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传统文化习俗(孩子应该了解的传统文化)(1)

历史渊源

春节,俗称 “过年”,是农历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传统习俗新春佳节从腊月初八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现在一般指从正月初一至元宵节。

“年”最初含义来自于农业,依据谷物播种、收获的周期。

年,谷熟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西周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一年一度欢庆农业丰收的活动。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幽风·七月》)

关于年的称呼,各个时代有所不同:

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尔雅·释天》)

岁首的时间也因不同朝代历法各异而变化。

夏朝以正月初一作为年;商朝把十二月初一称为年;周朝十一月初一是元旦,汉武帝颁布《太初历》以后,正月初一定为元旦,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春节的称呼亦如此。

西汉武帝以降,称 “元旦”;

民国,将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又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名为“春节”;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习俗(孩子应该了解的传统文化)(2)

年的传说

相传,商周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休息时,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他又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但当时的节令官阿衡不学无术,不肯承认自己失职,推说节令不准是因为人们得罪了天神,必须设坛祭天。开始天子信以为真,准备祭天。

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阿衡闻听此事,怕自己过失将被揭穿,于是派刺客去杀害万年。但由于万年从不离开工作现场,加上周围守卫森严,刺客一直未能得手。后来刺客改用弓箭射杀,万年负了重伤。但刺客被捉住,阿衡的阴谋被揭露了。万年虽然受伤,并无性命之忧,测定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功。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名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习俗(孩子应该了解的传统文化)(3)

年节习俗

1、祭神祭祖

大年初一祭神祭祖的习俗,在成书于明清的地方志中有大量记载。

元旦眛爽,长幼皆起,盛衣冠,设香烛,拜天地、先祖、父母,以次而及……(《天津县志·风俗》)

很多的文学作品中也有描写。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先——我们家不供神佛——供桌上只有祖宗牌位、香、烛和祭品……(冰心《童年的春节》)

2、开门爆竹

正月初一的开门爆竹,即有开门大吉的含义,也有除旧布新的象征。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岁朝,开门放爆竹三声,云辟疫疠,谓之“开门爆仗”。(清·顾禄《清嘉录》)

开门放爆仗,大炮和小炮。大炮闭耳听,小炮点着跑。(陶行知《中国小孩子过新年》)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习俗(孩子应该了解的传统文化)(4)

3、拜年贺年

古时的拜年,原为晚辈向长辈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辈叩头行礼,祝福长辈健康长寿、新年如意等。长辈受拜以后,给晚辈分发压岁钱或糖果,向他们表示美好祝福。也有亲朋好友之间拜年的。

同辈亲友之间相互道贺新年,称为贺年。

拜年的顺序是先家内、后家外;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

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 “拜年”。(清·顾禄《清嘉录》)

拜年习俗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有一种张着血盆大口、异常凶猛的怪兽,名叫 “年”。每到腊月三十晚上,它就挨家挨户地掠食人畜。人们无奈,只得备好肉食放在门外,然后紧闭大门躲在家里守岁。

正月初一早上,大家开门相见,便作揖道喜,相互庆贺夜里平安无事,躲过了劫难。于是,拜年就相沿成习,代代相传。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习俗(孩子应该了解的传统文化)(5)

4、喜迎财神

财神是中国人最为信奉的神灵之一,迎财神便成为春节习俗的一项重要活动。

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为之接路头。(清·顾禄《清嘉录》)

老北京的习俗,正月初二祭财神。

元旦起始拜年,初二日祭财神,商家表示开市,人家也要祭财神的。(金受申《老北京的生活》)

民间也有除夕子夜接财神,破五送财神的。

财神,何许人也?说法不一。

文财神有比干、范蠡;武财神有赵公明、关羽;五路财神即赵公明元帅、招宝、纳珍、招财、利市五神。

五路财神的传说

赵公明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后来助纣为虐,被陆压散人用“钉头七箭书”杀死。

姜子牙得胜后,害怕赵公明阴魂报复,就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让他带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主管“迎祥纳福”之事。

民间崇拜的五路财神即赵公明元帅、招宝、纳珍、招财、利市五神。


子牙曰:“……特敕封尔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率领部下四位正神,迎祥纳福,追逃捕亡,尔其钦哉!”

招宝天尊萧升 纳珍天尊曹宝 招财使者陈九公 利市仙官姚少司(《封神演义》)

5、当下活动

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逛庙会、观社火等。


参考书目:

巫其祥 《中国节气与节日》

王文章 《中国传统节日》

刘雪坚 《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民俗卷》


感谢阅读,祝您新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