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走路时间长了脚底疼(走路时足底常酸痛不适)(1)

足弓是人类脚的重要结构。有了足弓,使足富有弹性。即可吸收地面对脚的冲击力量,又可锁定中足关节,使脚变得坚硬,更好地推动人体活动。扁平足指的是正常足弓的缺失,或称为足弓塌陷。值得注意的是,平足不等于平足症,也不是所有的平足都需要治疗。如果平足者合并有疼痛等症状时,就被称为平足症,才可能需要治疗。

扁平足走路时间长了脚底疼(走路时足底常酸痛不适)(2)

正常情况下有足弓,足弓底下走行重要血管和神经。如果扁平足,人体在走路过程中,压迫到足底血管及神经,而出现相应的疼痛、酸麻等症状,如果要是扁平足走多路,会出现足部的酸麻胀痛,其是主要的危害。足弓对于维持人体的平衡,及缓冲弹性的震动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扁平足走路时间长了脚底疼(走路时足底常酸痛不适)(3)

其实,平足的人很常见,而平足症并不常见。很多平足者特别是儿童平足没有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只有少部分儿童平足可能会逐渐引起整个身体体态的变化,有一部分平足可能合并足部骨结构异常,如垂直距骨、跗骨联合等。在成人平足中,50岁以上的女性较多。成人平足初发时,足在非负重状态下足弓存在,负重后足弓即消失。此时由于关节的活动性尚存在,称为可复性平足或柔性平足。如果出现关节病变、活动受限,畸形不能复位,就称为僵硬性平足。

扁平足走路时间长了脚底疼(走路时足底常酸痛不适)(4)

扁平足是一种很常见的足部畸形。这种畸形越早治疗越好,15岁以下的儿童买一双专门用于矫正扁平足的病理鞋,即可得到矫正,作用是矫正重力线的位置,是使重力线偏离足弓,减小对足弓的压力。要求是鞋底内厚度侧稍高于外侧,使脚外侧受力多一些,降低内纵弓的压力。近年出现的负跟鞋,鞋底是前高后低的,在此基础上又将重力线后移,使重力线移动到承重能力最强的足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足弓压力。平足患者不宜穿有跟的鞋,包括中跟鞋和坡跟鞋等。

扁平足走路时间长了脚底疼(走路时足底常酸痛不适)(5)

平底足分型

1.姿势性平底足 即发病初期,足弓外观无异常,仅在站立和行走过久后感足部疲乏、酸痛,足底和足背浮肿,一般经休息后可完全消失。

2.痉挛性平底足 即发病中期,由姿势性平底足发展而致,主要表现为腓侧肌群痉挛,足呈外翻、外展及背伸位,足弓下塌,疼痛加重,行走和站立均不能持久,经休息后不能完全缓解。

3.强直性平底足 即发病晚期,痉挛的腓骨肌发展为强直,足骨间韧带亦强直,使足固定在外翻、外展及背伸位,足弓消失,行走及站立困难,由于足的正常功能消失,不能吸收震荡力,可出现腰及下肢其他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而致疼痛。

扁平足走路时间长了脚底疼(走路时足底常酸痛不适)(6)

治疗方案

1.姿势性平底足 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消除病因,给予理疗、按摩、锻炼足内在肌和外在肌(如在沙滩上行走跳跃或用足趾抓握小球等)、穿矫正鞋或使用足弓垫。

2.痉挛性平底足 做足部理疗、按摩,对严重者在麻醉下行手法矫正外翻、外展及背伸畸形,用短腿石膏固定在内翻内收位。待畸形矫正后(一般6~8周),拆除石膏,改穿矫形鞋。对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如Miller手术、三关节融合术等。

3.强直性平底足 足弓完全塌陷,足骨变形,对无痛者可不用治疗,对疼痛者则行三关节融合术。

扁平足走路时间长了脚底疼(走路时足底常酸痛不适)(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