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恩施玉露”茶叶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蒸青茶演变史的一个缩影。杨胜伟《恩施玉露》与张文旗《恩施玉露复兴之路》两本著作,是对“湖北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发展历史的一次回顾和梳理,是对未来恩施玉露茶文化发展的一种引领和导向。

近年来,历经东湖茶叙、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国家外交部两次对湖北进行全球推介等重大活动的洗礼,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出品的“恩施玉露”屡次作为国事活动用茶,成为了湖北的一张靓丽名片、风靡大江南北的“网红茶”、中国茶界翘楚!

恩施四大名茶(湖北第一历史名茶)(1)

图:湖北省农业厅授予恩施玉露“湖北第一历史名茶”

近日,由《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编辑部、八省市八所高校、社团的专家学者与媒体记者组成的湖北茶产业调研组,到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开展“楚茶五彩录”湖北茶企调研活动。

恩施市农业农村局、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等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参观了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茶园基地、恩施玉露博物馆工地等处,详细了解恩施玉露产业区域、环境特征、茶园原料面积与基地建设、历史渊源、传承脉络、工艺特色、采制工艺、主要特征、冲泡方法、养生功效、茶产业技术研发、研学,以及公司的发展历史与建设成就。

调研组认为,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挖掘历史文化、创新现代工艺、推动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多次亮相重大外交活动,在国内与国际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已成为带动恩施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希望广泛开展各种文化交流,促进恩施茶产业做优做强。

产业区域与环境特征

恩施玉露茶产地的范围为湖北省恩施市,其核心产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茶原发基地,位于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东经109°21′50″,北纬30°06′52″),年平均气温15.6℃,年降雨量800—1590毫米,无霜期265天左右,相对湿度为70-80%。2021年,芭蕉侗族乡的茶园面积11.28万亩,总产量9030吨,茶叶总产值9.8亿元。

芭蕉侗族乡,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地处恩施市西南部,东与宣恩县万寨乡接壤,南与盛家坝乡、宣恩县椒园镇交界,西与白果乡相连,北与六角亭街道毗邻。交通便利,乡人民政府距恩施市区19千米,区域总面积284.77平方千米,全乡户籍人口6万余人。

芭蕉侗族乡平均海拔560米,境内最高峰海拔1690米,土壤肥沃,植被丰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云雾缭绕,是出产名优茶之地。产地全部为绿色茶园基地、有机茶园基地和无公害茶园基地,农业部和省政府确定其为优势茶叶区域。

恩施享有“世界硒都”、“富硒王国”的美誉,恩施玉露含有天然有机硒。芭蕉侗族乡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乡,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理想之地,茶叶品质自然优良,内含物十分丰富。

历史渊源与传承脉络

一、历史渊源

恩施玉露茶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蒸青茶演变史的一个缩影。蒸汽杀青技术,自汉魏时期用于加工“饼茶”伊始,一直在鄂西南山区传承。

运用蒸青技术,唐代生产了“施州方茶”,北宋制成“施州八香饼茶、研膏”,明代有蒸青散茶“玉香”,其后工艺日臻完善,改称“玉露”。恩施玉露的蒸青工艺,与陆羽《茶经》所记几乎完全一致。其集揉捻、整形、焙制工艺于一体的专用加工灶,是“焙”的改进型。所记的制茶工具中,凡适用于生产蒸青散茶者,今天仍沿用,有的就是百姓的日用器物。

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恩施玉露大师悉心授徒续写传承谱系

近年来,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胜伟教授与各个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共培训出对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较为娴熟的人员2000余人。目前,恩施市现有经认定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4人,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续写了传承谱系,形成了脉络清晰的传承代表人物。

2、恩施玉露专家出版两本论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恩施玉露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胜伟的著作《恩施玉露》,共计25万字,第一版于2015年3月发行,第二版于2021年发行。该书系统梳理了“恩施玉露传统制茶技艺”,整理出了“恩施玉露”传承人谱系,在恩施玉露专业化种植、传统工艺操作技术推广、品牌保护等方面总结出具有实用性、操作性、指导性的诸多技法与理念。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杨胜伟的徒弟、恩施玉露省级非遗传承人、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文旗著作《恩施玉露复兴之路》一书,共计70万字,第一版于2021年3月发行,梳理了“恩施玉露”发展史、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品牌复兴之路等内容,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科学阐述。

这两本专业著作的出版,让湖北名茶恩施玉露有了系统成文的发展史书,是对恩施玉露历史的一次回顾和梳理,也是对未来恩施玉露茶文化发展的一种引领和导向,为恩施玉露茶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制作技艺保护单位

恩施玉露茶的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传播,是对茶叶产业的一大贡献。2007年,随着茶叶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和科学的进步,恩施玉露茶已逐步改为机械制作。

如今,这种全程手工制茶已很少见到,有的也是应用在一二道工序上,所以说它已处于亟需传承和保护的状态。2005年,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恢复了恩施玉露的传统制茶技艺。

恩施四大名茶(湖北第一历史名茶)(2)

图:国家级非遗项目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基地

近年来,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全力打造“恩施玉露”品牌,在“恩施玉露”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恢复过程中,遍寻民间曾经制作“恩施玉露”的老师傅,组建了10多人的手工制茶团队,使近乎失传的“恩施玉露”传统技艺得以恢复。

工艺特色与社会价值

一、工艺特色

恩施玉露茶是中国罕有的传统蒸青绿茶,该茶选用叶色浓绿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鲜叶经蒸汽杀青制作而成。恩施玉露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

恩施玉露传统手工制茶工艺繁复,需经历蒸青、扇干水气、炒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焙火提香、拣选八大步骤。制作数量极其有限,其纯手工制作10个小时只能制出0.5公斤毛茶。

二、采制工艺

恩施玉露茶叶细嫩,因山高地寒,开采期一般在清明前至谷雨前后约40天,采摘标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要求鲜叶新鲜度好,采回鲜叶应摊青。恩施玉露茶根据茶青的采摘时间、茶园海拔高度、茶树品种的区别分为极品、特级、一级、二级等级别。恩施玉露制作工艺分蒸青、扇干水气、炒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焙火提香、拣选八大工序。

蒸青。利用蒸汽高温破坏酶的活性,抑制多酚类的氧化,以形成玉露独有的外观、茶汤、叶底绿色。要求:高温、薄摊、短时、快速。

扇干水气。要求快速降低叶温,是造就玉露特有香味的重要措施。将蒸青叶迅速均匀薄摊在晒席上,用风快速扇凉茶叶和散发水分。

炒头毛火。又叫抖水气,将扇干水气的茶叶放在120℃左右的焙炉上进行。操作时,双手迅速捧起茶叶高抛抖散,进一步蒸发水分,并达到叶色油绿,梗脉略黄,并且出现“鸡皮皱纹”,芽梢显白毫,手握不粘、亦不成团的程度,即“散子”。铲时,两个人相对站立密切配合,两掌微弯曲,掌心相对,将茶叶左右来回推揉翻动。结束后须适度摊凉。

揉捻。目的在于卷紧条索,为形成玉露茶紧、细、圆、直、光的外形奠定基础。这一步细胞破坏达45%左右,其手法分为“迴转揉”和“对揉”。

铲二毛火。目的在于继续蒸发水分,初步整理茶叶形状,为整形上光奠定基础。铲的手法与头毛火并不相同,两个人相对站立密切配合,动作协调,两掌微弯曲,掌心相对,将茶叶如推球形物一样,左右来回推揉翻动。要求比炒头毛火动作更敏捷,扫叶更迅速,以叶色墨绿、滋润光滑,梗呈黄绿色,手捏柔软而微刺手为度,并适度摊凉后进入下一个环节。

整形上光。又称搓条上光,它是形成玉露紧细、圆整、挺直、光滑的关键。全过程分为悬手搓和依托搓两个阶段,采用搂、搓、端、抽四大手法完成。整个整形上光过程约70-80分钟。

焙火提香。整形上光后的茶叶还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干度,为了发展成茶的香气和滋味,并达到耐储存的水分含量,必须经过焙火提香。传统的焙火工具是焙笼,用炭火,接触面温度控制在60-70°C,须多次翻动,时间大约需要60-90分钟。

拣选。是按玉露品级规格的要求,选出黄片、梗、果及非茶杂物等,然后分级包装贮藏。

三、重要价值

历史久远、工艺独特、传播广泛。

四、主要特征

高等级的恩施玉露,外形条索紧细、挺直,形似松针,部分品种白毫显露,色泽苍翠,油润光滑,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新,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绿匀整,有鲜明的“三绿”特征,即干茶翠绿、茶汤清绿、叶底嫩绿。

五、代表产品

品名:恩施玉露—润邦·1965

选料:龙井43#制作而成。

外形:紧细挺直、形似松针,干茶色泽翠绿、油润光滑。

汤色:青绿,叶底嫩绿,清香显兰花香。

品名:恩施玉露—润邦·禅

选料:浙农117#制作而成。

外形:紧细挺直、形似松针,干茶色泽翠绿显毫。

汤色:青绿,叶底嫩绿,清香略显花香。

恩施四大名茶(湖北第一历史名茶)(3)

图:润邦茶业恩施玉露“润邦·长龄1299”

品名:恩施玉露—润邦·长龄1299

选料:本地群体种的苔子茶制作而成。

外形:紧细挺直、形似松针,干茶色泽翠绿。

汤色:青绿,叶底嫩绿,花香馥郁,内含物质丰富、耐泡性好,可冲泡8次左右。

六、冲泡方法

恩施玉露的冲泡可以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条件自由发挥,但须注意几个关键点。

1、水温不宜过高,一般在70—80℃就可以了。因为恩施玉露芽叶细嫩,容易被开水烫熟,那样滋味口感就差了。

2、要快速出汤,不要闷盖。有条件的尽量能茶水分离,对改善冲泡口感有帮助。

3、选择弱碱性矿泉水或纯净水冲泡。冲泡一杯适宜的恩施玉露,用水很关键。正所谓水为茶之母,大家不妨用不同的水来对比冲泡,然后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水,也是一种乐趣。

A、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

水温:70-80℃

投茶量:3克

方法:上投法,即将开水倒入杯中,水温冷却至70-80℃时再投茶,轻轻摇晃杯子待茶叶全部沉入水中,静静放置1分钟左右即可品饮。

好处:玻璃杯或白瓷杯可以很好地展示恩施玉露的汤色清、叶底绿的特征,是一种很好的视觉享受。

B、盖碗冲泡

水温:70-80℃

投茶量:4克

方法:白瓷盖碗为佳,沿盖碗边缘轻柔注水,快速出汤,避免长时间闷盖。

好处:冲泡前,温杯后闻干茶香味,品尝每一泡不一样的滋味, 体会恩施玉露丰富的层次感。适合多人一起品饮。

C、冷泡

水温:冷水或冰水

投茶量:2-3克/500毫升

方法:茶叶直接投入纯净水或矿泉水瓶中,摇一摇,泡一会儿茶汤有点泛绿即可饮用。俗话说“冷水泡茶慢慢浓”,浸泡时间略长,滋味更佳。

好处:随时随地可以饮茶,方便快捷, 适合出门在外或旅行中的茶叶爱好者,特别是喜欢冷饮的青少年。

七、储存方法

恩施玉露的储存与其他绿茶的储存方法基本一致,绿茶的储存相比其他的茶类来说要求比较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为了保证茶叶品质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明显的变化,一般需要注意密封、避光、冷藏、防异味。

八、养生功效

除具备普通绿茶的功效外,恩施玉露富含天然有机硒,可有效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起到很好的排毒、抗氧化等作用。

九、适宜人群

恩施玉露适合热水和冷水冲泡,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群饮用。

“恩施玉露”品牌复兴之路

一、领军人才张文旗

张文旗,1968年生,江苏常州人,研究生学历,正高级经济师、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文旗曾任湖北省政协第十一、十二届委员、恩施州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现任湖北省政协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恩施州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会长、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恩施四大名茶(湖北第一历史名茶)(4)

图: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旗

2010年,张文旗获得“湖北省十大优秀茶业企业家”荣誉称号。

2014年7月,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张文旗“第三届湖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

2017年9月,第七届国际茶叶大会授予张文旗“国际魅力茶人”荣誉称号;10月,张文旗入选国家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名单。

2018年,2月,恩施州授予张文旗首届“恩施工匠”荣誉称号;5月,授予张文旗“湖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1月,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张文旗“2018中国茶叶年度人物”荣誉称号;12月,获得中国茶叶“陆羽奖”。

2021年,张文旗荣获首届“杰出楚商”荣誉称号;10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其为“国茶工匠”、“制茶大师”。

2022年,1月,张文旗获评为“湖北省优秀政协委员”;8月,张文旗入选恩施州首批“硒谷英才计划”领军人才。

二、铸造综合性现代化茶叶企业

2005年,张文旗和几个朋友来恩施考察,在看了芭蕉乡的茶园,了解了恩施茶叶的生产历史和产业优势之后,毅然投资成立了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矢志全力打造“恩施玉露”品牌,开启了“恩施玉露”品牌的复兴之路。

2006年,润邦茶业制定了恩施玉露地方标准,同年恢复了恩施玉露传统制茶技艺,开始研发现代化、机械化生产线。

2007年,“恩施玉露”申报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润邦茶业获准使用该地理标志。

2008年,润邦茶业参与“湖北第一历史名茶”认定工作。

2009年,湖北省政府授予恩施玉露“湖北第一历史名茶”的荣誉称号。同年,润邦茶业完成了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与现代化创新的“第二步跨越”,实现了恩施玉露机械化、连续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培养了一大批恩施玉露制作技术工人和经营管理骨干,提升了恩施茶叶企业的加工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促进了恩施茶文化的发展。

2014年,润邦茶业参与完成了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

2015年,“恩施玉露”及图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8年,润邦茶业生产的恩施玉露成为武汉“东湖茶叙”国事活动用茶,经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报道后,恩施玉露成为风靡大江南北的“网红”茶。

恩施四大名茶(湖北第一历史名茶)(5)

图:润邦茶业获得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绿茶类独家供应商

2019年,润邦茶业成为在武汉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绿茶类独家供应商。

恩施四大名茶(湖北第一历史名茶)(6)

图: 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

2021年,4月12日,润邦茶业携恩施玉露参加国家外交部举办的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向全球展示疫后重振的湖北茶企新面貌;5月15日,润邦茶业在武汉洪山礼堂举办15周年庆典,张文旗《恩施玉露复兴之路》新书正式发布。这本书的出版意味着湖北这款历史名茶恩施玉露有了属于自己的近代发展史。

2022年夏天,润邦茶业以“健康、原叶、便捷”为设计理念,恩施玉露“润邦冷之味”新品上市。这款“0糖0卡0添加”的冷泡恩施玉露新茶饮,备受年轻人喜爱。

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经过17年的发展,已成为湖北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一家集茶叶栽培、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和茶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茶叶企业,品牌价值25亿元,每年可辐射茶园面积达10万余亩,可带动20000余户茶农增收。

文旅融创与展馆建设

一、长龄1299高硒茶园

长龄1299高硒茶园,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大峡谷风景管理处,是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的自有茶园,位于AAAAA级景区恩施大峡谷附近,地处湘、渝、鄂三省交界处,距恩施市区49千米,距利川市区39千米。

恩施大峡谷属温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热,冬少严寒,日光充足,四季分明,茶山夏季温和,冬季较冷,春迟秋早,潮湿多雨。

恩施四大名茶(湖北第一历史名茶)(7)

图:恩施玉露优质茶园“长龄1299高硒茶园”

长龄1299高硒茶园,因其海拔高度1299米而得名,茶树品种为恩施本地群体种“苔子茶”。润邦茶业采取原生态、纯有机的管理模式,凭借独特的地理小气候、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造就了兰香冷韵、袭人齿颊、滋味醇厚、回味悠长的优质名茶。

2018年4月28日,在武汉“东湖会晤”国事活动中,国家领导人以润邦茶业该基地出产的“长龄1299”恩施玉露礼待外宾。

长龄1299高硒茶园,生长在硒矿床上,所产茶叶硒含量极高。茶园所在区域处于鄂川滇浅海北东部的一个半封闭的近东西向的浅海海盆。海盆聚积了来自古陆上的碎屑,在封闭海盆的还原环境中海水不流畅,生物死亡堆积后提供丰富的有机碳,硒被大量固定在含碳沉积物中,形成富硒的碳质硅质岩层。

根系土壤硒含量分布范围为1.21-68.28mg/kg,茶叶中的硒含量远远超过茶叶富硒标准(≥0.2mg/kg),远远高于土壤富硒标准(≥0.4mg/kg)。

二、恩施玉露古茶园

2022年初,润邦茶业启动了“恩施玉露冷泡茶加工项目”,着力开拓新茶饮市场和扩大饮茶消费群体,提升茶叶附加值;同时启动了“古茶园建设项目”,加强古茶树保护工作和文化传承,提升恩施玉露品牌价值。

三、恩施玉露数字化博物馆

2021年底,润邦茶业在恩施玉露的原产地、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启动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一座标准化的恩施玉露数字化博物馆。全面打造湖北省茶旅融合的文化名片,助力全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恩施四大名茶(湖北第一历史名茶)(8)

图:恩施玉露博物馆规划图

目前,恩施玉露数字化博物馆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于2022年底竣工。

恩施市政府倾力打造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以及品牌打造,得到了恩施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恩施玉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载体,实施了“五统一”的管理方式,即“统一品牌、统一加工工艺、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形式、统一对外宣传”。

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各级部门投入资金支持,各个传承基地自筹资金,恩施市先后建成了6个“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展示基地,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恩施玉露各个传承基地与传承人共同努力,传承传统技艺,挖掘历史文化,创新现代工艺,推动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做优做强产业,唱响国际品牌。“恩施玉露制作技艺”通过多次亮相重大外交活动,在国内与国际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已成为带动恩施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如今,通过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恩施市政府已成功将恩施玉露打造为恩施茶产业的“航母”,湖北的一张靓丽名片,风靡大江南北的“网红茶”,中国茶界翘楚。 (记者姚逸宁 楚南茗 通讯员田佳祎)

责编:郭子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