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认知和机器人三定律,初探万物有灵 | 观世界

续上↑

王阳明的花到底在不在人心之外?薛定谔的猫到底是死是活?上帝创造的规律会不会像投掷骰子一样具有不确定性?人的命运是否存在,能不能改?这四者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笔者抛砖引玉,试从下面四个方面来逐一介绍:

稀奇神奇巧妙的意思(神奇却通俗易懂)(1)

西斯廷圣母 意大利 拉斐尔

一、王阳明的花

一天,王阳明和友人同游于南镇,友人指着岩石中间的花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有何关联呢?”

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所以就知道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稀奇神奇巧妙的意思(神奇却通俗易懂)(2)

明 蔡世新 王阳明肖像

我们的教科书认为王阳明的观点是错误的,是主观唯心主义——我看见,物质即存在,我看不见,物质即不存在。但是,教科书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完全听信教科书一定是不正确的。

王阳明的花其实反映了观察和物体的表象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给出一个结论:一个物体是否存在和观察者并没有关系,但是一个物体的表象却是由物体和观察相互作用产生的。

正如花存不存在与王阳明看不看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花和王阳明“同归于寂”,处于各自的孤寂状态;

但花的颜色这种表象,却是王阳明的心(即意识)和花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实际上,花的表象也并非是人看到的那样,比如花中分子、原子、电子都在不停的运动,但人却无法看到。

也就是说,人类世界的花都是意识和花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人的状态和花的状态的叠加,并非是真正的花,这大概就是王阳明说“心外无花”的原因。

以上的解释听起来充满了哲学意味,但在物理学实验中,也牵扯到了这种意识和物质相互作用。

二、薛定谔的猫

无独有偶,现代量子力学中也有一个涉及这一问题的经典实验——双缝干涉实验。几百年来,科学界一直在争论光是粒子还是波,于是科学家们便设计了双缝干涉实验来验证。

科学家发现当观察光子时,光子呈现粒子的特性;而不观察光子时,光子则呈现波的特性。这一实验终结光是粒子还是波的争论,但也产生了另一个让人更加费解的问题——观察会决定了粒子的表象。

有人认为这种观察对物质的作用仅存在于微观粒子世界。但是,物理学家薛定谔通过一只猫将这种观察效应带到了我们这个宏观世界。这就是著名的“薛定谔的猫”。

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察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猫既是死的又是活的。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

百度百科

稀奇神奇巧妙的意思(神奇却通俗易懂)(3)

明 明宣宗朱瞻基 花下貍奴图(局部)

一只猫怎么可能既是死的又是活的呢?猫的死活这种客观存在怎么能因人的观察而发生改变呢?站在绝对的时空下很难去理解。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或许可以豁然开朗——微观粒子的时空会不会和我们这个宏观世界的时空不一样呢?

打个比方,微观空间就好比是一本故事书,粒子就好比是其中的故事,故事的过去和未来整个时间线同时存在于书中,情节起起伏伏,就像波一样。这对应粒子的表象为波。但如果人去看时,则只能看到故事时间线上的一个点,看到只是一个个字。这对应粒子的表象为粒子。

如果把薛定谔的猫带入到上述故事书比喻中,则猫的一生就像这本故事书,生与死同时存在于故事书中。但是,当人去观察的时候,就只能打开这本故事书,随机翻到某页,看到这个时间点上的猫,要么是生,要么是死。

由此看来,薛定谔的猫和王阳明的花其实异曲同工,都反映了观察对于物体表象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猫和花的表象都是各自的状态与观察者状态的叠加。

当然,量子力学中,也有科学家提出反问:难道没有人观察月亮,月亮就不存在了吗?

没有人观察,月亮当然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观察的时候,月亮的种种表现出来的属性却不存在了,比如阴晴圆缺变化,颜色,速度,大小等属性都会掉入那种同时存在的波之中,或者叫做混沌之中。

就拿其中的月亮运动速度来说。月亮的速度并非一尘不变,而是由观察者所定义的参考点决定的。如果观察者在月亮之上,那么他会观察到月亮是静止的;如果观察者在地球上,那么他会观察到月亮的速度可以一个月绕地球一周。

所以,没有观察者,月球就没有速度这一属性。任何一个物体都是如此,如果没有观察,也就没有运动和静止,或者说运动和静止同时存在。

再比如,月亮的颜色有时是淡黄,有时是银白,有时是灰色,这都是人作为观察者,人眼状态和月亮状态相互叠加的结果。蜜蜂可以看到紫外线。在蜜蜂眼里,月亮的颜色会更加丰富多彩。这是蜜蜂作为观察者,蜜蜂眼睛状态和月亮状态相互叠加的结果。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和蜜蜂,乃至所有的观察者都消失了,那么月亮会是什么颜色呢?月亮也就没有了颜色。

稀奇神奇巧妙的意思(神奇却通俗易懂)(4)

银塘晓月图(局部) 清 蓝涛 旅顺博物馆

当然,就算人类都灭亡了,宇宙中也还是会有观察者。因为宇宙中的观察者无处不在,所有物体既具有物质的一面,又具有意识的一面,而意识会产生观察。请参考这篇文章:

从儿童认知和机器人三定律,初探万物有灵 | 观世界

另外,月球的质量远远大于观察者人,那么根据相对论,月球必然扭曲了它周围的时空,这就决定了月球所在的时空和我们这个时空是不一样的。王阳明小时候曾经作过一首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这首诗也道出了观察者对于表象的决定作用,而且还涉及到不同时空维度。人观察电子,是以宏观观察微观;如果有一种观察者,站在月球那样的时空,以天一样巨大的眼睛观察人,这就相当于人观察电子,是以更宏观观察人类这个时空。

那么,人会不会显示出像量子一样的属性呢?笔者认为是会的,因为笔者相信普遍大于特殊,这正如爱因斯坦一直在寻找的大一统理论。

世界上有一种叫做宿命通的特异功能,就是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宿命通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跳出了我们这个时空观察,则能发现这个时空的过去未来同时存在。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一种叫做物质波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物质粒子都像光一样,既是粒子,又是波。如果人有天一样大的眼睛,从宇宙中看所有的星体,也会发现星体就像光子一样,既是粒子,又是波。现代的天文学也发现了这一点:

三十二栗

那么,像星球一样巨大的天体会不会是另一个时空维度的粒子呢?

三、上帝的骰子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玻尔认为量子具有不确定性,爱因斯坦为此和玻尔持续了几十年的论战。爱因斯坦认为规律具有确定性,量子也不例外,所以提出:上帝不掷骰子。

稀奇神奇巧妙的意思(神奇却通俗易懂)(5)

爱因斯坦和玻尔 图:Wiki

那么,上帝到底掷不掷骰子?当然不掷,笔者认同爱因斯坦的观点,规律具有确定性,宇宙中并没有偶然存在,只不过是人们还没有发现其中的因果而已。

如果我们从上述的故事书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那就会简单很多。电子在没有被观察之前,具有独立的时空,所以不同状态的属性都是同时存在的,但这些属性也遵循着恒定的规律,这就像一本故事书一样。

而当人用意识去观察时,人的意识介入了电子时空中的某个时间点,从而“截取”了电子在这个时间点上状态,这就像人去翻开故事书到某一页一样。

不确定性并非是电子本身的属性,而是随机“截取”电子状态而产生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是观察带来了不确定性。

这就好像人随机翻到故事书的某一页一样,故事书本身非常具有章法,是确定的,但人翻书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这种“截取”大概等同于量子态塌缩。

四、人的命运

上文中,我们提到人的命运在某个时空中是同时存在,不分过去和未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可以通过人的生辰八字推断人的命运。

如果把人的命运比作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人的一生是同时存在的;而生辰八字则像这本书的目录,随着人降生就显现出来了。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的命运是注定而不可改的呢?也并非如此,如果人能跳出命运之书,也就是跳出所在的时空,那就能改命?如何跳出呢?这就是各种宗教和修行法门中所探讨的问题。

稀奇神奇巧妙的意思(神奇却通俗易懂)(6)

招仙图(局部) 明 张灵 故宫博物院

从观察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被局限在各自的命运之书,也是因为人意识中观察的对象都位于这个低层时空;反过来,这个低层时空中所有的物体又能干扰人的意识(也就是人心),让人沉溺于各种感官欲望之中,让人分不清善恶是非。这种干扰就像一个个无形的锁链把人拴住,所以人很难跳出去。

那么,如果人心能做到不为这个低层时空所干扰,是否就意味着能跳出这个时空,从而做到改命呢?

这大概就是具有大智慧的修道人强调修心的原因。

所以,以笔者浅见,王阳明的花象不在人心之外,薛定谔的猫死活状态同时存在,上帝创造的规律不会像投掷骰子一样具有不确定性,人的命运存在且可以更改。

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事情,其实都是同一个道不同的表现形式,关键就看以怎样的心观察对待。

科学升华到高处为科学精神,而精神就是一种心态。如此看来,科学终归修心二字。花、猫、骰子、命运原来都是修心过程中所遇而已。


一孔之见,请辨证参考,欢迎斧正交流,本系列下回介绍时空~

往期推荐:

观世界篇:寻常而又神秘的意识之谜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观世界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吗?| 观世界

与柴君问答:谈命运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