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浦区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周边道路最大承载量不能超过2万辆标准小车,否则将拥堵难行。而进博会期间,这里曾承接单日最高近20万的客流。

如何下好这盘出行大棋?四年多来,上海交通管理部门动足脑筋,将集约化出行作为解题思路。数据显示,前四届进博会集约化出行比例均超过70%,在上海各类大型活动中居于前列。

同时,交通保障组持续释放大数据对出行的赋能作用,通过优化“上海交通”APP、进博会停车预约等方式,以“有意为之”的交通导入,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感。

集约化方式优先

进博会核心站点之一——地铁2号线徐泾东站,在第三届进博会前动了一个小手术。站点原5号口和6号口通道内,两个机房向外突出,不仅影响客流疏散,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经过改造,该通道宽度从原先的4.2米提升到6.9米。拓宽后,整个车站站厅西段区域的客流通行能力提高了40%。

这一看似细小的举措,折射出上海在推进大型展会集约化出行上的用心。四年多来,进博会交通保障组围绕这一理念,持续细化并完善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团队巴士、出租汽车等专项方案。

对乘坐轨道交通的展商和观展者来说,最好的体验就是便捷。第二届进博会时,主管部门克服了重重困难,2号线徐泾东站位于国展中心围栏内的4、5号口开放,方便观众就近进出展馆。之后,主管部门和单位又制定了“3 1”分流措施,即遇到大客流时,3列载客至徐泾东站,1列在虹桥火车站清客,将部分客流分流至17号线进馆。在高峰抵离场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进博会地铁线路图(进博会单日客流曾达20万)(1)

作为个性化方式,出租汽车供应同样关乎展会期间出行的顺畅度。交通保障组想办法“挖潜增能”,出租车离场保障量在第二届进博会时达到最高峰4500余辆次,刷新国展中心自2014年10月首展以来出租汽车保障数量新纪录。

这又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是停车场的设置和面积。由于停车场硬件条件受限,首届进博会出租汽车停车场设置在P5,需要通过涵洞进场,影响效率。第二届进博会召开前,交通保障组通过实地调研,将P6调整为出租汽车专用停车场,理顺保障车辆进出场路线。

想要保证大客流下的车辆供应,在合理规划前端停车场的基础上,还要发挥二级蓄车场的作用。交通保障组将二级蓄车场从较远的润虹路,调整至与P6同在华翔路上的P21,为2500辆出租汽车候车提供充足空间,提高保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为集约化出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交通管理部门围绕进博会保障行业,形成专项疫情防控方案以及应急预案,通过精准防控措施,实现总体平稳运行。

进博会地铁线路图(进博会单日客流曾达20万)(2)

比如,去年进博会期间,停车场实施“一场一方案”,制定测温岗位、临时观察处置点等措施;进博保障地铁核心车站、门户车站及重点车站均配置红外非接触测温设备;出租车每天结束运营后,对车辆整体全面消毒,每一单业务结束后进行车辆通风等。

科技赋能出行场景

科技正加速赋能交通出行场景。进博会已成为大型实践场之一。

首届进博会召开前,交通保障组对“上海交通”APP进行升级扩充,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进博会交通指南,打造“进博交通”APP。该地图不仅覆盖公交接驳线、出租车上下客点、停车场、接驳站、公交站和地铁站等展馆周边交通信息,还详细标记了21个场馆进出口、场馆内部展区分布等馆内信息。

第二届进博会召开前,“进博交通”APP进一步优化,新增进博会专区,包括最新公告、出行导航、交通攻略、资讯消息、停车预约、进博会3D导览六大板块。其中,进博会3D导览通过3D全景模型,展现国家会展中心及周边交通设施信息,为市民提供真实的环境导览。

去年,“进博交通”APP功能作为“进博随申”中的一部分,在“随申办”中集成实现。参展客商和观众只需通过“随申办市民云”APP,点击“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入口,即可一键解决交通问题。

针对市民的停车预约需求,交通保障组开发并优化进博会停车预约功能小程序,将国家会展中心周边有限的停车资源,与大量的停车需求匹配,提高停车位利用率。

第二届进博会开始,“进博会停车预约系统”正式上线,包含“场库简介”“停车预约”“停车规则”三大功能,参展客商和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功能基本实现进博会停车预约、支付、停车证下载等一系列服务,展会期间的停车便利度得以提升。

之后,进博会停车预约功能接入“上海停车”APP,通过APP及其关联小程序、公众号,就可以进行泊位在线预约、停车导航、无感支付、在线取票,实现全智慧停车场景应用。

修炼“最强大脑”

第三届进博会期间,场馆周边某区域出租车疏散较慢,这一点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仔细查看交通指挥平台监控大屏,找到“症结”所在:一处红绿灯设置与其附近的展馆出入口距离较近,影响了通行的顺畅度。了解情况后,交警在现场指挥更为灵活,车流疏导更快。

在大型展会期间,需要实时掌握交通流量,并分析研判,针对突发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博会交通指挥平台,作为持续修炼的“超级大脑”,提供了信息化的支撑。它实现了公交、地铁、出租汽车、停车场全覆盖,不仅能掌握实时交通流量数据,还能借助电子大屏监控,让路况、站点客流、车辆供应反馈更为及时、直观和高效。

比如,首届进博会举办时,采用纯人工报送统计方式制作交通时报和日报。现在,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将数据需求模版事先设计好,通过数据的自动采集,当天即时自动生成报告,大大节省了时间与人力。

四年多来,交通指挥平台经历着“脑力”升级。为了弥补图像不足的问题,第三届进口博览会采用5G信号和有线网络相结合的方案,将停车场现场高清画面,实时回传至交通保障组现场指挥部,解决了国家会展中心周边停车场视频监控覆盖的难题。同时,接入智慧气象保障精细化管理系统,为极端天气条件下指挥部的决策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另外,交通保障组还启用了移动4G视频对讲设备和对讲平台系统。这是首次将移动端可视化的平台传输应用于交通应急指挥,可以帮助指挥人员快速掌握现场情况,提高现场预判处理效率。

栏目主编:陈玺撼

来源:作者:束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