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妈妈群里有一些新手妈妈在求助说“刚出生的宝宝黄疸偏高,打不了预防针,医生说是母乳性黄疸,还咨询老手妈妈需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每个人都有第一次当妈的经历,遇到宝宝被医生说黄疸偏高,一般的医院都会开茵栀黄和妈咪爱,但是我们知道茵栀黄是国家禁止用的药,妈咪爱也是益生菌调理宝宝肠道的,黄疸真的有那么可怕吗?真的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吗?今天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新生儿黄疸,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案(遇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我们该如何做)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案

最近看到妈妈群里有一些新手妈妈在求助说“刚出生的宝宝黄疸偏高,打不了预防针,医生说是母乳性黄疸,还咨询老手妈妈需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每个人都有第一次当妈的经历,遇到宝宝被医生说黄疸偏高,一般的医院都会开茵栀黄和妈咪爱,但是我们知道茵栀黄是国家禁止用的药,妈咪爱也是益生菌调理宝宝肠道的,黄疸真的有那么可怕吗?真的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吗?今天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新生儿黄疸

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1、从出现时间上区分: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胎龄满37周不满42周的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生后3~5天出现黄疸。

病理性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

2、从持续时间上: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病理性黄疸: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3、从黄疸的程度上:

生理性黄疸:黄疸程度较轻,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常无明显黄疸。

病理性黄疸:皮肤呈金黄色,甚至桔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

4、从黄疸进展情况:

生理性黄疸:黄疸进展较慢,每日胆红素升高<(5mg/dl)。

病理性黄疸:在一天内加深很多,每日胆红素上升大于5mg/dl。

5、从一般情况: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好,睡眠、哭声、精神状态和平常一样,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黄疸:可伴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或精神差、嗜睡、两眼呆滞、吸奶无力、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等。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白色(白陶土样)者;尿液呈深黄色、茶色甚至酱油色。

6、对于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是病理性黄疸。

看了上面的介绍你是不是对黄疸多了一些认知,那么新生儿遇到黄疸偏高,我们当宝妈的要怎么做呢?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初为人父母的爸妈们在新生儿护理期间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必过分紧张。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出生后4-6天是最黄的时候,7-10天以后逐渐消退。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判断黄疸程度: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注意大便的颜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观察宝宝日常生活:一般新生儿生理性黄疸7~10天会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但如果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就要去医院检查。尽早使胎便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日常护理: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勤喂母乳:如果因为喂食不足所产生的黄疸,妈妈必须要勤喂食物,因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勤吸才会刺激分泌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会愈多。另外要想宝宝的黄疸降下去就是让宝宝多吃多拉,多吃多拉,勤晒太阳,这样黄疸才下降的快

采取一些措施帮助黄疸的消除:比如说平日适当的多喂些水,这样能够促进排泄,将体内的毒素排出来,能减轻黄疸症状。另外适当的带孩子出来晒晒太阳,也是一个护理的方法,当然家里也不适合太暗,别在家时总是拉着窗帘。新手妈妈要时刻留意宝宝的日常变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