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国学中华民族是一个相当矛盾的民族:实际起来,见面就问“吃了吗”;玩起虚的来,那可是云山雾罩神龙见首不见尾惜命起来,主张“好死不如赖活着”;玩起命来,连皇帝老子也不怕中国人的爱玩虚的、敢玩儿命,在玉这件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自己怎样鉴别和田玉的真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自己怎样鉴别和田玉的真假(如何鉴别和田玉的真假)

自己怎样鉴别和田玉的真假

阳光国学

中华民族是一个相当矛盾的民族:实际起来,见面就问“吃了吗”;玩起虚的来,那可是云山雾罩神龙见首不见尾。惜命起来,主张“好死不如赖活着”;玩起命来,连皇帝老子也不怕。中国人的爱玩虚的、敢玩儿命,在玉这件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早的为了玉玩儿命的大概是卞和,为了一块玉的真假搭上了两只脚。卞和献玉的故事说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清清楚楚,但实际上可能是假的,是诸子百家讲道理时常用的编故事的传统套路,是韩非子在讲人才就如美玉一样,往往得不到认可与重视。忠贞之士往往要为了自己的忠贞做出重大牺牲。就是这样一个可能是假的故事,却被视真实为生命的史学家司马迁续写下去,秦王为了传说中的“和氏璧”要拿十五城去换,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要与“和氏璧”共存亡。司马迁的历史故事讲得惊心动魄,其实可能是现在“戏说”剧的始祖。还是古人一眼能看穿古人,曹雪芹早说了:“假作真时真亦假”。

文学家编故事玩玄虚是为了好玩儿,历史学家编故事玩玄虚是为了利于统治,商人给自己的货物编故事闹玄虚是为了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咱普通人以不菲的价格买块儿玉,那可不能是假的。面对重重迷雾,咱要练出火眼金睛来才行。

第一个就是清水鉴别法。清水真是好东西,无色无味,又至真至纯,既是生命之源,又是大道的化身,还是照妖镜,真玉、假玉遇上水就现了原形。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水滴凝成露珠状,久久不会散去的,就是上乘好玉;如果水滴很快消失的,就是质地很差的玉料或者普通石头。因为,玉比普通石头密度大,不容易吸水。但水滴散去的快与慢是个相对概念,还是需要反复比较才能掌握得比较好。

第二个方法是用手触摸。因为玉密度大,所以就比相同大小的石头沉,用手掂一掂,玉有下坠感。还可以用手摸一摸,或者在比较敏感的皮肤上擦一下,玉会有冰凉润滑之感。石头没有那种冰凉。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肤比较敏感的人,手上布满老茧的人,这招估计不行。不过话说回来,除了玉矿工人和玉工,哪个手上有老茧的人能买玉玩玉呢?

第三个方法就是透视法。买玉的人一般要备着个手电筒,现在手机有手电筒功能了,买起玉来就方便多了。对着日光、灯光、或者手电筒的光,玉看起来晶莹剔透、透色分布均匀,就基本上可以断定是真玉。

第四个方法是舌舔法。用舌尖舔一舔玉,玉有涩涩的感觉,普通石头没有。这个方法大庭广众下用不太雅观,买回家还是可以试试的。别的方法我试过,都挺有感觉的:冰凉润滑没错,戴上一会后就只感觉温润舒服了;都很透亮的;也有沉甸甸的感觉;水滴也能持续不短时间。一路试下来,就这个涩涩的,我实在掌握不了。

第五种方法就是放大镜观看法。放大镜是玩儿玉人的另一件秘密武器。用放大镜看,主要是为了发现玉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的,考古价值可能不低,但市场价值就大打折扣。尤其是中国人追求完美的心态,对瑕疵的审美不那么感兴趣。

美玉人人都喜欢,但买玉时却犹豫不决,因为最担心玉的真假问题。掌握了这几种方法,反复实践实践,也许可以去去心病,至少可以冒充半个行家,不至于轻易被骗到。

参考资料:

1、《和田玉鉴藏全书》编著李平 中央编译出版社

2、《和田玉收藏与赏鉴》赵红梅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