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变成了黄码,生活工作节奏全乱了,不安又烦躁……”“现在居家办公,每天都要面对熊孩子,要被逼疯了”“不敢出门,听说德尔塔病毒很可怕,一出门可能就被感染了”在疫情防控期间,市民或多或少会出现情绪的波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江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的资深接线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宁区心理学会秘书长汪娟娟,她为大家带来了多种情绪放松的方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幼儿抗疫的一些方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幼儿抗疫的一些方法(防疫也防抑)

幼儿抗疫的一些方法

“突然变成了黄码,生活工作节奏全乱了,不安又烦躁……”“现在居家办公,每天都要面对熊孩子,要被逼疯了。”“不敢出门,听说德尔塔病毒很可怕,一出门可能就被感染了。”在疫情防控期间,市民或多或少会出现情绪的波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江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的资深接线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宁区心理学会秘书长汪娟娟,她为大家带来了多种情绪放松的方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恐惧疫情的你面对漫天信息怎么办?

客观分析、转移注意力

记者了解到,已经上线运行的“江宁社会心理服务”智能热线电话(400-025-9123)除了有人工接听外,还有自助智能热线。“疫情期间,群众焦虑情绪比较普遍。因此,我们根据2020年疫情期间接听的情况,总结了些共性问题,提前录制好指导语音放在自助热线。比如疫情期间的负面情绪如何处理、居家时间长了如何处理和孩子、爱人的关系。”汪娟娟告诉记者。

面对突发疫情,很多市民处于未知的恐惧中。关注疫情变化的市民就会反复刷新闻和各种信息,更加害怕出门,甚至感觉一出门就会被感染。

“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要接纳疫情是客观存在的情况,既然我们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市民,就要先接纳现状,做好准备。”汪娟娟建议市民接纳现状后,要学会甄别新闻的真假,“当下信息的发布是多渠道的,甚至每个人都可以发布。所以市民要相信权威渠道发布的信息,客观、冷静分析疫情防控的真实情况。”

同时,汪娟娟建议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因疫情造成的紧张情绪。“比如多放点时间在兴趣爱好上,有人爱阅读、有人爱烹饪、有人爱运动,挪出时间来放到爱好上,去看书、烹饪、运动。也可以通过语音等方式和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倾听倾诉也能缓解紧张情绪。最后还要保持健康、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居家的你成天面对熊孩子怎么办?

接纳现状、转变认知

平时很多家长只有晚上下班才和孩子见到面,现在很多市民居家办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了,矛盾摩擦也多了起来,家长的烦躁情绪也滋生了。

“一方面是居家办公的不便引起的烦躁,另一方面是成天对着‘熊孩子’产生的烦躁。对家长而言,首先还是要接纳疫情带来的现状,接纳后才能和现状带来的所有行为和情绪更好地相处。第二,家长要转变认知:虽然疫情打乱了工作节奏,但有了更多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当认知转变后,情绪上自然而然也发生变化。”汪娟娟提出,家长在处理基本工作的时间以外,可以制定家庭任务或者活动计划来减少摩擦。“比如一起读书、看电视、听音乐、做运动,这些就是家庭生活计划,每天按照这样的计划执行,生活节奏就会重新有规划,家庭氛围自然而然会变好。

最后要正常饮食和规律作息,因为身和心是相连的,身心的变化都是相关的,规律饮食和规律作息才能保障心情的愉悦。

健康码突然变黄的你不安焦躁怎么办?

放松训练、饮食规律

7月23日晚,南京市民多了很多“黄码”人,面对猝不及防的黄码,很多市民一时间乱了起来。这让汪娟娟印象非常深刻,“健康码突然间变黄,市民会有些慌张,一开始慌张,后面变成了焦虑。因为黄码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办法正常去单位和一些公共场所,而且要不停做核酸,所以出现了焦虑。”

对于这类人群,汪娟娟告诉记者,“这种焦虑情绪给他们身体、情绪带来很大反应,比如有人表现为晚上失眠,我们就建议他们在家可以做些放松训练,比如呼吸放松、想象放松,这样可以缓解焦虑情绪。同时让他们关注权威渠道的信息,保持规律的饮食作息。”

所谓的呼吸放松和想象放松是放松训练中的方法。“一只手放在胸部,然后另一只手放在腹部,通过鼻子深深地吸气,让胃部鼓起来,这意味着用全肺呼吸,尽量使上胸部活动最少,然后缓慢均匀呼吸。呼吸的时间比吸气的时间稍慢一些,重复做几次,保持一定的节律。一分钟8-12次为宜,不能快速深呼吸。”汪娟娟给记者演示了呼吸放松,“呼吸放松比较简单,在家、在单位都可以做,利用很短的时间完成几个步骤就行,这样能快速调节自己紧张的情绪。”

封控区超负荷工作的你想家了怎么办?

做好休息、自我调节

禄口街道是本轮疫情的高风险地区,大量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前往支援。两天两夜未合眼、一天检测几千人次、30小时连轴转……被称为“英雄”“天使”的他们其实也会累,也有情绪崩溃的时候。

“有位封控区域一线工作者,疫情发生后一直都在禄口,也没法回家。前5天情绪还比较稳定,第6天就开始有些焦躁。一方面是工作压力大,工作量超负荷。另一方面是无法回家,想念家人。”汪娟娟表示,当时做了倾听,了解了其基本情况后,从3个方面进行了建议和指导。

“第一是建议他先能够休息好,因为休息不好是非常能影响情绪的。第二就是建议他可以多和家人做些视频互动,利用家庭的支持来帮助他克服情绪。第三是提醒他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每天固定做些放松训练。因为他们白天在超大工作量下,根本没想到用一些方式去调节自己、放松自己,所以建议每天回到宾馆,洗漱完毕后,完成一组放松训练的任务,长期保持的话,对他一天情绪的舒缓很有帮助。”

来源: 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