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走在前,文明实践开新花。近年来,桐梓县将提升农村精神文明作为建设文明乡村的重中之重,把成立红白理事会作为“破除红白陋习、弘扬文明新风”的新载体,全面健全和完善推行村级红白理事会制度,通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不断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修养,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推动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喜事办理仅限婚嫁,禁止办理满月、周岁、升学、乔迁、入伍等酒席;白事禁止吹打念经、抛洒纸钱、‘送路’等封建迷信活动;红白事不准宴请亲朋以外人员……”

红白理事会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成立红白理事会)(1)

近日,记者走进木瓜镇塘口村,见《红白理事会章程》张贴规范,理事会成员正走村串户宣传办理红白事的相关要求。

据了解,塘口村红白理事会于今年8月初成立,成员由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各村民小组组长,村内德高望重的老党员,退休教师和群众代表组成。成立以来,该村从未有人违规操办过酒席,从未发生过低俗婚闹等不文明行为。

“我们红白理事会的宗旨是教育引导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移风易俗,文明理事,破除陈规陋习,减轻群众经济负担,狠刹婚丧事大操大办之风;倡导新事新办、婚事从简的婚嫁理念,倡导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丧葬习俗。”塘口村党支部书记、理事会会长梅远强介绍。

红白理事会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成立红白理事会)(2)

“红白理事会制定的规章制度,都是为老百姓着想。我作为一名退休教师,能够加入理事会,非常高兴,我将宣传好红白理事会章程,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塘口村理事会成员夏德发表示。

在塘口村,记者问起红白理事会及相关要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都拍手叫好,非常拥护和支持。

红白理事会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成立红白理事会)(3)

“以前每个月的人情钱不得了,经济压力大。现在办酒的人少了,不仅节约钱,还节省时间。”塘口村大田坝组村民江朝刚说。

“红白理事会章程,对大家办酒有严格的要求,不能滥办。”塘口村大田坝组村民何世芬感言。

据了解,桐梓各乡镇(街道)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领导小组,指导辖区内村(社区)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和相关制度。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广播、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成立红白理事会的重要意义和推选程序,为红白理事会的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与群众基础。

截至9月30日,桐梓县25个乡镇(街道)、230个村(社区)已建红白理事会255个,文明之风正逐渐吹向千家万户。“我县正以‘典型示范’为导向,在全县开展‘十佳乡风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指导各村(社区)建立完善‘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引导群众自治组织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 桐梓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毅介绍。

(记者:彭光杰 见习记者:娄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