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张大妈,近几年来高血压控制得不错,生活顺意,但最近总是反复头晕、无力、恶心,不得不住院治疗。

医生询问后发现,张大妈一个月前出现左上肢不舒服,后来缓解了也就没再在意。B超结果表明,她的双侧颈动脉硬化有斑块,左侧颈动脉狭窄。

张大妈不敢相信:高血脂?明明一直在吃心血管药物,怎么还会高血脂呢?

更年期血脂高能自愈吗(更年期女性高血脂来临)(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为什么进入更年期,妇女会有高血脂风险?

人体内分泌的雌激素对于血脂的代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排泄和降解胆固醇,减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在女性绝经前,卵巢可以分泌足够的雌激素,帮助调控体内的血脂水平。

但是,随着女性绝经期的到来,卵巢功能降低,雌激素分泌随之减少,对血管的保护功能和对血脂的调节功能也逐渐减退,因此会增加绝经期女性患高血脂的风险。

目前在我国,50岁以上女性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都明显高于同龄的男性,但是中国人群高血脂的知晓率和治疗率都严重不足,尤其是女性高血脂的知晓率和治疗率都低于男性。

更年期血脂高能自愈吗(更年期女性高血脂来临)(2)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高血脂来临,身体会有哪些表现?

1、眼睑黄疣

很多人对于这个词不是很熟悉,这个症状其实就是因为体内的脂质大量沉积在眼睑部分,导致眼皮上的肌肤出现黄色鼓出来的斑块,在中老年人身上是很常见的。

脸黄疣的位置本身是不痛不痒的,不会给身体健康的带来明显的影响,但是这确是高血脂是一个典型现象。

2、头晕、气短、心慌

高血脂应该及时去治疗,否则疾病会进一步恶化,这时患者还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等症状。

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就可能会诱发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

3、腿抽筋

出现腿抽筋大家第一个想法就是缺钙,其实不单单是缺钙会引起腿抽筋。

当患上高血脂的时候也会导致腿抽筋,因为高血脂的人体内的胆固醇代谢出现异常,会在肌肉中聚集,从而导致肌肉突然收缩,出现抽筋的现象。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高血脂还会导致血管变窄,从而造成体内的血液循环不通畅,身体会因为局部的缺血而引起疼痛、抽筋的现象。

以上3个现象,但凡占一个也不能大意。高血脂症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它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性、渐行性的,而且是全身性的。因为高血脂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动脉堵塞,就会引起很多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肝脏疾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目前,临床上除了药物降脂外,三氧大自血疗法成为治疗高血脂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三氧大自血疗法可以减少血管脂肪浸润50%以上,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平均下降15%—20%,可以有效地降血脂,治疗高血脂引起的心肌梗死和动脉硬化。因此,想要远离高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就需要让血管健康,日常血液健康管理很重要。

更年期血脂高能自愈吗(更年期女性高血脂来临)(3)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氧大自血疗法是什么?

三氧大自血疗法是将50—100ml的自体血与适量抗凝剂和等量的治疗浓度的三氧混合再回输入体内(整个过程大约需时15—30min),从而产生治疗作用的三氧治疗方法。

三氧大自血疗法有效降血脂的原理:

1、三氧大自血治疗后,红细胞流变性增加,提高了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增加心脏及其他重要脏器的供氧;

2、三氧和血液结合后,与不饱和脂肪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可改变血液中血小板的聚合方式,可以促进血栓解体;

3、三氧和过氧化氢可加速三羧酸循环,增加基础代谢,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分解黏附在血管壁上的脂肪;

4、三氧可激活谷胱甘肽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从而达到清除体内自由基团,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目的。

更年期血脂高能自愈吗(更年期女性高血脂来临)(4)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氧大自血疗法治疗范围:

1、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周围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的治疗,疗效尤为显著;

2、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真菌及结核菌感染、脓肿、褥疮、真菌性疾病、疔疮,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和厌氧菌感染的疾病;

3、慢性疲劳、亚健康、失眠;

4、肝病,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药物性肝炎。皮肤病,湿疹、带状疱疹、牛皮癣、脚气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硬化、风湿、类风湿、慢性结肠炎、鼻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6、缺血性疾病,下肢缺血、脑缺血、心肌缺血、静脉堵塞;

7、神经变性性疾病,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肌肉萎缩、侧索硬化、视神经萎缩、神经性耳聋;

8、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眼底病变;

9、癌症的辅助治疗,尤其是化疗病人或重大疾病后的康复治疗。

#健康##「闪光时刻」主题征文第二期#

end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都是为了访问者更好的了解生物科技前沿技术、科学普及医学常识、提升保健预防意识,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分享、交流和学习,供访问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如涉及有关疾病、药品或治疗方案等专业问题,请咨询具备专业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