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人类似乎无所不能,科学技术如此发达,还有什么事和物不可造、不可仿,智能化、机器人,为人类生产力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就连机器人智能化要接近人类的思维,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伪托的时代。

书法技法总有一条对你有用的:书法是抒发心中之情(1)

敦煌写经

对不起,就一样是永远不可委托,那就是精神产品所透露的气息!

艺术是形象创造,是人的本质精神的体现形式,如书法艺术。书法,是书者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的一次创造行为,产生书迹是为汉字的一种象形,即书法艺术。姜夔在《续书谱》中一句话“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这是对书写书法形象的文字描述,书写汉字顺势而下、一笔挥就,汉字成体、集字成行、成篇,完成一件书法艺术作品。从作品的每一个字的点画,到整篇都彰显着书者天性和精神修养。

艺术气息不仅彰显个人精神修养,同时反映时代审美,只有气息才显示出时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讲求艺术气息,李瑞清在《玉梅花庵书断》中称:

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故自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手段,不足贵矣。

那么当今文化回归、艺术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书法艺术一直在创新的路上,还要不要讲求气息呢?

书法技法总有一条对你有用的:书法是抒发心中之情(2)

当代书家书法

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书家的要求只能是越来越高,那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的提升,气息就自然显现。

创新,是一个永远不过时的话题,书法历史也是这么发展的,书体的发明都是书法人在创新思维支配下而取得进步。书法发展到今天,有两个问题必须明白,创新的天地再大,再怎么创,汉字不能丢;不可能再创新发明什么字体。所能创造的,无非是风格面目、书写形式等。但不能刻意做作,不是故意八字写得扭七歪八,那种风格面目没有意义,也是书法的大忌。没有技能功力、精神修养的支撑,所谓新的风格,只不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形式。仅仅以形式风格显示的创新,并没有像评论家所称的那么让人获得了满足。原因是人们的审美见识修养日益提高,要求书法真正是体现精神修养的艺术。从哪里提高?只能从决定书法格调方面,那就是精神内涵,有内涵才有耐人品味的气息。

书法技法总有一条对你有用的:书法是抒发心中之情(3)

没有内涵的创新就像划过天际的彗星,一闪而过,不像北斗,一直为人类指明方向。流行书风,流行一时,没有长久的生命力,但也不能完全否认,流行的东西毕竟能够保留下来的很少,原因就在于它是没有高深精神内涵。

当今时代较古代甚至改革开放前期都无法比拟,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的发展扩大了书家们视野,足不出户可观天下,详实的书法资料足可穿越古今,与古为徒以古人为师,瞬间实现。从而使今人有了比古人所理想的“多读几车书”不知道要丰富多少倍的生活见识,知识修养和人生感悟,能轻而易举地得到靠“几车书”所能积累的各种信息。

实事求是地说,从技能功力上审美,确实是书法艺术审美的古老传统,没有人不关心书法作品反映出来的书者的技能功力。但是当人们日渐认识到,书法的审美观照,归根到底是对作品创造中所反映出来的人的技术能力,不是风格面貌。当前大部分书法展览注重技不中气(气息),书法大展大有书法技术竞赛之势,有人甚至提出当今书法家的水平已超过明清的部分书家。这不可否认,但只是技术层面,那格调、精神、文化内涵能与古人相比吗?

书法技法总有一条对你有用的:书法是抒发心中之情(4)

王献之《东山松帖》

新的时代,几乎可以说书法已成为纯粹的艺术,如果书家再没有更高的艺术自觉,那就只剩下技术了。技可学,功可练,唯有一样是精神体现——气息。气息全无,就是行尸走肉。新时代的书家只有提高主体精神修养,才能提高作品气息。这个气息就是个人精神格调的高雅气息,又是感人心魂的时代气息。

书法要“抒发”心中之情,写胸中之“志”!这是新时代对书法艺术的呼唤。(文/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