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养犬登记办理流程(广州养犬办证费用或降低)(1)

良田宠物乐园里,训犬师正在调教一只金毛犬

【《有事好商量·民心筑城》——本期话题·文明养犬】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崔文灿

“有事好商量——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第八期聚焦“依法管理养犬行为,维护社区平安和谐”这一话题。在上一期养犬话题“记者跑”当中,金羊网记者提出了当前广州养犬存在的“养犬登记率低”“管理工作‘重管理轻服务’”“违法养犬执法处罚轻,取证难”等问题。

通过协商平台,广州市组织政协委员进行了前期调研,并就犬只管理工作遇到的难题与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商。

现状1 养犬登记率低

建议:有梯度地收取办证费用

2009年养犬管理系统启用以来,广州全市累计登记的狗只为14万只。今年以来,也有25000多只狗上牌。但是,养犬登记率仍比较低。根据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今年7月底透露的数字,广州养犬登记的抽查登记率仅约50%。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各异,既有养犬人怕麻烦的原因,也有登记费用使然。

今年8月初,在市政协委员调研过程中,白云区金沙街凤岭社区居民就反映了养犬登记费用高这个问题。当时有政协委员提出:能否有梯度地收取办证费用?

10月10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官网公布了《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记者发现,养犬管理费征收标准并未做出过多调整,仍为“每只犬第一年500元,第二年起每年300元”。不过增加了一个规定,即“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征收标准”。

参与修改管理条例的广州市司法局立法一处副处长李德珠对羊城晚报记者解释,作为行政管理手段,养犬收费标准10年间未曾变动,如今也有调整必要性。养犬收费在收费目录里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变动、变动多少还需要评估,所以把权限给政府会更加灵活,没有必要通过立法形式给定死。

除去费用问题,登记率低的原因之一则是有市民怕麻烦,懒惰为之。不过,广州早已实现“互联网 养犬服务”,手机上就能办理养犬登记业务。广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五大队大队长丘绍计介绍,和过去相比,如今登记养犬有3个大的转变:一是从现场提供纸质材料到小程序手机一条龙办理;二是从现场领取犬证到快递服务送上门;三是从纸质狗证变为电子狗证。

李德珠透露,养犬管理条例修订思路加强了对养犬行为事中事后的监管,做到“前宽后严”,打造“监管闭环”;规定集中专项整治措施,对市民举报、投诉较多的住宅小区、公共场所和宠物经营场所实行重点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进入“黑名单”的养犬人增加行政执法随机抽查的频率;将违法养犬行为记入公共信用信息记录,依法实行联合惩戒。

现状2 违法养犬执法处罚轻 取证难

建议:现代化信息手段上马

违规养犬执法存在着发现难、取证难、处罚难的问题。广州市政协委员蔡马和沙辉都提出了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管理养犬的思路。

“能否利用科技手段监测狗有没有戴口罩?能否开发一款APP来监测、鉴定狗的情况?”拥有生物化学研究背景的蔡马提出。沙辉则建议,是否可尝试用拍摄、全民举报等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将“犯错误”狗狗的照片和后台登记犬只相匹配,警方可由此联系到养犬人。

丘绍计对此回应,发现违规养犬行为后,市民可拨打110,由属地派出所核查处理;科技手段监测养犬行为是日后要推行的方向,至于拍照问题,会和科技公司一并研究,看能否实现。

记者获悉,养犬管理条例于2009年修订时,基于社会养犬规模不大的情况,将养犬管理事务集中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是适宜的。但面对新形势,养犬管理需要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将“政府之事”变成“政府与社会共同之事”。

白云区金沙街凤岭社区养犬户数约500户,有各类犬只约600只,然而为狗办证者寥寥。不仅如此,还存在少数养犬户不按规定养犬,遛狗不拴绳、犬吠深夜扰民、犬便不及时清理等情况。

如何管理好社区养犬?居委会发动了群众的力量。首先,划分党员责任区;其次,开通了居民议事平台,发动群众对随意放狗、遛狗等行为进行举报。如今,凤岭社区为管理养犬所作工作随处可见:每个楼梯口都张贴了养犬管理规定和“文明养犬”温馨提示,在社区宣传栏、横幅上也能看到文明养犬的宣传标语。在社区花圃里,居委会还专门用沙土划分了一块“宠物厕所”,鼓励犬主训练狗狗在这里大小便。

对养犬管理条例的立法修订工作也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与养犬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体,如村(居)委会、物业管理企业、宠物经营服务机构、宠物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等,赋予其参与养犬问题社会治理的途径和义务,与政府管理工作相衔接和配合。

广州市养犬登记办理流程(广州养犬办证费用或降低)(2)

共同推进文明养犬 市民政府缺一不可

主持人:金羊网记者 宋昀潇

犬只,被誉为人类最忠诚的朋友。然而当原本用于狩猎、看护的工作犬摇身一变宠物犬,走进城市千家万户中,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渐显现。

事实上,犬只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如何抵制不文明养犬行为,让人犬和平共处?今天我们就来议一议。

广州市养犬登记办理流程(广州养犬办证费用或降低)(3)

养犬乱象 关键在于管理软弱

羊城晚报资深评论员 阅尽

广州全市拥有数十万只犬,但今年登记上牌的仅有2.5万只。登记率如此之低,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服务与管理跟不上,对养犬人来说,给狗狗上牌既额外花一笔钱,却又几乎得不到什么服务。况且,不上牌的狗狗也平安无事,照样四处溜达。这让登记上牌者心里不爽,于是,有样学样,也不登记了。

其次与登记上牌的手续繁简有关。为养条狗,还要专门跑去有关部门登记,这对很多人来说,在心理上是不情愿的。能否让有关部门来个上门服务呢?比如在住宅小区巡回登记,或委托宠物门店代办等。而且,如果上牌的狗狗打疫苗治病可享受优惠。这样上牌率肯定会提高了。

最后,目前犬只上牌费偏高,有下调之必要。美国养犬上牌一般就10至20美元,而广州首次500元,此后每年300元,显然高了。

当然,不论养犬上牌率低,还是犬吠扰民或狗屎乱遗、恶狗伤人等,其关键原因还在于管理的软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看不到对这些乱象的监管与查处。广州养犬条例颁行了十多年,各项管理规定详尽完备,相关监管职能也都明确,但谁来落实监督呢?徒法不足以自行。管理落空,法规徒有其名,最终就是目前这种养犬混乱局面。

广州市养犬登记办理流程(广州养犬办证费用或降低)(4)

当办狗证值得炫耀 则不愁没人办

羊城晚报资深评论员 耀琪

犬主不愿意登记,是因为动机和动力都不足。如果狗证能设计成一种对外炫耀的荣耀,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么狗主会更有登记的动机。如果小区整体协助上门登记,那么再懒也会有动力去做。

然而如今的缴费相当于交税,是没法问到具体使用去向的。作为主管部门,潜意识似乎也把它当做一种惩罚性收费(认为养狗增加了城市管理负担),而不是服务性(主动为缴费者提供好处)的收费。

在我看来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便利投诉机制,让公众看到成效。如果能像投诉事故很快就有交警介入那么及时,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监督者会积极报警,及时处理不合规狗只,防患于未然。

下期预告

对于“依法管理养犬行为,维护社区平安和谐”,广州市政协委员又有何建议?请看下一期《有事好商量·民心筑城》之委员议。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黄洁峰 颜复琼

统筹: 刘云 李志洁

执行: 崔文灿 刘云 林诗妍 张豪 梁怿韬 李焕坤 薛江华 陈秋明 李云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