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可以说海军是一败涂地。但是海军的失败并不能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败,清朝陆军的崩溃才是甲午战争失败的关键。清朝作为一个陆权国家,对陆军的重视程度要过于水师。那为何陆军在交战后就一触即溃呢?辽东战役是甲午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战,此战的陆军正好暴露了清朝的所有问题,也是甲午战争失败的关键所在。
一,鸭绿江防线顷刻崩溃平壤战役之后,日本开始将战火推进到中国境内。日本的计划是兵分两路,第一军3万人在山县有朋的带领下会师义州,准备强渡鸭绿江,牵制清军主力;第二军则从辽南的花园口登陆,攻陷金州、旅顺,占据北洋水师的基地。拿下辽东后,再向京畿挺进,拿下北京,逼迫清朝签约。
山县有朋
针对日本的进攻中国本土的策略,李鸿章提出“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派遣宋庆到辽东,严守鸭绿江一线。随后,将叶志超、卫汝贵等撤职,将其部队交给聂士成统率。黑龙江和吉林的军队也被调集到了辽东。在北京到山海关一带则调集全国各省的军队驻守,防止日军进攻京畿。
黄海大战后,北洋水师经过一个月的休整,勉强恢复了战斗力。不过李鸿章下令丁汝昌带领北洋军队驻守在威海卫,远离辽东战场,实行“避战保船”。如此,清朝就将制海权拱手相让,日军可以在渤海自由航行,运输军队、粮食,使得清军更加被动。
淮军首领李鸿章
清军防线的重点在鸭绿江一线,该防线以九连城为核心,分为三段。北段是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带领的齐字练军及镇边军共12营防守;中段是防御的核心,宋庆、刘盛休、聂士成、马玉昆、宋得胜都在此驻守。南段,由丰升阿、聂桂林率奉军驻守,其中很多部队原属于左宝贵部。
整个鸭绿江沿线驻守了70个营,2.3万人,不过因为防线太长,兵力分散,缺乏纵深,而宋庆与依克唐阿又互不相属,导致整个防线又变得虚弱不堪。
日军首先要进攻的要塞是虎山。虎山位于云叆河与鸭绿江交会处,是义州通往九连城的要塞,此地“虽不甚高,然险绝峻绝,殆不可攀登”,是兵家必争之地。宋庆让淮军将领马金叙带领500多人驻守虎山,又让聂士成带领700多人驻守在虎山以东,成犄角之势势。但是,日军却在义州集中了上万的军队,虎山的防御也就显得虚弱了。
1894年10月22,日军在义州集结完毕,随后采取正面强攻和迂回包抄的战术。主力部队在晚上架桥浮桥,而佐藤支队则迂回进攻依北段防线的安平河口,结果安平河口的清军一听枪声就逃之夭夭。随后,日军主力强渡鸭绿江,宋庆调集军队阻击,战斗了半天时间后,铭军逐渐不支,相继溃逃。随后,日军孙俪渡江,开始围攻虎山。马金叙和聂士成的部队被日军切割包围,宋庆派遣2000军队支援,但也被日军拦截,伤亡惨重。马金叙和聂士成坚持抵抗,但终究因为伤亡惨重而不得不退。
虎山
虎山的陷落,导致整个鸭绿江防线崩溃。九连城的刘盛休带领铭军以及安东县的6000清军连夜逃走,日军得以轻松占领凤凰城、大东沟、大孤山、岫岩、苏甸、宽甸、木城、海城等辽东重镇。
二,辽南沦陷,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辽东半岛的旅顺一带海岸线曲折,山地重迭,非常适合防御登陆作战,其中的旅顺是北洋水师的基地之一,清朝在这里建设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然而自从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之后,旅顺一带的防御工事就基本停工了,以至于完整的防御体系并未建立起来。
当日军强攻鸭绿江防线时,李鸿章错误地认为日军主攻鸭绿江,因而忽视了对辽南的防守。他将镇守辽南的毅军、铭军调到了鸭绿江防线。随后,又从其他军队中抽调一些军队来驻守旅顺,而这些军队互不相属,缺乏统一指挥。
旅顺口
当日军强渡鸭绿江时,日本联合舰队立即护送第二军在花园口登陆。驻守金州的徐邦道得知后,向旅顺的龚照玙请援,但是龚照玙却按兵不动。随后,徐邦道向李鸿章发电报,请求李鸿章命令龚照玙支援,并建议北洋水师赶到旅顺,切断日军海上补给线。李鸿章得知后,竟然对徐邦道大加指责,要求他“各守营盘”,拒绝旅顺的军队北调,更是拒绝北洋水师出战。为了表示支援金州,李鸿章决定从几千里之前的大同调兵到前线,至少名义上是支援了。
徐邦道带领2500军队到大和尚山修建工事,主动出击日军,和日军交战激战了7小时。日军最终派遣一支分队绕道背后,使得金州腹背受敌。徐邦道见状,让赵怀业增援,结果赵怀业宣称自己坚守李鸿章的策略,坚持不战,人送外号“赵不打”。很快,日军攻入金州城内,徐邦道带领军队与之巷战。而赵怀业早已弃城而逃,最终日军不费一枪一炮就占据了大连,并获得了清军留下的120门大炮,246万发炮弹和大量的物资。
金州城
日军登陆花园口的军队只是日军第二军的第一师团,而第二师团还未到达。见清军一触即溃,日军第一师团准备不等第二师团到达,直接就对旅顺发动进攻了。
旅顺原本有7路大军,共1.47万人。但是各路将领互不统一。龚照玙在开战之前就逃到了天津,而其他官员将领也大肆抢掠财物,准备逃走,使得旅顺军心涣散,人心惶惶。丁汝昌曾带领北洋舰队到达旅顺一带,但是丁汝昌不敢开战,最终游一圈后躲进了威海卫。李鸿章又下令宋庆支援,宋庆调集7000军队南下,又在半路被日军截击而未能到达旅顺。
日军进攻时,只有从金州退下来的徐邦道主动带领迎击,连续和日军交战4天,最终还是寡不敌众,旅顺陷落。而其他将领纷纷逃走,日军轻松地占据了旅顺。在整个战役中,清军的抵抗力度还不及辽东的百姓,如日军进攻金州时,百姓们自发地拿着农具抗击日军,给日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旅顺大屠杀
日军占据金州后,疯狂地报复居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日军在攻陷旅顺后,进行了4天的大屠杀,一共杀害中国百姓3万人。当时西方俄媒体也抨击日军是“披着文明外衣,实际是长着野蛮筋骨的怪兽”。
三,五次海城争夺战,清军一败再败1894年12月,日军第一军开始进攻海城,李鸿章又下令南下支援旅顺的宋庆北上,清军还未到达,海城已经沦陷。于是宋庆带领1万的军队驻扎在海城西南的缸瓦寨。他下令嵩武的4000军队驻守盖平,预防日军第二军北上,又下令聂士成、吕本元、孙显寅坚守摩天岭,配合依克唐阿由赛马集反攻凤凰城,以牵制日军。
当时正值冬季,十分寒冷,日军深入中国境内,面对严寒的天气,又缺乏补给,已经出现了冻伤、生病的现象,战斗力开始下滑。宋庆就想在冬季对日军发动反攻,将之驱逐出本土。然而宋庆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他没有下令大军抓住机会反攻,而是在缸瓦寨修建防御工事。当时海城只有6000日军,并不占据优势。
辽东战役地图
当日军见宋庆在修建防御工事,于是出其不意地进攻缸瓦寨,打了清军一个立足未稳。清军据险而守,日军从平原上进攻,原本清军占据优势。但是清军训练不足,纪律混乱,战斗意志匮乏,在经过6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后,清军终于坚持不住,被迫退走。
此后,清朝调集重兵,准备一举收复海城。1895年1月,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与辽阳州知州徐庆璋会师辽东,三路大军汇集了3万军队对海城发动了第一次反攻。战斗开始,黑龙江和吉林的八旗军队形成了30里长的半包围圈,向海城压上。骑兵原本就不擅长攻城,让八旗大军攻城就是用自己的短处来进攻别人的长处。东北的军队连续发动两次进攻,最终都是溃败而终,死伤惨重。
自开战以来,李鸿章指挥的战斗都是屡战屡败,从未胜利。的确,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是未尝一胜,可以说是十足的常败将军。清廷再也坐不住了,眼看淮军根本挺不住,于是下令刘坤一带领湘军浩浩荡荡地开往山海关前线。
湘军
不管是淮军还是湘军,他们都成立于咸同年间,曾经平定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乱,收复了新疆,然而才30年不到,他们就已经完全腐化,其战斗力直线下降。刘坤一调动的湘军基本是交给吴大澂统率,此人是一介书生,对军事一窍不通。他在战场喜欢耍大牌,搞得将士离心,军心涣散。如此的湘军能够打胜仗吗?
2月16日,清军集中了90个营,3万军队,兵分三路发动了第三次海城收复战,结果依然无功而返。2月21日,清军再次集中6万人对海城发动了总攻,但是激战了五天后,还是被迫撤退。2月27日,清军再次对海城发动进攻。关键时刻,日军第五师团突然从凤凰城向西挺进,包抄了清军后路,导致第五次反攻失败。
至此,辽东战役结束,日军一直未能实现进入山海关,决战大平原的计划,因为清朝已经宣布投降了。在此后的《马关条约》中,清军被迫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这可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呀。还好后来发生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日本被逼还了辽东半岛,但是又索取了3000万两的“还辽费”。
整个辽东战役充分暴露除了清朝陆军的虚弱、腐败,他们除了徐邦道、聂士成等个别将领有坚强的抵御外,其他的基本都是一触即溃,望风而降,曾经能挣善战的淮军、湘军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就腐化不堪。此后,清朝出现了维新变法,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编练新军,看来全国上下已经对淮军、楚军失去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