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日,武汉,光谷。

三年一遇的暴雨没有浇灭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千余名nova星人和华为手机经销商的热情。

nova 5系列发布会美轮美奂的画面;

酷炫的绮境森林;

酷酷的易烊千玺;

一切都是年轻人喜欢的样子。

但不少人可能忽略了其中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一页。

华为nova系列最新型号(华为nova的芯路历程)(1)

01 一别两宽,情非得已

2016年11月,Mate 9搭载麒麟960上市。如果说一年前的麒麟950拉近了和顶级处理器的差距,那麒麟960则让华为迈入了手机芯片行业世界一流的队列。

同年,全新的nova系列第一代产品上市,搭载的却是高通骁龙625。寓意为“新星”的nova系列,在“芯”上开启了一段坎坷历程。因为彼时的海思还未准备好为“腰部”的nova系列提供芯片,握在nova手里的牌不多。

此前,“热”得发烫的骁龙615,28nm HPM工艺芯片带来的散热问题,坑了手机圈大部分品牌。但这没有让北京的nova产品线退却。nova第一代产品延续了与高通的合作,采用了新一代的骁龙625。在高通所有系列中,只有骁龙625采用和旗舰骁龙820相同的14nm工艺制程。骁龙625在nova 第一代5.2英寸的狭窄机身内,贡献了良好的散热和强劲性能,可谓小而强大。

华为nova系列最新型号(华为nova的芯路历程)(2)

但世事难料,谁都不知道这是华为腰部产品和高通最后的蜜月。正如当年高通在USB上网卡基带芯片上的多客户供货策略,华为无法及时获得高通芯片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产品路标上新的规格。对于nova来说,这无疑让高通芯片和EMUI软件系统的底层联合开发,没有存在的可能。

北京的深秋,nova第一代刚上市,nova 2系列项目立刻启动。综合多方研讨,nova 2系列新的芯片方案也终于确定下来。

那一刻,犹如一对恋人。一别两宽,情非得已。

02 nova与麒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2016年,深圳坂田,华为基地。

面对全球的销售人员,华为软件负责人宣告了EMUI有史以来第一个重磅功能:EMUI 5.0,“天生快,一生快”的革命性安卓体验。

这是EMUI第一次对安卓底层动大手术,破解安卓越用越卡的魔咒。EMUI与麒麟芯片深度结合,充分发挥华为软硬件结合的技术优势。

精细化调度CPU;

同时采用机器学习,准确预测用户行为,提前保障运行空间;

革新的文件系统,极大减少文件碎片,使得“岁月无痕”……

相对传统使用了18个月的安卓机器,让手机的流畅度大幅提升。华为第一次,向业界华丽丽地展示了对于手机软硬两方面的强大能力。

对于nova第二代产品而言,如果继续使用高通平台,移植“长用不卡”EMUI的挑战非常巨大。所以,无论是从成本还是时间考虑,麒麟成为nova唯一选择。但此时摆在nova面前的选择,只有唯一的麒麟659。

麒麟659继承了麒麟950领先的芯片FinFET 制程工艺,可将芯片制程工艺提升至20nm以内。之后半导体行业多年的制程演进,都依赖于FinFET的工艺,这极大延缓了摩尔定律失效的时间。

麒麟659芯片跳过了20nm,直接从25nm跨越到了16nm,第一次让晶体管的尺寸小于25nm,在半导体工艺方面让中国站上了业界最前沿。

但麒麟6系列已经诞生了2年,659由650和655派生而来,整体性能难以全面满足年轻用户对于大型游戏的体验需求。面对OV搭载骁龙660的产品,麒麟659的防线显得比较稚嫩。所以,“麒麟659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被写进了nova芯片的历史。

无论如何,这是nova和麒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03 麒麟960的“降维打击”

2017年底,北京。

春节来临前的销售旺季,洋桥大中的销售员小李第一次发现销售nova如此简单,她只需要讲解一句话:“这是新上市的nova 2s,搭载和旗舰一样的麒麟960芯片……”,消费者随即买单。她知道,nova目标消费者都是新生代的年轻人,他们对手机的性能和参数如数家珍,早就认了麒麟旗舰芯片。

随着智能手机的负载增加,手机行业步入了另外一个赛道:运行内存。基于竞争和消费者需求,新的nova必须要上6G 内存 ,而此时只有旗舰使用的麒麟960支持。历史上,麒麟旗舰芯片第一次落地在nova产品上。

麒麟960在产品端展示了强大的能力,尤其是基于双摄技术带来的黑白融合的色彩算法,完全依赖于平台底层的能力。可以毫不夸张说,即便3年后,也没有对手在手机摄影的色彩上超越华为,那些在照片中展现出来让人迷恋的“空气感”,跟随平台都出现在nova产品上。

nova 2s的出色表现搅乱了对手的步伐,很大程度归功于麒麟960用旗舰平台的“降维打击”。OV在3000元档位依旧采用骁龙660,麒麟960降维打击将其按在地上“摩擦”。

但是只有旗舰芯片还不够,因为nova系列的战线已经拉长,形成了nova数字、i和e三个子系列,向上摸到了3500元,向下探到1999元。nova阵列中已经成形的i和e系列,仍然缺乏有竞争力的芯片可用。

04 麒麟710的“升级对抗”

2018年6月,长沙。

nova迎来nova 3 & nova 3i的发布,这背后最重要意义是麒麟双平台的亮相。

nova 3延续了旗舰的麒麟970,nova 3i则采用了华为新推出的7系列第一代芯片——麒麟710。这其实是麒麟659后的从下往上的升级对抗。

麒麟710是华为首款12nm芯片,一颗7系列芯片却展现了麒麟强大的技术能力:制程、CPU、GPU、MODEM、ISP、DSP……任意搭配,从容有余。全新升级的ISP图像处理引擎,同时新增独立的DSP芯片专门用于图像处理,让基础拍照效果大幅提升。

麒麟970搭载的NPU硬件处理单元,将AI第一次引入到手机平台,而麒麟710采用异构计算的方式,也拥有一定程度AI计算能力,比如拍照场景的识别。

麒麟7系列的加持,终于解决了nova中端芯片有无的问题。

05 7nm双雄出击,nova长成自己的样子

2019年6月,华为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的微博发布一条消息:华为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两颗7nm SoC的手机品牌。

2天后,遥远的欧洲,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AI Benc开发的AI benchmark跑分排行榜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王者——麒麟810。

华为nova系列最新型号(华为nova的芯路历程)(3)

知乎网友神评论:“麒麟810的AI跑分居然比骁龙855高,我菊有点料呀!”

这“有点料”来自于华为全新自研AI计算架构——“达芬奇”,麒麟810是华为第一款搭载该架构的手机芯片。“达芬奇”架构不同于以往NPU的二维运算模式,它以高性能3D Cube计算引擎为基础,大幅提高了单位功耗下的AI算力。该架构让算子数量、灵活度、能效比、计算精度,均刷新了业界高度。结果就是搭载“达芬奇”架构的麒麟810,AI跑分高达32000多分,远超高通旗舰骁龙855。

全球共有4颗 7nm手机SoC芯片,华为麒麟980、苹果A12、高通骁龙855,这三颗已经是业界最顶尖水平。而华为的一颗8系列平台,也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TSMC-7nm工艺制程,成为全球第四颗7nm制程工艺的手机SoC。

除了AI能力超强,麒麟810还在游戏体验上迈出了创新的一步。2018年,华为推出“天上飞”的GPU Turbo之后,友商纷纷跟进,各种turbo层出不穷。而麒麟810更进一步,支持麒麟Gaming 技术,能够从芯片底层优化GPU性能。麒麟Gaming 技术再也没有对手跟进,因为GPU Turbo属于端侧的,属于GPU引擎层的优化。但麒麟Gaming 是GPU 底层优化驱动,属于软硬结合,更贴近SoC的全系统解决方案。这给对手划了一道深而宽的鸿沟。

依赖于7nm制程的工艺性能和领先的芯片架构设计,麒麟810全面碾压骁龙730,更是介于骁龙855和骁龙845之间。

此时,nova聚齐了麒麟9/8/7——旗舰、高端、中端三系芯片,面对腰部的战争,nova全面掌控局势。

06 尾声

在nova 5系列的发布会上,华为宣布nova星人超过1亿。这意味着华为nova系列发货已经超过1亿。

华为nova系列最新型号(华为nova的芯路历程)(4)

骁龙为龙,麒麟为神兽,两者为龙兽之争。在高端,搭载麒麟旗舰芯片的Mate系列和P系列,无论是体验还是价位上对高通系进行了全面压制。高通骁龙的旗舰芯片和中端芯片,只能应用到各个厂商的腰部手机。

决胜腰部,是nova诞生的使命!麒麟810的诞生,恰好补齐了nova在芯片上明显的战略空档,助力nova完成最终的战线布局,使一切变得明朗了起来。

从此,手握麒麟7、8、9系列的nova决战手机腰部,犹如解牛之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华为nova系列最新型号(华为nova的芯路历程)(5)

全世界可以同时设计手机CPU和手机产品的公司仅有三家:华为、苹果、三星,而全世界能够提供全套SoC解决方案的公司只有华为和高通

现在的手机行业已经走出应用创新的低维度竞争时代,新的竞争是基于SoC的底层设计和定义,以此驱动产品的高维度竞争

这是华为区别于对手的最核心竞争力。

这也是一个手机品牌真正的护城河。

6月28日,nova 5 Pro开售,随即刷新华为单品最快破百万的记录。

而nova 5/5i系列,上市首月中国市场总销量突破200万台。

华为nova系列最新型号(华为nova的芯路历程)(6)

四年的筚路蓝缕,背后有一条隐隐的线牵引,让nova“芯”光闪耀,照亮前方的路。

End


“菊厂搞机”编辑部出品

原创:树上的男爵

修订:buynow/小猪乔治

相关阅读:

  1. 华为7nm双雄!今天来讲讲麒麟810
  2. 7nm智慧双芯!华为nova 5发布,奏响仲夏五重奏
  3. 中国手机“腰”部的战争!华为nova三年蝶变

,