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扬解读】

“逍遥”就是超然于物外,悠游自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也可以说,有一种姿态,叫逍遥。庄子认为,“自然”是万物的最高境界,只要达到这一境界也就实现了“道”。所以,庄子讲究的逍遥实际上是一种内在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与独立,即超越任何限制,摆脱一切负累,这是他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

这篇著名的《逍遥游》中,庄子极其生动传神地塑造了鲲鹏形象:鲲鹏展翅,待风而举。一旦起飞,扶摇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雄风浩荡,神奇变化,势冲霄汉,潇洒飞扬……多么壮丽、多么逍遥,多么超凡脱俗!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理想远大的鲲鹏形象呼之而出。

鲲鹏借自然之道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如蝉和斑鸠这种没有远大志向的小虫小鸟,见识短浅,居安一隅,却还要讥笑嘲讽追求大气概、大自在的鲲鹏。庄子认为,对于这种嘲笑,置之不理,你就是真正的逍遥了。鲲鹏做到了。鲲鹏惊世骇俗而不随波逐流,气势逼人而不随遇而安,自我张扬而不委曲求全,潇洒逍遥而不自我束缚,由此鲲鹏成为庄子塑造的最为光彩夺目的形象,以至几千年来,人们提及庄子就会自然想到志向高远、逍遥自在的鲲鹏形象。

四川正道文化为你节选《庄子》的第一章《逍遥游》(内篇),与大家分享。

看更多文章,请按“关注”按钮。

庄子达到的逍遥境界(有一种姿态叫逍遥)(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达到的逍遥境界(有一种姿态叫逍遥)(2)

【译文】

北海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鲲,其身体非常大,大得不知道究竟有几千里;它化作一只大鸟,名叫鹏。鹏的脊背很宽,也宽得不知道究竟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时,展开的翅膀就像一大片云朵垂挂中天。这只鹏鸟,大海荡动起风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那南海就是天地的池沼。《齐谐》这本书是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这部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往南海时,它翅膀一掠水面就是三千里,还卷起巨大的暴风。它从上而下一冲就是九万里,这一去就得半年后才停歇下来。”那像野马般奔腾地从水泽中蒸发出来的雾气,那地面上飞扬的游尘,都是由于生物的气息相互吹动所致。天空那种清悠的景象,难道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天的高远是没有穷极吗?飞到九万里高空的鹏鸟,但它下视人寰时,恐怕看到的也不过如此罢了。

况且,水如果聚积不深,就没有力量承载起大船。譬如,在庭堂的低洼处倒一杯水,就可以把小草当做船在里面行驶;如果将杯子放在水面上,杯子就会胶着在地面上,这是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如果风的强度不够大,它就无力担负起鹏鸟巨大的翅膀。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风就在它的身下,它才能凭借风力飞行,它背负青天而没有障碍,然后才能飞到南方去。蝉与斑鸠讥笑它说:“我尽全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就停在上面。有时飞不上去,就落在地上,又何必要高高地飞到九万里以上才向南飞呢?”如果到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当天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准备一宿的粮食;若到千里之外去,就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蝉和斑鸠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啊。

庄子达到的逍遥境界(有一种姿态叫逍遥)(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