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书山海经有多可怕(古今第一奇书山海经揭秘之箕尾山)(1)

箕尾之山是《山海经》中南山一经的最后一座山,它的位置和南山一经第一座山招摇山的位置可以确定南山一经十座山的分布范围。箕尾之山的相关信息是这样的: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汸(fāng)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千古奇书山海经有多可怕(古今第一奇书山海经揭秘之箕尾山)(2)

古代的东海包括现在的东海和黄海,北端与渤海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间的最短连线为界,南端与南海以南澳岛和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之间的连线为界。南山一经的第一座山“临于西海之上”,最后一座山“其尾踆于东海”(这是东海第一次在《山海经》中出现),这意味着南山一经的十座山都是临近南海(现在的南海包括西海,即北部湾)和东海南端的山峦。临近东海南端的主要山脉有三座,分别是博平岭、玳瑁山和武夷山南段,那么,究竟哪一做山是箕尾之山呢?笔者以为是武夷山南段,证据有二。

千古奇书山海经有多可怕(古今第一奇书山海经揭秘之箕尾山)(3)

其一,此处的踆读zūn,意为蹲踞,一座山蹲踞于大海边这个画面可以让人想到卧虎藏龙、虎踞龙蟠,而据相关专家所言,武夷山又名虎夷山,因商周时自江淮南迁人赣的古东夷虎方部落而得名,后为避唐高祖李渊之祖父李虎名讳,才改为武夷山。

千古奇书山海经有多可怕(古今第一奇书山海经揭秘之箕尾山)(4)

其二,武夷山南段岩层大部分为千枚岩和砂砾岩,岩性疏松,易被侵蚀,和箕尾山“多沙石”的特点相吻合。确定了箕尾之山就是武夷山南段,汸水和淯水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汸水即发源于武夷山南段的汀江,淯水即汀江所汇入的韩江,韩江的古称可以作为另一个证据。

千古奇书山海经有多可怕(古今第一奇书山海经揭秘之箕尾山)(5)

韩江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河流之一,和浙江的钱塘江、瓯江、福建的闽江、九龙江可以并称为“东南沿海五小龙”。韩江在最初的时候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称为员水,但是如果您把此处的员读作yuán可能就错了,因为他还有两个读音,作人名时读为yún,比如大家熟悉的伍子胥就姓伍名员字子胥;作姓氏时读为yùn,是贠的另一种写法,有一位著名歌唱家就叫贠恩凤。笔者以为员在这里很可能读作和淯水的淯发音非常接近的yùn。既然写到了古之员水今之韩江,就顺便说一下韩江之所以叫韩江这个文坛佳话。公元819年,“欲为圣明除弊事”的韩愈上《谏迎佛骨》,惹怒当朝皇帝唐宪宗,被“夕贬潮阳路八千”,来到了当时还属瘴疬之地的潮州。

千古奇书山海经有多可怕(古今第一奇书山海经揭秘之箕尾山)(6)

韩愈到潮州任职时,当地百姓正在遭受水灾和鳄鱼之苦,他一边设法治理水患,一边连夜写下《祭鳄鱼文》。第二天,韩愈亲自带人去员水岸边设坛祭鳄,祭品摆放完毕,他对着江水大声喊道:“鳄鱼!鳄鱼!韩某来此为官,期待造福百姓,尔等在此兴风作浪,意欲何为,今限尔等七天之内,离此出海,如若不然,严惩不贷!”

千古奇书山海经有多可怕(古今第一奇书山海经揭秘之箕尾山)(7)

在韩愈的努力下,员水水患得以消除,水中的鳄鱼自然就少了,甚至消失了,人们奔走相告,对韩愈充满感激之情。韩愈随后又开设学校,兴办教育,大大提高了潮州地区的文化水平。

千古奇书山海经有多可怕(古今第一奇书山海经揭秘之箕尾山)(8)

为了纪念韩愈造福潮州这个盛事,潮州百姓把员水改称“韩江”,把江对面的东山改称“韩山”。这就是韩愈守潮江山改姓的历史趣闻。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