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川美眉

陈彦的《主角》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这是实至名归。此书一条主线-秦腔名伶主人公忆秦娥一生命运跌宕起伏。其间各色人等与转型时代的命运遭际的群像起落,折射了人性的纷繁复杂之深刻演绎,读来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第11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得主主角如若搬上银幕)(1)

忆秦娥11岁跟着舅舅进县城考上县剧团,从此走上了唱秦腔演秦戏的艺术道路,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她的一生再也离不开演戏,包括她的恋爱婚姻,她生命中的3个男人,永远地驻守在心里,从此,生不能挥手而弃,死不能同穴而眠,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令人唏嘘不已。

(1)牧羊女-烧火丫头-秦腔名伶

让我们跟着女主先从她的小时候说起,爹妈给起的名字叫易招弟。一听这名字便知,她出生时父母想要个儿子,上面有个姐姐。

改变她命运的时刻,是在一个太阳特别爆烈的下午。她正在家对面的山坡上放羊,她娘扯破嗓子喊她麻利儿回家,说她舅来了。

他舅叫胡三元,在县剧团敲鼓,她舅跟娘说带她去县上考剧团,团里招演员了。

于是她从秦岭深处的九岩沟走了出来,那一天离她11岁生日还差十九天。其实,她也没想到会来考剧团,以前听舅说起过,她总想着是姐的事,没想到娘说姐比她大几岁家里有活计离不开,还是她来。她也不懂来好还是不好,反正她很喜欢放羊,那山坡上没个人,她爱唱就唱,爱玩就玩,自由着呢。

舅舅介绍的胡彩香老师对她可好了,教她发声练压腿劈叉拿大顶啥的,她竟然考上了。

人生才刚刚开始,这个易青蛾舅舅给起的艺名,后来被秦派乡土作家秦八娃改为忆秦娥。她天性安静,喜欢一个人练功,对剧团里纷纷扰扰的人际关系一概不懂,别人说好话歹话她都不置可否,最多那个招牌动作-手捂着嘴傻笑。她一个劲地学戏,有人说她“一根筋”对,一根筋,这让她把别人浪费的时间都攒起来了,她很快在新学员中崭露头角,唱念做打号称戏剧的“四功”,她做得好被老师们表扬,被领导看中,开始想让她演主角了。

第11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得主主角如若搬上银幕)(2)

那是个特殊的年代1976年,过去的“角儿”被打入另册,看大门的看大门,烧饭的烧火的在剧团食堂呆着。舅舅因为迷恋敲鼓,被人举报白专道路,而且据说在毛主席逝世那几天偷偷在屋子里练鼓,虽然敲在书上,还是被人盯上了,被警察带走了说是现行反革命。

忆秦娥哭哭啼啼的,还是胡彩香老师疼她,说舅被人陷害了,你还有我呀,娃呀,挺住我就是你婶子是你娘。

舅一个多月后被放回来了,被下放到灶间做饭,倒也没啥。

但是后来排练《洪湖赤卫队》正式演出时,舅舅做的火炮炸死了人,他自己也受伤了,吃了官司坐牢了。

易秦娥又害怕又难过,她跑回九岩沟了,想着舅舅被抓了,自己也会受连累, 戏不唱了,还是回家放羊。

最后还是胡彩香老师把她带回了县剧团。她说娃呀,舅舅是舅舅,你是你。然后她被领导派到食堂做了烧火丫头。

从此,易秦娥远离了学员班的同学,在食堂烧火。同学们似乎把她忘了,可她可没忘了练功,她把床搬到灶门口,自成一个小小天地,更方便练功。这时开始恢复传统戏了,老艺人苟存忠发现了这个丫头有资质,偷偷教她“吹火”绝活,她没有辜负老艺术家的期望,越发练得像模像样,正赶上要排练传统剧《李慧娘》她闪亮登场迅速走红,之后又上了《白娘子》戏,她和封潇潇演男女主不经意成全了她的暗恋。她被县里领导点名表扬,还让她做政协委员,她不懂政治只知道唱戏。

很快她被省城剧团挖去了,在那里她遇见了楚嘉禾,原来她们以前都在宁州县剧团早就认识。

她被导演赏识,继续做着女主,只是感到楚嘉禾眼睛后面还有一双眼睛,她无暇顾及,心里装的都是戏。

第11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得主主角如若搬上银幕)(3)

(2 )生命中的3个男人

我们的主人公渐渐长大了,14岁那年,她因受舅舅牵连,被发配到厨房烧火,没想到差点被食堂大厨廖耀辉性侵,这件事情后来对她的恋爱婚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她认为男女在一起是可耻的,甚至想终身不嫁,不要男人。

然而,青春岁月不可阻挡地来了,在拍戏中她和封潇潇搭戏,她感到了潇潇的心意,她开始很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县城的帅哥,但心底的那份依恋和喜欢温暖着她,在那次下乡巡演坐长途车时,潇潇勇敢地呵护着她,坐拥着她,幸福的暖流漫游全身,但是她矜持着,头低到尘埃里,她偷偷乐着。

在乡下演戏时,晚饭后别人都结伴逛街了,忆秦娥除了睡觉还是睡觉,唉,要是本姑娘肯定约潇潇双双谈恋爱呀,郎有情妾有意,不是吗。

与此同时有个男人出现了,他叫刘红兵,按现在的话说他是铁杆粉丝,从县城跟到省城,甚至要跟去外地演出。忆秦娥发话了,外地演出不可以跟,不然再也不理你,刘红兵才没跟。

第11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得主主角如若搬上银幕)(4)

这是个理想的对象有正式工作会开车有家势,据说某专员的独生子。任凭忆秦娥怎么冷脸拒绝,人家如同牛皮糖,你搬家我来帮忙添家具小物件儿,甚至痰盂罐都想到了。忆秦娥骂他臭流氓,人家一百个不生气,涎着脸跟前跟后送温柔。为了争抢主角他还把那个宫莉莉老公打了被逮到派出所了。怎么说人家也是为了自己豁出了命,忆秦娥有些感动只好打电话给未来婆婆先捞人呀。

就这么巧,有天封潇潇来省城看她,撞见刘红兵在她屋里,这个厚皮子竟然如主人般招呼封潇潇,封潇潇一气之下走了,从此再也不见秦娥。好可惜呀,我为这一对有情人叹息。

这边厢刘红兵加快追求的步伐,正好秦娥母亲来了他大献殷情。未来丈母娘说这后生不错。

那边厢楚嘉禾为了争主角双管齐下,一边送礼走门子,一边放风外面,说秦娥14岁就被糟蹋了,县城还有个小情人不清不楚的,简直可恶 !

秦娥能怎样,一个乡下姑娘没根没底的,舅舅还在牢里。

正是这样,加快了刘红兵娶忆秦娥的进程。那天刘红兵对秦娥又是动手动脚的,秦娥飞起一脚踢疼了他,他立马反唇相讥起来“装什么正经, 十几岁就…”秦娥哭了一场,索性去了医院妇产科,拿回了“处女”的报告。过了2天,刘又来了,秦娥出奇的镇定给他看报告,还说今夜就证明给他看。刘连忙道歉说自己混账是相信她的,于是2人结婚了。

忆秦娥和刘红兵在领导面前做了保证5年不要孩子。他们有过一段甜蜜的日子,后来有了娃。

但是秦娥就一戏痴,她没那么多时间跟刘缱绻温柔乡,刘耐不住寂寞竟然有一天在妻子外出演出时把女人带回了家,被意外提前回家的秦娥抓个正着,他们离婚了。

秦娥继续忙着演戏,乡土作家秦八娃量身定做为秦娥写了一出戏,演出后轰动效应一波又一波,引来了一位画家他叫石怀玉,他就是那种能把死人说活了的主儿,他崇拜秦娥,发起猛烈追求攻势,石画家把她妈都逗乐了一个劲夸他人好,说跟着他至少有的欢乐团子吃。秦娥多单纯呀,于是有了第2段婚姻。

石怀玉就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民间画家,他爱秦娥那热烈劲儿要独占的意思,他把秦娥带到山里,不让她见秦娥的儿子,还是个傻儿子,那时候刘红兵好个酒,估计孩子就这么着了。

第11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得主主角如若搬上银幕)(5)

其时,傻儿子已经5岁了,外婆领着,妈妈已经有好几天没来看他了,向晚,他在六楼的窗前依稀看见了妈妈,他推开窗户飞了下去,飞也飞呀飞到妈妈的怀里,他死了…

同样是母亲,我读到这里失声痛哭起来。想起谢晋导演也有个阿四弱智,每回爸爸回来他会开心地把拖鞋递给爸爸。爸爸上班去他会把拖鞋摆放整齐,在门缝里巴望着,听脚步声。

这是怎样的锥心之痛!忆秦娥不能原谅这个石怀玉,她那天原准备说好回城里去看儿子,被丈夫阻拦了,她从此再也见不到儿子了!

这段婚姻又破裂了。

( 3 )宿命的悲剧人生悲悯情怀

读《主角》越到后边,感觉女主忆秦娥的命运被一种宿命的气息包裹着,她一根筋学戏演戏,她不想嫁给刘红兵、石怀玉,但最终命运之手把她推向他们。她终结了第一段婚姻,只想安安静静的演戏,却被流言蜚语一次次击得体无完肤。

她想一个人守着傻儿子过简单的生活,第二任丈夫偏来撩他,害死了她的儿子,一个母亲的心碎裂了,肝肠寸断了。所以我能理解她在画展上看到石怀玉画她的那幅《秦魂》的裸体画,她愤怒的泼墨毁了那幅画。而这幅画却是画家的最爱,他的命根子,之后画家在这幅毁了的画前自尽了。

小说到这里,高潮迭起,惊涛拍岸,扣人心弦,荡气回肠。

谁说的,小说家根据人物的命运走笔,到了一定的火候,这个人物已经不属于作家,而属于那个人物命运的必然了。

第11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得主主角如若搬上银幕)(6)

之后忆秦娥去看过几次孑然一身的刘红兵,他在一次外出旅游中摔断了腿,他成了残疾人周围的女人全走开了。秦娥给了那护理员几次钱,让他好生照顾残疾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良心本身就包括了悲剧的因素”。这个忆秦娥,她太善良了,她是悲剧的,也是完美的。她的悲悯情怀令人动容,催人泪下。

命运又一次在挥手,秦娥在乡间演戏时,在一个婆婆家吃饭,那婆婆指派一个清秀的女娃烧火,那孩子就如秦娥当年考剧团时一般大,怯生生的忽闪着两只大眼睛。听说女娃的父母离婚了都不要这娃,她就跟着外婆了。秦娥听了孩子的身世眼圈都红了有心要收养她,于是她有了养女宋雨。

冥冥中像安排好了一样,娃不爱读书,偷偷跟着学戏呢,很快就显露出其天赋,被称为“小忆秦娥”了。

我忽然想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忆秦娥她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成了秦腔名伶,一个人一生做一件事做到极致就好。

如袁隆平 ,水稻杂交之父,天下人的 一粥一饭都与他相关,他走了,那天那么多人自发地送他。

(4) 最喜欢的人物和最讨厌的人物

《主角》对人物的刻画无疑是成功的,女主忆秦娥自不必说,从牧羊女到实习学员到配角到主角再到秦腔名角,秦腔皇后。她单纯善良一根筋,从11岁进团到51岁功成名就认下养女宋雨,近半个世纪的演戏生涯,命运似乎从来都不肯放过她。但是她勇敢地抗争,坚韧不拔,一生挚爱演戏,终于成就了秦腔事业。

第11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得主主角如若搬上银幕)(7)

她不但戏好人品也堪称人中之凤,当她一次次被流言蜚语中伤时,心里该有多痛苦。当派出所所长告诉她害她的人就是楚嘉禾时,她已经很有名气了,她完全可以动用自己的身份人脉予以还击,可她没有,她说算了不查了。她人格太高洁了,在那些陷害她的人面前,我想楚嘉禾之流已经自惭形秽不攻自破了。

其次我喜欢胡三元这个黑脸舅舅敲鼓佬,一生痴迷敲鼓艺术,不畏权贵不哗众取宠,谁不认真对待艺术,他愤怒的要敲掉他的大牙。他爱恨分明,喜欢胡彩香就是喜欢,尽管有绯闻但毫不做作也尊重她的选择。做人他真性情,敲鼓他执著着,因此技术过人,即便坐牢也能风生水起,成了监狱演出队的能人而获减刑。

最讨厌的人那就是楚嘉禾了,她嫉贤妒能,阴险奸诈,人格低下,手段恶劣,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样一个与主人公完全悖离的典型人物形象,却是生活中精确到可以对号入座的真实可信的鲜活人设。而她的阴险精致狡诈和恶毒更反衬出了忆秦娥的高尚单纯善良和圣洁。这些饱满的人物形象精准地诠释了小说的主题和作家的情感,令人不忍卒读,甚至沉溺其中。

(5 )小说的语言口语化非常传神

你听秦娥娘说舅“你舅能得什么似的,一根指头都能剥葱”。她舅骂那些业务差得”烂竹根“;黄主任批评他舅“你是什么东西,你是千年何首乌,万年长白参”?

舅老说:”唱戏,是看你功夫咋样,嗓子咋样,可不是看你穿得咋样。即使打扮得再琉璃皮掌,抬脚动手一’凉皮’,张口’一包烟’,顶啥用?”“凉皮”和“一包烟”,都是行话:“凉皮”是身架不好,动作不规范,表演逮不住铜器节奏的意思;“一包烟”,是嗓子不好,张口发不出声,这是唱戏这行最要命的事了。唱戏唱戏,不能唱,哪来的戏呢?

老艺术家苟存忠对忆秦娥语重心长地说“娃呀唱戏就是这样,除非你火得跟铁炉子里的铁水一样,流到哪里里哪里着火,流到哪里哪里化汤,要不然拉大幕的都给你找别扭”。

还有大伙儿夸烧火丫头忆秦娥“瞧这娃就是个好锥子,在那布袋里,尖尖都要戳出来了哩。“

石怀玉说“我爱你,是脑子被门缝夹了,可还想朝死里夹。”

如此等等,随处捡拾。

小说的语言出神入化,口语化的运用是最大的亮点。生动、简洁、质朴,与人物的身份性格高度契合,以及大量恰到好处的方言应用,对于塑造人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以轻松、明快、干净、利落之感。

我想,《主角》如若搬上银幕,一定画面猎艳,精彩绝伦。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