都会尝试,比如在网上学习做饭:“以前和朋友们聚会,都是在外面吃,现在经常自己在家做。”这让她感到愉悦,不需要太多仪式感,简单的感受生活中那些从未察觉的小美好。那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情,也是另一种内在的自我构筑,向内寻求。

她一直记得的是,拍《北京青年》时赵宝刚导演说:“要学会一个人独处,学会放慢脚步,要时不时停下来看看自己也看看周遭,也许会更清楚自己前进的方向。”那时的马苏涉世未深,只知一路往前冲,并没有完全理解其中深意。「到现在,我似乎终于体会到一点慢下来的意义。慢下来,才能看清自己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

马苏其实很漂亮(由内而生 静待未来)(2)

认识阴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故事的一开始,马苏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当演员,十二岁那年她只身漂泊北京,在军艺学习舞蹈,早上六点需要起床,被子要叠成豆腐块,规定时间内要赶去出早操,一周只能出去一次,其余的时间都在不断的舞蹈排练中度过。“它的训练要求其实只比部队轻松那么一点。”

马苏自有一份适应能力,之所以具备这样的底气,是因为于她来说,“吃苦”是一种福气,任何环境之中她都能有着足够的乐观清醒的认知。在困境之中,用身上那股天然的韧性突破重围。

毕业后,一心想着以后在文工团里找个“铁饭碗”,却没料到赶上了裁军,最终选择就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刚上大一,便被导演挑中跟众多老戏骨一起搭戏演主角,“那会我刚进大学,可能刚学了半学期,然后就去拍戏,有时会紧张得哭出来,因为一无所知。”面对第一次机会,不是没有胆怯,但最终勇气占据了上风。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迷迷茫茫中“幸运”降临得出其不意。

《大唐歌飞》里她饰演的许合子一出场,惊艳绝伦,即便多年过去仍让人念念不忘,那时的她就像是从画中走出的真正的唐朝仕女。那一年,顶着央视大戏女一号的光环,马苏隐约觉得自己火了,这是她始料未及的。

在起点得到的比别人多,面对突如其来的名气,20岁出头的马苏希望自己能趁着名气,将自己的演艺事业发展得更好。然而再往后,接连拍了几部戏却都没有什么太大水花,于是逐渐变成了无戏可拍。“当时觉得挺不可思议的,怎么会这样?感觉很痛苦,那种苦不是吃不上穿不上那种身体的苦,而是内心的苦,对未来完全看不见光亮那种。”那种生活对人最大的摧残就是意志力的消耗,陷入不断的自我否定。或许这就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在最不好的这几年认识到阴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北京青年》里,马苏饰演的权筝从被男友抛弃的传统女青年完成了华丽蜕变,她很执着,有点北京女青年的死磕精神。在没戏可拍的日子,马苏也是靠着一股死磕精神,硬是撑了过来,完成了自己的蜕变。

在低谷期间,妈妈曾提醒她,说她的眼睛里“没有戏”,那时候的马苏自己并不这样认为。直到拍摄《北风那个吹》,她碰到了闫妮和夏雨,“闫妮的鲜活和贴近生活的状态一下就点醒我了,夏雨完全是演什么像什么,并且还能融入一部分自我的另一种演戏状态。那时我就明白自己的问题了。”

剧中,她饰演的刘青,和夏雨扮演的帅子及闫妮扮演的牛鲜花是一段三角恋的关系。刘青盲目、自私,她对夏雨饰演的帅子的爱,从最开始的纯粹变成了后面的畸形和偏执,最后演变成了固执的占有欲。戏里马苏将人物内心的仇恨、疯狂、偏执完全展现了出来。因为这部戏获得丰盈的表演体验,马苏把那个瞬间叫“开悟”。

这之后,骨子里的不服输和向上的精神及高度的自我要求,让她那段时间几乎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琢磨演戏这件事上了,每天脑子里只想表演:我这场戏要怎么演?“看到别人的某一次表演,觉得这个状态好,就记在心里,下回要尝试。”她把自己逼到了墻角里,用她的话说,是“不疯魔不成活”。也是从那时开始,“无戏可拍”的状态逐渐有了转机,她的演绎也变得更多元了起来。

马苏其实很漂亮(由内而生 静待未来)(3)

最好的事物永远在探寻的路上

最忙碌的时候,马苏平均一年出演了五六部影视作品,最多的时候,一年播了八部。马苏清楚记得最累的一次,在现场睡着了,导演过来叫她拍戏,“感觉自己的灵魂已经起来了,但无论如何身体就是起不来。”后来导演看她实在太累了,就调了一场戏让她休息了。

那时的她被称为“拼命三娘”,从都市剧到谍战剧、古装剧、戏剧,从电视转战电影,她是《北京青年》里华丽蜕变的权筝,是《旗袍》里一位游走于地下党与特务机关的秘密情报人员关萍露,是《白发魔女传》里倔强冷漠,任性痴情练霓裳,是《心花怒放》里爽朗豪放的陪酒女,是《芈月传》里阴狠毒辣的魏夫人……

辗转、死磕于各类角色,马苏的戏路越走越宽,颇有“影视剧女王”的气势。在不曾获得从容心态的从前,那样的忙碌只是她用来消化内心的焦虑,“总觉得自己要是不努力工作,就会落后于人,所以会给自己增加很多工作量。”也是那几年,她索性把自己的微博简介改成了“姑娘我真是条汉子”,明明也是柔软敏感的女孩,却努力变得坚硬无比,“我觉得这就是我潜意识对自己的鼓励,自己虽然是个女儿身,但是要像男孩子一样,不要那么娇气、文弱,要有魄力,要勇敢有担当。”

所有看似坚硬爽朗的外表,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用筑建起来的坚韧和直接,随时准备在“战场”里杀出一条血路。而她也确实做到了,连续好几年获得飞天、金鹰、华鼎奖,成为三料影后。“我觉得我们北漂出来,既然来了,就尽量的去打拼,所以就不能有那么多忌惮。”

曾经的马苏依赖于奔跑带来的所谓“外在”安全感,如今的她将安全感延伸至内心,由“快”追寻转变至“慢”。但从某种意义来说,她依旧没变,仍笃定的是对于表演这件事,“我的理念还是要把专业做好,你红极一时,不如成为被人尊重的人,成为一个既优秀又有专业度的好演员姿态。”

在她看来,演戏是一个把大量感知外化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核心一定要有演员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表达。每个角色是演员融入自己的理解、影子、性格,所以同一个角色每个人表达的方式就有所不一样。“大部分的情况下你看到我饰演的角色,都会看到这个我的存在。”人总是在不断的经历中对人生及外界有不同的理解,一点一点丰富自我。现在的马苏渴望一个与她灵魂有更多碰撞、有故事丰盛的角色。对她来说,最好的永远都在不断向前寻找的过程当中。

马苏其实很漂亮(由内而生 静待未来)(4)

演员的意义

在时代浪潮中,中国影视走上了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道路,也赋予了影视创作者更大的创作空间,同时也会给予演员们更多的机遇。如今,好的国产影视剧也越来越多,题材也越来越丰富,这是时代发展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而好的演员是电影更好的载体,能够更完美的呈现剧组的艺术构想。“虽然一切都在变化,但人们对好内容、好演员的需求永远不会改变。能在这个行业最终沉淀下来,往往还是看大家的实力。”

而对于现在众人口中谈起的所谓“女演员的中年危机”,年纪渐长在马苏看来并不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虽然时间会带走一些东西,但也给予了很多,不管从我们的经验来说,还是从内心生活的体验与理解来说,我们都能获得比年轻时更多的深刻感悟。”

她坚定心里所认定的,当不能左右市场时,索性便不去左右,无法改变的事,就不需要纠结,人生是一个往前走的进程,为什么要抱怨呢?虽然放眼国外的市场,女演员身上演绎事业不会受到这种年龄界限的影响,不管多大年龄都会有一些相应的符合角色的作品,“我相信国外也是经过一步步发展,才有了现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现状。”

渐渐的学会接受现实、改变自我与等待。岁月赋予在人身上的印记才是珍贵所在,“因为我们真的已经准备了很多内心的想法想去和大家分享,一起探讨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看法,那是十几岁的角色所无法承载的东西。我们心里希望更多的机会可以给到我们,但在等待的过程中,唯有努力做好自己,才不会错过未来的诸多可能。”

在变与不变中,马苏在高低起伏的人生里学会沉淀与从容。变,是由内延展;不变,是从角色出发,传递给大家共情的东西。演员这个职业就是一种传递,我们传递了什么?带来了什么?这也是作为一个演员最幸运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