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千差万别,那么从哪几个纬度来衡量呢,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纬度:首先是自我稳定性和灵活性。面对外界的干扰,你的自我是否稳定,面对汹涌而来的各种情绪能否坚定自己的立场,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自我稳定性低的人,一点外界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把内心世界搅得风云变幻,在自我稳定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灵活度,也就是敏感的感知外部世界,这样不仅可以承受高强度的压力还可以轻松的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变化多端的工作环境。其次是自我的力量和疆界,有的人倾向于封闭自己,缩小自己的疆界,比如喜欢一个人宅在家或是让自己和手机、书籍、报纸、网络、股票捆在一起,到了陌生环境会觉得格格不入,他们会觉得外部世界是不够友好的,在陌生的世界就算什么都不做都会感到累,而自我疆界宽广的人到了一个新地盘会觉得兴奋,乐于与新鲜事物或人建立新的关系,进而觉得自我变得更加饱满,职场中自我力量强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重要任务在多次试错之后往往最终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尝试新的环境和新环境中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打破头脑中用敌意编织的围墙;最后一个是自我组织力,一个人更倾向听到阿谀奉承还是事情的真相,反映出他是维护自恋排在首位还是做出正确判断对自己更为重要,自我组织力强的人在面对连续的困境的时候会选择积极应对尊重事实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哪怕受到重创也会快速痊愈,而自我组织力差的人在高压下担心自我会瓦解,会尽力去维护自恋,宁可自欺欺人也不想面对事实,遭遇重创也不容易走出困境。

最吸引人的自我介绍文案(自我)(1)

每个人都需要在丰富的关系里借助各种好的回应来完善自己,如果你的自我比较脆弱可以去结交温和、善良喜欢鼓励别人的朋友,当你自我越来越强,就可以考虑结交一些诤友了。我的朋友小美说跟她的男朋友相处的时候总有一种压迫的感觉,长此以往,一想到要见他都充满了抗拒,小美是一个很容易体谅觉察别人感受的人,但她也是一个总是话到嘴边容易受他人影响放弃表达自己的人,那天情人节,他们去吃饭在等了许久不见人来点菜之后,小美说叫一下服务员吧,她男朋友这才跟服务员打了个招呼,点了几个菜品之后小美问服务员鱿鱼是多大一串的,因为她不想点多,见服务员没有回应,她又问了两遍,服务员仍然低头在点菜器上操作,正在她为这服务员的态度感到不满的时候,服务员开始说话了:我这正点菜呢,你一跟我说话点错了怎么办,语气中满是抱怨,而且没有停的意思,见状小美说:别人可以边点菜边说话你不行,是你的问题,你抱怨什么,服务员还是喋喋不休转身走的时候还一副就怼你你能怎么样的眼神回望了一眼,小美正在愤愤不平,要说的话还没说出口就听见她男朋友说:跟那种人没必要较真,要不然为什么他们现在还是服务员,明明是自己受气,男朋友却摆出一副所谓的高姿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打压了她的情绪:言下之意就是你有必要为了这么点事较真吗是你小题大作,虽然感到不悦,但是小美总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影响,所以那一瞬间被他突如其来的打压整蒙了,好像真是自己的问题,但这样的事发生的次数多了,让小美心中的不悦也逐渐升级,事实上她的男朋友就是这样一个喜欢用自己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人还表现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如果让她用一句话概括她男朋友的处世哲学,那就是:和稀泥。相处起来感觉压抑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小美如果每次及时的觉察出来的话就应该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感受:“你这样做让我觉得不舒服,我希望在这种情况不要干涉我,我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这种压迫感持续存在就有必要考虑保持适当的地理距离,相信自己的真实感觉,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别人无权妄加干涉。让一直以来习惯了蜷缩在一角的自我站出来为自己发声。

最吸引人的自我介绍文案(自我)(2)

在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对于世界不会感到无聊和麻木,但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最能吸引我们的就是手机、游戏、各种APP等等虚拟世界的东西呢,想想小时候,每天都会想今天作业写完了去玩什么做点什么有意思的事,没有一天是在无聊中度过的,这种自我愉悦的本能就是本我即本能,想尽办法的享乐,渐渐长大之后再也不像童年那样富于创造性,想出一些嬉戏的新法子,外界的看法渐渐被我们内化,受集体认同的规范影响,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被各种压力和世俗观念慢慢磨灭,有时候苦恼不已不妨问问自己头脑中那些想法真的就是“你”的吗?未必,甚至并不是,有相当一部分是其他人灌输给你的教条思想或者是权威提供的信条。“成为你自己”本身应该抱着这样一个假设:你“自己”就是非常好的,自我实现者,或成为自己的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而不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光是从外在的纬度是不够的,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很多关键现象场,进入这个人的现象场即:和谁、在什么时间点、什么地点发生的这一体验,试着进入对方的现象场,这样一来我的体验就会被你看到,我向你敞开了自己,而你把我作为关系的中心,听到我的体验,给了我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等,我认为这就是爱!在亲子关系里面父母应该支持孩子的本我,让孩子的本能可以汹涌澎湃的涌出。如果这一点能实现,孩子的自我力量也可以得到极大鼓励,如果孩子和同性父母争夺爸爸或妈妈的时候,应该让她明白家庭的顺位首先是爸爸和妈妈才是伴侣,大人能一起去解决很多难题同时我们还能保护你,你就做你的小宝贝好了,父母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环境让孩子在原生家庭中相对肆意的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学会尊重别人,度过青春期最终进入真实的社会在其中淬炼自己,最终既要实现自己的性欲-找到合适的性伴侣,又要实现他的攻击性-成为这个社会有基本竞争力的人

最吸引人的自我介绍文案(自我)(3)

我们大概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一件事做的不够好或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会批判自己,想快速的解决这样的问题或急着做出改变,往往会带来更糟糕的处境,但是如果不去评判只是去觉知它:原来我是这样的,然后带着一股欣喜-我对自己的了解又增多了,不会觉得这是自己的缺点,而是自己的一个特点,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都让它自由流动。

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很在乎,甚至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而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不大在乎,更倾向于尊重自己的感觉,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需过多的管孩子,不要切断孩子与事物的直接联系,把管教限制到最少的程度。让他尊重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最基本的自信而不是大人代替他去感知并做出判断,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并尽早让他明白要为自己的自主选择负责,如果不让孩子选择孩子也就学不会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