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打卡景点美好回忆(一图一故事山包包上冒出网红打卡地)(1)

游客在重庆市云阳县盘龙街道网红打卡地“牛丫头农场”拍照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树叶也不再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我心神往,在这迷人的晚上……”近日,重庆市云阳县纪委监委督查组来到网络上热传的当地盘龙街道石狮村“牛丫头农庄”,了解扶贫项目资金效益发挥情况。刚到农庄门口,耳旁便传来动听的歌声,一群游客身穿欧式牛仔风服饰,手拿吉他和手风琴在牧场里载歌载舞。

“别小看我这个‘山包包’,现在每天都有三四十人来体验,才不到一个月,我的营业额已突破10万元了。”农场负责人宁波高兴地向督查组的同志说到。

从杂草丛生的“山包包”到当地人来人往的网红打卡地,曾因项目资金短缺一时难产的“牛丫头农庄”,终于在该县扶贫资金支持帮助下,于今年5月1日正式开业运营。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和扶贫项目招投标问题“以案改治理、以案改监管、以案改制度、以案改作风”(以下简称“以案四改”)试点工作的强力推进。

“之前扶贫资金项目的管理使用主要是县级部门在负责,街道只是配合落实,村里的干部更是没有积极性。”盘龙街道党工委书记周道吉介绍。

“去年9月,我们全面梳理了2016年以来查处的扶贫领域案件,精选出5件最有代表性的案件,建立了‘5 437’案例库。”县纪委常务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刘学东介绍,“通过深度解剖分析,除了项目申报粗糙、非必须招标的微小型项目发包程序不规范、少数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建设等问题外,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积极、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低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存在。”

针对梳理出的问题和原因,云阳县以“以案四改”试点工作为契机,通过建立完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体系,理顺“属地管理和属事责任、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质量第一和效益优先、担当作为和干净干事”四大关系,着力破除“揽权推责、各自为政、牛栏关猫、不为乱为”四个顽疾,让扶贫领域资金项目“花钱少、质量好、效率高、无腐败”。

今年2月,盘龙街道纪工委通过走访了解到,受疫情影响,云阳林久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宁波想拓展其在石狮村所办奶牛场的项目,但因资金周转限制搁浅;因疫情待业在家的劳动力无法安置,尤其是贫困户收入很受影响。

“我们村在这个奶牛场务工的群众有24名,其中贫困户有8名,如果场里的资金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不能拓展新的业务安置务工人员,我们担心脱贫成效巩固恐怕会受影响。”了解到宁波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后,该村党支部书记向秋霞也非常担心。

在了解详细情况后,盘龙街道纪工委迅速将情况报告给盘龙街道党工委,并一边向党工委建议全面摸底了解各村(社区)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一边同经发办、扶贫办、石狮村,为解决奶牛场问题出谋划策,以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通过实地考察,反复论证,初步方案出来了:石狮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县里争取50万元扶贫资金,以2.5万元/头价格购买奶牛场奶牛20头,由公司代养奶牛、代销牛奶,村集体以每年3000元/头的利润进行分红,5年后,这20头奶牛归村集体所有。

“真是雪中送炭!”宁波接到这个消息后,如释重负。

一周后,石狮村提交了项目申请报告。2月底,石狮村林久农牧发展项目(集体经济项目)便下达到石狮村。“多亏了镇、村干部,一直跑前跑后,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宁波对此非常感激。当天,盘龙街道纪工委将该项目信息录入到扶贫项目“一网通”平台,并向该村监察监督员发出信息,提醒加强现场监督。

“项目的申报、审核都符合规定。走,我们去现场看一看。”看到系统跳出的工作提示后,县监委派出第一监察室刘前明立即带队到盘龙街道对该项目申报资料、实施方案、党委会研究记录等资料进行了查看。“以前项目申报、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大多在县级部门,现在有了‘项目入库责任制’‘末端支付责任制’等规定,从项目申报、过程监管,到最后资金拨付,镇街的责任更加明确,项目规划更符合当地实际需要,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主动服务的意识增强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也有了大幅提高。”刘前明对此深有感受。

“通过与‘牛丫头’农庄‘联姻’,石狮村不但可以每年得到6万元分红,长期就业人员也增加到35人,月工资约3000元,村里的这笔扶贫资金是真正用在了‘刀刃’上。”向支书对今后村里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在这里打工每个月可以挣上4000元,老板人很好,周末娃儿放假都跟我在这里免费吃饭。”石狮村贫困户许承怀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生活,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不错的收入,感到十分满意。

“资金到位后,我一天都没有耽搁,一个月不到,这里就大变样了,‘山包包’周围闲置的土地我都流转过来了,目前开发了30多亩,下一步准备扩建到100亩,到时候,把村里外出务工的贫困户都‘吸收’回来。”宁波对农场的发展也是信心满满。(通讯员 郑兴林 丁晓波‖责任编辑 郭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