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别走那么快!班长有东西要给你!”

“班长,快拿给老师呀!”

“老师,这是我们全班的心声,您慢慢看吧!”

刘雪云尽量装出轻松的表情,微笑地从班长手里接过礼物袋。回到房间后,她把一袋子“心声”倒在了桌面上。有信封装的、没信封的,大多数折成单心形的、双心形的……小小的桌子上堆满了信件。

“老师,您教会了我许多的道理和珍贵的知识。”“您知道我们有多舍不得您吗?”“我觉得您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我们都喜欢您!更舍不得您调班。”

10年前,刘雪云教了初一的孩子一个学期,由于课程调整,被调去了另一个班。孩子们舍不得她,每人写了一封信,一共38封信,一直被她珍藏在心底。回忆起这件事,她的眼眶变得有些湿润。

扎根山区28年,她与一张张稚嫩纯朴的脸庞朝夕相处,是孩子们的“知心姐姐”,也是“半个妈妈”。“大山里的孩子,如果不读书,很难有出路。”她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们,引导每一颗心灵向上向善地成长,“要让他们心中有光!”

六旬女教师坚守乡村(她扎根乡村28载让山区孩子)(1)

被孩子们当作“知心姐姐”

1994年毕业至今,刘雪云在郁南各个学校“走南闯北”了一番,最终选择回到桂圩镇初级中学当思想品德老师。她是土生土长的桂圩人,“我总觉得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家乡”。

在她的班上,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最缺乏的就是爱与陪伴。”刘雪云说,因为父母时常不在身边,有些明明很优秀的孩子,看起来却不是那么阳光。为了弥补家长缺失的陪伴,她常常用行动温暖着孩子。

六旬女教师坚守乡村(她扎根乡村28载让山区孩子)(2)

“叮——”每当放学的铃声一响,她便到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打乒乓球、打篮球或者做游戏。融入他们之后,大家便开始敞开心扉谈人生、聊理想。“未来有什么规划和打算?”“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这样,她一步步地引导孩子们积极向上。

到了周末或节假日,刘雪云便邀请学生们来家里吃饭,一起包饺子、做木薯角,最多一次来了16个学生。“刘老师做的饭有没有家的味道?”学生们纷纷点头,稚嫩的脸庞充满了笑容。

六旬女教师坚守乡村(她扎根乡村28载让山区孩子)(3)

“做老师不一定要摆出很威严的姿态,我和学生们‘玩得来’,所以他们也很信任我,爱听我的教导。”在学校里,孩子喜欢把她当作“知心姐姐”。处于少年时期男生女生也常会有些稀奇古怪的特“青春烦恼”来咨询她,乃至有时与父母出现矛盾冲突也会向她求助。

六旬女教师坚守乡村(她扎根乡村28载让山区孩子)(4)

班上有男生脸上青春痘严重,她便带他们看医生,帮他们买洗面乳;有些女孩子生理期肚子疼,她会煲些红糖姜水给她们喝;初三学生学业紧张没空去校外理发,她就成为了全班的“御用理发师”;得知有学生为了节省开支经常只吃青菜白饭,她时常转些生活费给她们改善伙食……就这样,刘雪云默默关心着每一个学生,给他们的心灵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

六旬女教师坚守乡村(她扎根乡村28载让山区孩子)(5)

“如果不读书,何时有盼头?”

“姐,我考上大学啦!很感谢您一直以来不离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我定继续努力,长大后我想成为你!”收到小灵的报喜短信时,刘雪云感到十分欣慰。

小灵是她的学生。初中的时候,她听到同学反映小灵可能会辍学,便急忙找小灵了解情况。看到小灵欲言又止的模样,刘雪云怎么也放心不下,于是决定去小灵家进行家访。

尽管早就做了心理准备,但到了小灵家后,眼前的景象还是远远超乎她的想象——低矮的小平房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最值钱的可能就是那14英寸的老电视。小灵的爸爸近70岁了,妈妈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家庭收入就靠那一亩三分地。

家访回来后,刘雪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家庭,如果不读书,何时能有盼头啊?她把情况反映给学校领导,然后帮小灵申请了助学金,又与学校领导一起联动社会力量助学,努力帮小灵实现“读书改变人生”的愿望。

在刘雪云的关心和鼓励下,慢慢地,小灵变得自信起来,毕业顺利考上县重点高中。得知小灵为高中学费犯愁时,她又帮助小灵垫付学费。“不用担心,当我是姐吧!姐姐帮助妹妹是应该的,不要有心理压力,长大后有能力时再还给姐。”刘雪云说。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的时期。对于不小心误入歧途的学生,刘雪云也是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六旬女教师坚守乡村(她扎根乡村28载让山区孩子)(6)

有一次,有同学反映小婷总以各种方式向同学借钱,却迟迟不归还。“如果简单批评处罚,可能会让孩子被贴上某种标签而边缘化,直接关系到孩子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刘雪云几经考虑,独自找到小婷拉家常谈心。

从聊天中,她了解小婷这孩子原来是个事实孤儿,爸爸很早不在了,妈妈又改远嫁,她和一个近七十岁的奶奶生活。尽管理解小婷经济困难,但考虑到方式不对,她便与小婷的奶奶联系沟通好,先把钱还给同学们,并诚恳道歉。

最后,她和小婷约定,以后如果确实有需要,可以借钱给小婷,在读期间没有能力不着急还钱,工作之后再还。此外,她还托朋友帮小婷找了卖水果、发传单等假期工。

当小婷收到自己第一份劳动报酬时,她拿出50元,两眼泪光对刘雪云说:“班主任,还给您的,谢谢您的教导,我真的懂得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的了。请放心,我一定不会再犯这个错误的了!”

“我很重视道德教育,只要孩子们有理想信念,他会很自觉地遵守纪律,会学好、会拼搏。如果单纯抓成绩,没有在思想方面正确引领他,是不行的。”刘雪云说。

六旬女教师坚守乡村(她扎根乡村28载让山区孩子)(7)

“要让他们心中有光”

在家访的时候,刘雪云发现有个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中只有她一个人,家长平时都是靠监控了解她在家情况。

“平时住校,我会对她多点关心,但是每次周末她一个人回家,我心里都担心得紧。”刘雪云说,“有些学生成绩不理想,是因为缺乏来自亲人的爱与陪伴。所以有时候不单只是教小孩子,也经常要引导家长怎样多陪伴孩子。”

作为资深班主任,她深知家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所以她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每天都保持与几个家长沟通交流孩子的教育情况,也常常利用课后进行家访,掌握孩子在家表现,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育。去年,除了个别家里很远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家里她基本都去了两到三次。

六旬女教师坚守乡村(她扎根乡村28载让山区孩子)(8)

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刘雪云几乎充当了“半个妈妈”的角色。

遇到天冷的时候或者回南天天气,雨水较多,衣服不容易晾干。刘雪云会便会把学生叫到自己宿舍,把吹风机借给大家吹衣服。“你们要关心一下孩子的穿着问题。”她把孩子们吹衣服的照片发给家长,提醒家长多给孩子准备几套内衣裤,以便换洗。

当察觉到班里有个女孩比同龄人瘦小多了,刘雪云通过家访了解到孩子是单亲家庭,爸爸和奶奶在家务农,女孩和哥哥是在读学生。一个学期以来,刘雪云坚持买些锌酸钙口服液给她喝,鼓励她多运动增强体质。看到女孩的被子比较单薄,她便把家里的新被子送给女孩用。在点点滴滴的照顾和温暖下,女孩学习格外努力,最后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她任教的学科成绩一直排在学校的前列。在2022年的毕业班中,她带的班级有58人参加考试,57人考上了高中,其中55人上了重中线。

六旬女教师坚守乡村(她扎根乡村28载让山区孩子)(9)

“她是我们学校老师学习的榜样!”桂圩镇初级中学校长谢发明评价说,许多做母亲的都没有花这么多时间关心孩子。刘雪云要关心不是一个学生,而是很多学生,二十多年来如一日,彰显了她的教育情怀。

六旬女教师坚守乡村(她扎根乡村28载让山区孩子)(10)

教师、律师、医生、工程师、企业家……看着孩子们在各行各业里成长成才,刘雪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作为一个老师,最希望的就是桃李芬芳。平时我看到了正能量的文章会跟学生们分享,尤其是一些农村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的故事。”刘雪云说,“要给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心中有光。”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王谢思齐

【作者】 王谢思齐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