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雄

陈正雷太极拳有多厉害(陈雄聊太极拳浅识松之沉)(1)

更多内容搜索 和美太极

一、松之沉

老练家说:松而不沉是假松,松而能沉乃真松。这句话中的假松真松,都是对太极拳运动而言。松是练功习拳的一个法门,也可视为练功习拳的一种技术手段,沉是目的之一。如果把松之沉看作是练拳手段,那么松之沉为了达到什么主要目的?

1、为了虚实变换,比方说用腰胯裆脚转换身体重心的虚实,要有松沉功夫才能练到。

2、为了沉实身势,比方说沉肩坠肘、松腰塌胯、虚胸实腹、气沉丹田,也是要有松沉功夫才能练到。

3、为了稳固下盘,股腿有力和脚下有根对于稳固下盘是较为重要的。值得注意体悟的是:“股腿有力”不等于“脚下有根”,可视“脚下有根”为贴在墙上的吸盘挂钩,吸盘贴墙的道理就是“脚下有根”的练法道理。反过来说,“脚下有根”不等于“股腿有力”,腰、胯、膝要能合住沉劲才能使股腿有力,很多人都知道腰胯松沉有力的重要性,但是不少人忽视了定膝有力的重要性。欲要下盘稳固,膝部不宜动,然而没有三、五年的功夫则难以定膝,较好的练法膝扣(扣是外形姿势)中展(展指内在撑劲)。

4、为了借地力打拳,要松沉到脚底产生地面反座力,才能练到。

5、为了柔中寓刚,如果用哲学概念说太极拳,阴阳必定是同时存在的,同理,刚柔也是同时存在的东西,大家都知道刚柔相济才好,但是得先练出松沉到一定程度而发出无意刚(谓之有意练柔无意成刚)的功夫才行。比方说“棉中裹铁”,体现了松沉的动态重量和动态硬度。不少外省弟子用肉厚骨大的小臂肱桡肌部位体验了我手上的松沉劲之后说:有如铁棒敲击那样既沉重(动态重量)又透入骨(动态硬度)的痛感。

6、为了内劲和功力打下基础,先有了松沉劲,才能进阶展开练出其他若干太极劲,倘若没有松沉劲和松沉功夫,太极拳的内劲和功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无从谈起太极劲和有啥太极拳功力。

欲练好松沉,先心中有数以下简述:

1、松沉不是硬压蹲低的姿势动作,而是沉坐的姿势动作,所以得搞清楚蹲低与沉坐的区别。松之沉不是硬压的僵滞姿势动作,而是不停运动的势态,“沉”是从地沉实的法则。

2、松沉是顺着地心重力的塌落,松沉的方向是垂直于地。比方说站练弓步,以松腰松胯的垂直沉劲为主,两腿脚的斜撑力为辅。

3、松沉不是局部性的姿势动作,而是整体性的姿势动作。比方说在练沉肩坠肘的功法时,一边沉肩坠肘一边松腰塌胯,求得肩井穴与涌泉穴的上下贯通就是整体性的松沉动作。

4、第一阶段是练骨肉的松沉,比方说骨升肉降(指练拳者骨架挺拔向上的同时肉体松柔下坠的感觉)。第二阶段是练意气的松沉,比方说气沉丹田。第三阶段是练松沉通根,比如用手掤人,那就得手与脚入地通根。再如人家推按我胸部,胸部就得收劲于脚入地通根。

陈正雷太极拳有多厉害(陈雄聊太极拳浅识松之沉)(2)

更多内容搜索 和美太极

二、松之轻

松之轻是不停运动的势态“轻”乃从天轻灵的法则。轻从沉中来,沉是轻的前提条件,沉不了,就轻不来。比方说,倘若实腿脚站得不够沉稳,虚腿脚能缓慢均匀的进步、退步轻灵着地吗?太极拳的轻不是物理概念的那个轻,而是含有太极拳技术内涵的轻,比方说有力不用是轻的势态之一。松是一个练拳手段,轻灵是目的之一。如果把松之轻看作是练拳手段,那么松之轻为了达到什么主要目的?

1、为了虚实变换,如果用哲学概念说太极拳,阴阳必定是同时存在的,同理,沉与轻、实与虚也是同时存在的。比方说,用松腰沉提的功夫来练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提手上势”时,就会感到左腿脚愈沉愈实的同时右腿脚愈轻愈虚,右腿脚能顺着沉提势缓慢均匀的轻灵上步。

2、为了动作灵活,松开了没有一点拙力的僵滞,才能练出轻的功夫,这样的松之轻就会自然能灵活,行拳走架的动作连接顺遂要靠轻灵的功夫来支持,谓之“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倘若肌肉尚僵,骨关节尚滞,练不出轻灵,动作变化就会迟钝。值得注意的是:轻灵也不是局部性的动作,而是整体性的动作。比方说115式大架的“左搂膝右拗步掌”,从其中的松腰荡胯提腿、松腰上步落脚就体验到整体性的轻灵了,如果没有右实腿脚松沉功夫的支持,那么,左虚腿脚的上步落脚是轻灵不了的。

3、为了动作及时变化的触觉灵敏。“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语出王宗岳《太极拳论》,形容知觉的敏感性达到很轻、很快的程度。大意是:做到如一根羽毛加上手臂就觉得分量在增加的听劲本事;蝇虫飞得快,但当它想停下来在我手上歇脚时,我就以极为轻灵的听劲及时调整虚实让蝇虫的脚没法停落。形容知觉的敏感性达到很轻、很快的程度。太极拳推手胜负的关键是听劲,听劲是懂劲的前提。

4、隐蔽使用意图,比方说柔手接劲,就是以柔以轻的手法来让对方不知我劲而我独知对方来劲。再比方说恩师林墨根传授“把沉藏起来就变轻了”的轻手推手技法,这样有利于以沉轻兼备的功夫来取胜。

5、为了轻沉兼备,如果用哲学概念说太极拳,阴阳是不相离的,是同一事物的两端,有沉则有轻,也是同时存在的东西。

6、有助于自身平衡,动作轻灵能避免影响自身平衡的浮力、横力、拙力等。

陈正雷太极拳有多厉害(陈雄聊太极拳浅识松之沉)(3)

更多内容搜索 和美太极

三、松之柔

太极拳名家郑曼青教导弟子时强调:“要松,要松,要松,初学太极拳要从缓慢松柔入手。”有人说松柔,有人说松软,按武当张三丰太极拳传人说:柔与软二者是有所区别的,柔是将骨关节处放松、松开,而不是肌肉的松掉。而软是肌肉的放松,但肌肉的放松并不等于是关节松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松之柔软是去掉僵力换劲的有效手段,练拳时首先要心里放松,做到先无为后有为的心柔心软,接着相应部位的骨关节要放松,相应部位的肌肉也要放松。太极拳名家李雅轩指出:“练柔,练软,将身上的韧带拉长,要有伸缩力。虽是这样的练筋骨肌肉有点痛,当克服之,不如此练不出好的功夫来将周身各节练习柔软,使其动作配合均匀,上下内外相合……身体有了柔软的功夫,筋骨方面已经增长了力量,才能出‘劲’”。通过缓慢细细的放松,练出骨(关节)开、肉顺、筋(肌腱)伸和柔中见韧又与地通根的功夫。如果单是柔中见韧没与地通根,那是局部性的松柔,跟练瑜伽没什么两样。

陈正雷太极拳有多厉害(陈雄聊太极拳浅识松之沉)(4)

更多内容搜索 和美太极

四、松之弹

一般来说,松之弹含有下肢的沉中弹和上肢的软中弹,较多体现在练小快架中。比方说,杨氏太极拳108式小快架的“单鞭”,马步松腰开胯的沉中弹动作,要练到像我师爷雅轩公说的那样,就是“在练架子时,身势应如载重之船行于江河之中,是又有动荡之形势;又是非常的沉稳。起,不离水的托力,下沉,不能触到河底,船身始终是由水的浮力托着的,亦就是说人练拳的身体,是在脚腿上之弹动力托着的,既不能浮起,又不能生到硬根上”。

两手松腰开肩的软中弹,像甩软鞭那样,软中有弹,柔极至刚,俗称鞭子劲。然而下肢的沉中弹和上肢的软中弹不是局部性动作,而是整体性的松弹动作,也就是腿脚与地通根和手与地通根的松弹动作,所以在“开胯”前加上“松腰”,在“开肩”前也加上“松腰”,就是让腰拎着手脚练出下肢的沉中弹和上肢的软中弹。如果改说是让腰拎着手脚练出整体性的松弹动作,初学者可能认为还说得不够细。倘若单是手上软中有弹没与地通根,那是局部性的软中弹,使出的是胳膊劲。

2019 年 7 月 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